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宰相吕蒙正对联诗词人生否泰之中,皆在阴阳之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文章盖世,夫子亦厄于蔡陈。
武略超群,太公曾钓于渭水。
颜回命短,岂为凶暴之徒。
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
尧舜虽圣,却养不肖之男,瞽叟頑嚚,反生大孝之子。
甘羅十二為丞相,买臣五十得公卿。
晏嬰身短六尺,封為齊國賢臣;韓信力無縛雞,身為漢朝將帥,未遇之時,無一日之食,及至亨通,卻受三齊之印;趙雙燕統萬邦之雄兵,一日失時卻死於陰人之手;李廣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馮唐有安邦之志,一生未遇。
上古聖賢不能掌陰陽之数,金将儒士岂离否泰之中?腰金衣紫,多生贫贱之家;草履麻鞋,却长侯门之首。
有先贫贱而后富贵,有先少壮而后老衰。
人生何常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青春美女,反招愚俗之夫;俊秀才郎,却配丑陋之妇。
五男二女,到老一子全无;万贯千金,至死离乡背井。
才疏学浅,少年登科,满腹文章,到老终身不遇;先贫贱而后富贵者,皆由运蹇时乖;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万物不生;人不得时,运数不通。
一生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若无八字根基,个个为卿为相;贫贱富贵之由,命亦招焉。
寿夭穷通,亦命之所至也。
盖天地有常运,日月有常明;四时有常序,小人有常情。
天有宝,日月星辰;地有宝,五谷金银;国有宝,正直忠臣;家有宝,子孝孙贤。
合天道,则天府鑑;合地道,则地府消;合人道,则万民和。
三道既合,祸去福来。
天道和而万事兴,地道和而万物生;父子和而家道齐,兄弟和而义不分。
有势不可恃,贫贱不可欺。
世事翻来覆往,虽防週而复始。
且看当日吕蒙正,昔居洛阳之时,朝投僧舍,夜宿破窑,寒粥不能充其饥,布衣不能遮其体。
上人嫌,下人憎,皆言予之贱也。
予则曰:“非贱也,乃时也,命也,运也。
及至予登科第,入中书,官高极品,位至三公,有斩佞臣之剑,有击百僚之杖。
出则武士跟随,入则佳人捧袂。
思衣则绮纙千箱,思食则珍馐百味,库有余资,廪有余票,斯时则人皆仰羡,皆言予之贵也,予又曰:非贵也,实时也,命也,运也。
是以蜈蚣多足,不及蛇行;鸡虽有翅,不如鸟飞;马有千里之程,无人不能自往。
人有凌云壮志,无运不能自达。
破窑赋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扇翼,飞不过鸦。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腾达。
文章盖世,孔子厄困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垂钓于渭水。
颜渊命短,实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不是善良之辈。
尧舜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
张良原是布衣,萧何曾为县吏;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之餐,及至遇行,腰悬三齐玉印。
楚霸英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柔弱,竟有万里江山。
晏子身短五尺,使楚拜齐名相;诸葛力无缚鸡,出作蜀汉军师。
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夷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
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
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女;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
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
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波浪不静;人不得时,限运不通。
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
衣服虽破,常有礼仪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
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有扬眉之日。
初贫君子,天然骨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福禄岂能强求,富贵谁人不欲吕蒙正《命运赋》(于上版本不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
家鸡翼大,飞不如鸟。
马有千里之程,无人不能自往。
人有凌云之志,非运不能腾达。
文章盖世,孔子尚困于陈邦。
武略超群,太公垂钓于渭水。
盗跖年长,不是善良之辈。
颜回命短,实非凶恶之徒。
尧舜至圣,却生不肖之子。
瞽叟顽呆,反生大圣之儿。
张良原是布衣,箫何称谓县吏。
晏子身无五尺,封为齐国首相。
孔明居卧草庐,能作蜀汉军师。
韩信无缚鸡之力,封为汉朝大将。
冯唐有安邦之志,到老半官无封。
李广有射虎之威,终身不第。
楚王虽雄,难免乌江自刎;汉王虽弱,却有河山万里。
满腹经纶,白发不第;才疏学浅,少年登科。
有先富而后贫,有先贫而后富。
蛟龙未遇,潜身于鱼虾之间。
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长。
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昔时,余在洛阳,日投僧院,夜宿寒窑。
布衣不能遮其体,淡粥不能充其饥。
上人憎,下人厌,皆言余之贱也。
余曰:非吾贱也,乃时也运也命也。
余及第登科,官至极品,位列三公,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秧,思衣则有绫罗锦缎,思食则有山珍海味,上人宠,下人拥,人皆仰慕,皆言余之贵也。
余曰:非吾贵也,乃时也运也命也。
盖人生在世,富贵不可捧,贫贱不可欺。
此乃天地循环,终而复始者也。
李牧的指挥才能。
”汉文帝说:“凭什么这样说呢?”冯唐说:“我的祖父在赵国时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
