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岳麓必修2试题: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Word含解析

高中历史岳麓必修2试题: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Word含解析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1992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联合国日致辞中说:“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

”加利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 )
A.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使全球化发展有了组织保障
B.市场经济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和确立
C.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壮大成为全球化的中坚力量
D.欧洲共同体逐步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解析:B 国际经济组织在1992年前已经建立了很多,如世界银行等,A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中国1992年也提出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市场经济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和确立,B项正确;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C项错误;欧洲共同体只是区域集团化组织,不能做为“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的依据,D项错误。

2.下列三幅图所反映的现象,在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

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C.世界贸易日益走向制度化
D.经济全球化影响日常生活
解析:D 庄记咖啡、肯德基、麦当劳在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说明这些饮食服务企业已经跨出国界进行生产和经营,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故D项符合题意。

3.2016年9月4~5日G20领导人峰会在中国杭州举办。

G20诞生于1999年,又称二十国集团,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旨在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

由此推断G20建立的时代背景是( )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区域集团化趋势出现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解析:C G20旨在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很明显是经济全球化推动的结果,C项正确;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不是区域集团化问题,且区域集团化趋势
早已出现,B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D项错误。

4.有人认为,全球化带来快速的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的贫富差距,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同质化,即地方的、多样性的土著文化被同化。

这一观点旨在强调全球化( )
A.带来了高效运作的市场经济体制
B.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C.伴随着较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D.给人类带来的机遇远远大于挑战
解析:C 从材料中的信息“环境的破坏”“加剧的贫富差距”“文化同质化”可看出材料主要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影响,即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5.美国一家公司为打开日本市场,对芭比娃娃玩具作了改进。

有日本人说:“我认为这些洋娃娃不应该像以前那样被认为是美国娃娃。

现在的孩子玩的洋娃娃是利卡(一种日本女孩喜欢的娃娃)和芭比的结合。

”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大国
B.日本经济对美国的依赖程度很深
C.发达国家始终主导着世界市场
D.经济全球化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解析:D 材料中没有提到美国的国际金融地位,A项错误;据材料“美国一家公司为打开日本市场”可知,美国公司需要打开日本市场,与日本经济对美国的依赖程度很深不符,B项错误;材料讲的是美日之间的
经济交流,没有涉及主导世界市场的问题,C项错误;美国一家公司为打开日本市场,结合日本的娃娃利卡,对芭比娃娃玩具作了改进,这反映美日在经济交流中文化的冲突与融合,D项正确。

6.有研究显示,1990 年以来,发达国家直接投资流入发展中国家的金额是310亿美元,1993 年增至800亿美元,其中约有66%是流到亚洲与中南美洲的新兴经济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却极少,他们逐步被全球化边缘化。

上述材料说明( )
A.全球化是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扩大
C.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
D.不同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存在差异
解析:D 材料主要表明不同的发展中国家接受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存在较大差异,有一些地区逐步被全球化边缘化,D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7.(2017·山东潍坊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乃至社会进程等多层次、多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和影响……对于“全球化”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达成共识,有人认为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有人认为全球化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还有人认为20世纪90年代是全球化真正开始阶段……一般认为,全球化包括各个领域的内容。

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巨大,且是全球化的根本推动力,因此备受关注。

——《历史学习的新视野新知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全球化起源”问题选择一种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的观点,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说明理由,包括“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和世界市场雏形出现,说明新航路开辟推动欧洲社会转型,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全球化由此开始。

“全球化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观点,结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说明理由,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货币以及贸易混乱的局面结束,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从此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出现。

“20世纪90年代是全球化真正开始阶段”的观点,结合20世纪90年代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说明即可。

答案:(1)同意第一种观点: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

理由: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是全球化开始的标志。

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各大洲的物种交流频繁,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新航路的开辟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在“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下,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

(2)同意第二种观点:全球化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理由: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是全球化开始的标志。

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经济的发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关贸总协定这三大国际经济支柱标志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已经纳入到全球管辖的范畴,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从此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出现。

(3)同意第三种观点:20世纪90年代是全球化的开始。

理由:20世纪90年代“冷战”的结束是全球化真正开始的标志。

20世纪90年代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和“冷战”结束,为全球化扫清了障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推动了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绝大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