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武当论道全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因解读《论语》而闻名全国。
6日上午,于丹来到道教圣地武当山参与“武当论道”,用其精妙的语言和独辟蹊径的见解,为我们诠释了“乘物以游心”的心得。
陈军二胡演奏开场曲目《太极琴侠》朱军:一段玄妙的音乐拉开了今天“乘物以游心·弦语道太极——于丹、陈军论道武当山”活动的序幕,刚才给大家演奏的是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军乐团的国家一级演奏员、著名二胡演奏家陈军先生,他同时也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的副会长,他为大家演奏的这段乐曲名叫《太极琴侠》,这是陈军先生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自己创作的一段非常宏大的乐曲章节。
不知道大家听完这首乐曲以后有什么样的感觉,我觉得我的魂和他一起飞上了九霄,是那样的美好,特别特别的美。
今天为大家请到了两位嘉宾,一位是刚才已经认识的陈军,还有一位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当代中国的文化学者于丹教授,一会儿她将用自己的理解来为大家诠释她心中的武当,诠释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追求的那份和谐。
站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国家名胜风景保护区武当仙境当中,站在紫霄殿之前,在我心里这其实不是一个道场,我感觉这胜似一个道场,因为我们今天将要通过文化学者于丹与著名国乐演奏家陈军先生的文化与艺术之间的精神对话,在对天地人和心灵的解读与音乐演奏中共同开启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体验与感悟之旅,我相信所有的朋友在这里都会得到前所未有的精神感受和体验。
下面掌声有请于丹教授!我们都知道于丹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的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著名教授,她在中央电视台各类节目当中的演讲博得了非常高的收视率,被许许多多的观众朋友称为“学术超女”,今天“学术超女”于丹就站在您的面前,让我们一起聆听她心中的解读。
于丹:大家好!我觉得在山川之间人可能越灵动越好,我们所有能排除的障碍都不要了。
今天的开场听了陈军老师的《太极琴侠》,我想这样的音乐只有放在这样的地方才能真正地直指人心,到达我们的骨髓里。
今天来的时候,陈军老师告诉我们背后就是展旗峰,这是多好的名字呀!今天我要给大家说的题目是《乘物以游心》,这是庄子说的一句话。
我们来到这样一个仙境里,感受阳光、鸟鸣、清风,我们超越都市生活的平凡俗世,达到心游万刃的这样一种生活心态。
在整个道家文化中,这种心的遨游可以说是最核心的概念,听音乐是为了乘着琴声的翅膀让我们的心遨游起来,登山临水是为了给我们一种飞翔的感觉和飞翔的能力,就是因为今天的大地给我们的责任和我们的生活都显得有一点沉重了,今天我们在都市之中远离了,这样一种山水感受到的是什么呢?说起2009,最大的概念就是金融危机,大家会惴惴不安,面临着从就业到还房贷、到孩子升学的种种压力,有什么力量能够让我们的心遨游天外?道家有这样一句话,《庄子》里的一句话——“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我们要相信亘古的天地是有精神的,这种万千精神气象属于我们吗?我们当然可以说,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拥有最繁盛的文明、最发达的科技,但是这一切不一定意味着我们的心灵就一定轻盈、一定飞扬。
刚才,在这样的山峦之中,陈军老师的二胡“唰”地拉起来的时候,我的感觉就是心中有一种清灵之气直冲头顶。
《太极琴侠》这个名字让我想起过去一个文人的词叫“琴心剑胆”,过去我们理解的“琴”大概都是一些典雅的、细腻的、婉约的,中国的民族乐器中大家很少感觉到这样一种侠气纵横,但是在中国的文化里,千古文人侠客梦,什么叫书剑飘灵,文人是身上负着书囊、腰间配着长剑去行走天涯的。
