温度传感器实验姓名学号一、目的1、了解各种温度传感器(热电偶、铂热电阻、PN 结温敏二极管、半导体热敏电阻、集成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原理;2、掌握热电偶的冷端补偿原理;3、掌握热电偶的标定过程;4、了解各种温度传感器的性能特点并比较上述几种传感器的性能。
二、仪器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热电偶(K 型、E 型)CSY2001B 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台(以下简称主机)温控电加热炉连接电缆万用表:VC9804A,附表笔及测温探头万用表:VC9806,附表笔三、原理(1)热电偶测温原理由两根不同质的导体熔接而成的闭合回路叫做热电回路,当其两端处于不同温度时则回路中产生一定的电流,这表明电路中有电势产生,此电势即为热电势。
图1中T 为热端,To 为冷端,热电势本实验中选用两种热电偶镍铬—镍硅(K 分度)和镍铬—铜镍(E 分度)。
(2)热电偶标定以K 分度热电偶作为标准热电偶来校准E 分度热电偶,被校热电偶热电势与标准热电偶热电势的误差为式中:——被校热电偶在标定点温度下测得的热电势平均值。
——标准热电偶在标定点温度下测得的热电势平均值。
——标准热电偶分度表上标定温度的热电势值。
——被校热电偶标定温度下分度表上的热电势值。
——标准热电偶的微分热电势。
(3)热电偶冷端补偿热电偶冷端温度不为0℃时,需对所测热电势值进行修正,修正公式为:E(T,To)=E(T,t1)+E(T1,T0)即:实际电动势=测量所得电势+温度修正电势(4)铂热电阻铂热电阻的阻值与温度的关系近似线性,当温度在0℃≤T≤650℃时,式中:——铂热电阻T℃时的电阻值——铂热电阻在0℃时的电阻值A——系数(=3.96847×10-31/℃)B——系数(=-5.847×10-71/℃2)将铂热电阻作为桥路中的一部分在温度变化时电桥失衡便可测得相应电路的输出电压变化值。
(5)PN结温敏二极管半导体PN 结具有良好的温度线性,根据PN 结特性表达公式可知,当一个PN 结制成后,其反向饱和电流基本上只与温度有关,温度每升高一度,PN 结正向压降就下降2mv,利用PN 结的这一特性可以测得温度的变化。
(6)热敏电阻热敏电阻是利用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急剧下降这一特性制成的热敏元件。
它呈负温度特性,灵敏度高,可以测量小于0.01℃的温差变化。
图2为金属铂热电阻与热敏电阻温度曲线的比较。
图2 金属铂热电阻和热敏电阻温度曲线比较(7)集成温度传感器用集成工艺制成的双端电流型温度传感器,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按1μA/K 的恒定比值输出与温度成正比的电流,通过对电流的测量即可得知温度值(K 氏温度),经K 氏-摄氏转换电路直接显示℃温度值。
四、步骤热电偶标定实验步骤如下:(在标定热电偶的同时进行其他温度传感器的测量)(1)观察热电偶结构(可旋开热电偶保护外套),了解温控电加热器工作原理。
温控器:作为热源的温度指示、控制、定温之用。
温度调节方式为时间比例式,绿灯亮时表示继电器吸合电炉加热,红灯亮时加热炉断电。
温度设定:拨动开关拨向“设定”位,调节设定电位器,仪表显示的温度值℃随之变化,调节至实验所需的温度时停止。
然后将拨动开关扳向“测量”侧,(注:首次设定温度不应过高,以免热惯性造成加热炉温度过冲)。
(2)温控电加热炉电源插头插入主机“220V 加热电源出”插座;热电偶插入电加热炉内,K 分度热电偶为标准热电偶,冷端接“测试”端,E 分度热电偶接“温控”端,(注意热电偶极性不能接反,而且不能断偶);(3)连接主机的“实验模块电源” 至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电源插座(在后侧板)。
(4)VC9806型万用表置200mv 档,当主机的“热电偶转换”开关倒向“温控”时,测E 分度热电偶的热电势;当主机的“热电偶转换”开关倒向“测试”时,测K 分度热电偶的热电势。
记录电炉温度与热电势的关系。
(5)打开主机“电源开关”,“测试设定”开关倒向“设定”,调节“设定调节”旋钮,将温度设定在40℃。
“加热炉”置“开”,“加热”指示灯亮,温控电加热炉加热;加热炉到达设定温度后,“加热”指示灯灭,“关闭”指示灯亮,温控炉在设定温度保温。
(6)将“测试设定”开关倒向“测量”,用VC9806型万用表分别测量K 型和E 型热电偶的热电势。
(7)用VC9804型万用表测量冷端温度。
(将温度探头连接在万用表的“TEMP”插座,万用表置于“°C”档)。
(8)按照步骤(5),分别将温度设定在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重复(6)~(7)步,记录测量数据,填写表1。
(9)按照步骤(5),分别将温度设定在160℃、150℃、140℃、130℃、120℃、110℃、100℃、90℃、80℃、70℃、60℃、50℃、40,重复(6)~(7)步,记录测量数据,填写表1。