所以琴侠这个词摆在这里我们能听出什么呢?能够听出心里的那种豪迈吗?听得出那种激越吗?过去大家听二胡,中国演奏家和二胡挂得最紧的一个词就是“阿炳”,我们习惯于《二泉映月》,我们习惯于琴弦带出来的是那样一种迷离的、朦胧的、婉约的情绪,它可以细腻、可以缠绵,但是它可以千军万马吗?可以千山万壑吗?可以千古纵横吗?所有这些描述的概念,大家可能会觉得一个管弦乐队能够做到,但是一把二胡能够带出琴心剑胆吗?今天我们坐在这里能够听得出来,因为这个地方还有千古武当、有背后的展旗峰,所有的这一切都在音乐中。
曾经在一个艺术极其发达的时代,中国人有一种说法比较有意思,怎么弹琴?这个琴要到山巅之上,一瞬间,抚琴动操,令众山皆响,一个人的琴弦响了这不够,要让千山万壑随着抚琴动操的一瞬间天籁合鸣,这是最好的交响乐。
也许拉动琴弦的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指挥家,他让自己的人间音乐注入天地大美不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也是《庄子》的一句话,道家有一句话——“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我们心中那些至高的审美,当你心中飞扬起来的时候是可以完成超越的。
刚才在这里听琴,我真的能够听见万山合鸣,大家静下来还可以听到唧唧喳喳的鸟叫。
陶渊明当年是一个不解音律的人,他辞掉那个小小的县令,回到家中的时候,家里穷得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四边全都不遮风、不蔽雨,没吃没喝,就是一个穷日子。
就这样,他还弄了一把琴,他把这把琴命名为“素琴”,怎么个素法呢?说白了就是一堆木头。
他每天抱着这把素琴,有一点钱全买了酒,呼朋唤友演奏素琴,他经常感觉到一个人把万千之至都牵动在素琴上。
他喝多了就和朋友说“我已经喝多了,你们都走吧”。
这样的一件事几百年后到李白的手中真正找到了知音,李白说他为什么能够在素琴上听出心声呢?为什么能够在素琴上得到寄托和宣泄呢?他说:“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
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从这个人吟唱这归去来兮,辞去彭泽令那一天开始,他的心已经融合进了宇宙,已经不仅仅胶着于人间,这样的人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我们在这座山里听到的音乐是天地的大音,在这种大音乐之中,我们呼吸之间胜境鸟鸣,这些初夏的阳光洒下来,一切都是音乐。
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我们今天有幸在这里,有陈军老师这么好的琴弦在此,但是人人心中能不能被他唤醒,有一架无弦琴去弹奏自己的音乐呢?所以李白给陶渊明改了一句话——“人都不多,二三好友”,对着山峦喝酒,喝得多天真啊!他说:“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我们喝到酣畅的时候,你先走吧!明天抱着你的琴再回来。
也就是说,古人听琴不是像我们今天到了周末花几百块钱上音乐厅买一张音乐票,带着孩子普及高雅音乐教育的时候才去音乐厅、美术馆。
古人的琴是他心中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他和自己沟通的一种默契的语言。
从这个地方去理解音乐吧,那么音乐会无所不在。
所以我们听音乐的心会怎么样呢?大家也许会觉得今天稍微热了一点,但是如果你真正听进去了陈军老师的音乐,当他的那种激越澎湃冲天而起的时候;当你能够听到一层一层琴弦激荡起来山峦里的古木松风,还有山间的清泉,用它们的音质去进行一个合鸣的时候;当我们能够从琴声上听到优雅浪漫,听到一个人对山中倾诉的情怀时,所有的激荡,这一切在心理上是能够给我们一种默契的,是能够唤起我们一种懂得的。
一个人在什么样的理解上去懂得世界呢?我们今天可以去学知识、学文化,可以去考文凭、拿证书,这是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这不是懂得,真正的懂得是懂得人心、懂得山川、懂得万古风月、懂得一个人自我生命的成全。
道家是什么样的力量?如果说儒家是中国人的大地,那么道家是中国人的长空,每一个人都是在入道间际的格局中行走的,要像儒家那样担当责任、承诺你自己的社会身份去完成自我实现,这固然会崇高,但是只有儒家,没有道家那种生命的超越,你就会活得太沉重了。
可以说,儒家实现的是中国人的社会人格、道家成全的是中国人的自然人格,我们都有这两重人格,但是今天名片上列出来的是社会人格、是社会上给你的头衔认可,住什么房子、开什么车、受什么尊敬、拿什么薪水,这一切属于社会,我们还有内心评价自己的能力吗?你去看山吧!你去聆水吧!你去听琴吧!在这个时候我们看见的是心里的评价,什么叫做“乘物以游心”。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一种搭乘,如同车马。
你要想去一个地方的话,比如说我们几个人昨天晚上先坐飞机到了襄樊,再转汽车到了武当山下,然后再换上山的车,这个路上你要换不同的交通工具。
我们人这一辈子,从求学到就业,然后大家有很多的朋友,愿意一起出去旅游,然后不停地吃饭聚餐,各式各样的事情,就是你换了几种不同的车马而已,这就叫“乘物”。
人这一辈子是在物质中穿行的,完全否定物质是不可能的,关键是穿越物质后你能够达到心游万仞吗? 这就是道家提出的简单的境界——“乘物以游心”,我们穿越物质生活不是最终的目的,而让我们的心得以遨游飞扬,这才是我们追求的一个永恒目标。
每一个人都在做着相同的事,但是做事的理由各不相同。
大家都吃饭,很多人吃饭是为了充饥,但是有些人吃饭是为了品尝美味;大家都睡觉,大多数人睡觉是为了休息,但是有些人睡觉是为了与他的梦境相逢。
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看起来都差不多,但是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对心灵的诠释各自不同。
道家是讲养心的,道家把我们的一颗心看成一个府库,这里用来干什么呢?庄子说了两个字——“保光”,用你的心来保持涵养、一种生命的光芒。
是什么样的光呢?不太像刚才的阳光,有点像现在,大家觉得这种光挺舒服吧?比刚才舒服。
刚才的光耀眼呀,但是现在很温柔。
老子说了四个字叫“光而不耀”,我们内心保持的光芒,是一直有光明常在,但是不一定耀眼,让所有人都觉得眩目。
做一个光而不耀的人,这是一种温暖而朴素的人格,恰如此刻的光焰,它温柔笼罩,但是不会让你有一种灼伤的疼痛。
在今天世界的争斗之中,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光芒万丈的,都希望是耀眼璀璨的,但是那一定好吗?我们的心灵“保光”,就是让自己永远有生命的光泽,但不一定要万丈光芒。
想起道家,大家都会觉得很潇洒、很飘逸,这一切都不仅仅是衣袂飘飘、宛然若跹的外在风度,这是一种内心的淡定从容,是内心的飞扬超越,让一颗心乘着琴声的翅膀悠扬起来,这大概是我们听琴能够得到的最好诠释。
我们不能企及自己今生还有陈军老师那样的造诣,可以在琴弦上拉出亘古的声音、拉出自己心里的乐曲,但是我们可以企及陶渊明的那个境界,无弦琴就无弦琴了,因为大音自成曲,我们的心中要有这样的乐曲在流淌着。
什么是道家的观点呢?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也就是说,天地中极致的美,大美而不言,是无法言传的。
“四时”就是春夏秋冬,“有明法而不议”里面含着明明白白的法则,用不着人去议论;“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万世万物都有它既成的道理,不必言说,但你要悟透、要懂得。
如果说儒家给人以仁爱,那么道家给人以智慧,这些东西都是今天所需要的,仁爱使我们懂得社会、智慧使我们了解宇宙自然。
如果说儒家解决了我们与人的关系,那么道家就解决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给我们找到了一个更为辽阔的、更为超越的坐标系统。
怎么样去到大美不言的自然之中发现自己的内心呢?我想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在一个选择最丰富的时代,但相对之下,个人也许来到了一个最为贫瘠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