(10)重复(5)~(9)步2次。
(13)根据数据分别绘制K 型热电偶和E 型热电偶温度与热电势的关系曲线,分别计算其静态灵敏度、分辨率、线性度等指标。
(14)将K 型热电偶作为标准热电偶,计算被测热电偶E 型热电偶的误差。
铂热电阻测量实验步骤如下:(1)将VC9804型万用表的温度探头置于铂热电阻附近感受相同的温度,万用表置于测温档。
(2)调节调零旋钮“V04调零”,使输出电压为零,电路增益适中。
(3)观察已置于加热炉顶部的铂热电阻,在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上,将Pt100铂热电阻的插孔连接至相应的失衡放大电路插孔。
(4)用VC9806型万用表测量V04铂热电阻电路输出端电压。
记录温度值及电压,填入表2。
做出电压-温度曲线,观察其工作线性范围。
PN结温敏二极管测量实验步骤如下:(1)将VC9804型万用表的温度探头置于PN 结温敏二极管附近感受相同的温度,万用表置于测温档。
(2)观察已置于加热炉顶部的PN 结温敏二极管,在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上,将PN结温敏的插孔连接至相应的取样放大电路插孔。
(3)用VC9806型万用表测量PN 结温敏二极管电路输出端电压V02。
(4)记录温度值及电压,填入表3。
做出电压-温度曲线,求出灵敏度S=△V/△T。
半导体热敏电阻测量实验步骤如下:(1)将VC9804型万用表的温度探头置于半导体热敏电阻附近感受相同的温度,万用表置于测温档。
(2)观察已置于加热炉顶部的半导体热敏电阻,在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上,将半导体热敏电阻的插孔连接至相应的阻压变换电路插孔。
(3)调节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上的“V03增益”,使输出电压值值尽量大但不饱和。
(4)用VC9806型万用表测量PN 结温敏二极管电路输出端电压V03。
记录温度值及电压,填入表4。
做出电压-温度曲线。
集成温度传感器测量实验步骤如下:(1)将VC9804型万用表的温度探头置于集成温度传感器附近感受相同的温度,万用表置于测温档。
(2)观察已置于加热炉顶部的集成温度传感器,在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上,将集成温度的插孔连接至相应的比较放大电路插孔。
(3)调节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上的“V01示值调节”,使显示当前温度。
(VC9806型万用表(2V 档)所示电压代表当前温度值(已设定电压显示值最后一位为1/10℃值,如电压表2V档显示0.256就表示25.6℃))。
(4)用VC9806型万用表测量集成温度传感器电路输出端电压V01。
记录温度值及电压,填入表5。
做出电压-温度曲线。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1、热电偶标定表1 热电偶标定记录表K型热电偶和E型热电偶温度与热电势的关系曲线:拟合直线:y=0.17161x-4.7253拟合曲线:y=0.10553x-1.4174静态灵敏度的计算:K型热电偶:S=0.17161 E型热电偶:S=0.10553分辨率的计算:线性度的计算:最小二乘线性度。
K型热电偶:由matlab得出a=-4.7253,b=0.17161则最小二乘线性度 3.642% E型热电偶:由matlab得出a=-1.4174,b=0.10553则最小二乘线性度%求得其误差为:2、铂热电阻测量表2 铂热电阻测量数据表电压——温度曲线3、PN结温敏二极管测量表3 PN 结温敏二极管测量数据表温度/℃26 28 33 35 42 45 54 63 70 73 输出电压/V 2.60 2.65 2.70 2.76 2.84 2.93 3.04 3.18 3.24 3.3674 75 79 803.40 3.47 3.57 3.65电压——温度曲线4、半导体热敏电阻测量表4 半导体热敏电阻测量数据表温度/℃26 28 33 34 41 47 49 56 63 输出电压/V 2.04 1.91 1.72 1.56 1.38 1.18 1.00 0.755 0.65073 77 79 78 750.545 0.504 0.422 0.370 0.345(最后两组数据为粗大误差,舍去不进行计算)电压——温度曲线5、集成温度传感器测量表5 集成温度传感器测量数据表温度/℃29 31 33 37 41 44 50 56 输出电压/V 0.482 0.505 0.539 0.567 0.610 0.640 0.689 0.74762 68 70 74 75 770.798 0.842 0.873 0.923 0.960 0.992电压-温度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