我父亲从前做过代相,和赵将李齐也过从甚密,所以能知道他们的为人。
”汉文帝听后,很高兴,拍着大腿说:“我就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冯唐说:“臣诚惶诚恐,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
”汉文帝大怒,起身回宫。
过了好长一会儿,才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
”这时,匈奴大举侵犯汉朝,杀死北地都尉孙昂。
汉文帝为此十分忧虑,就又一次询问冯唐:“你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古时候君王派遣将军时,跪下来推着车毂说,国门以内的事我决断,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裁定。
所有军队中因功封爵奖赏的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
我的祖父说,李牧统率军队时,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朝廷从不干预。
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才智,能够在北面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林,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支援韩魏。
这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
后来赵王迁一即位,就听信郭开的谗言,杀了李牧,让颜聚取代他,因此被秦人俘虏。
如今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郡守,他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兵,还拿出个人的钱财,宴请宾客、军吏,亲近左右,因此匈奴人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
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军队出击,杀死很多敌军。
可现在,魏尚只错报多杀敌六人,陛下就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
我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
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
”文帝听了冯唐的劝谏很高兴,当天就让他拿着汉节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魏尚担任云中郡郡守,冯唐也被任命为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
后记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汉景帝即位,让冯唐去做楚国的丞相,不久又被免职。
汉武帝即位后,征求贤良之士,众人举荐冯唐。
冯唐这年已90多岁,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儿子冯遂做了郎官。
冯遂,字王孙,也是杰出的人才,是司马迁的好朋友。
相关信息汉文帝还真是个有道明君,又一次询问冯唐:“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我听说古时候君王派遣将军时,跪下来推着车毂说,国门以内的事我决断,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裁定。
所有军队中因功封爵奖赏的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
这不是虚夸之言呀。
我的祖父说,李牧在赵国边境统率军队时,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
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才智。
北面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林,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支援韩魏。
在这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
后来恰逢赵王迁即位,他的母亲是卖唱的女子。
他一即位,就听信郭开的谗言,最终杀了李牧,让颜聚取代他。
因此军溃兵败,被秦人俘虏消灭。
如今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郡守,他把边地的税金用来犒赏士兵,还拿出个人的钱财,五天杀一次牛,宴请军吏、亲近左右,因此匈奴人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
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军队出击,杀死很多敌军。
那些士兵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从村野来参军,哪里弄的懂朝廷的令律例呢?他们只知道整天拼力作战,杀敌捕俘,到幕府报功,现在,他们只是因为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
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
”文帝听了很高兴,当天就让冯唐拿着皇帝的节符,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而任命冯唐作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
汉景帝即位,让冯唐去做楚国的丞相,不久被免职。
汉武帝即位时,征求贤良之士,大家举荐冯唐。
冯唐这年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儿子冯遂做了郎官。
二年擢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
陛辞,有旨,民事有不便者,许骑置以闻,赐钱二十万。
代还,会征太原,召见行在,授著作郎、直史馆,加左拾遗。
五年,亲拜左补阙、知制诰。
初,龟图多内宠,与妻刘氏不睦,并蒙正出之,颇沦踬窘乏,刘誓不复嫁。
及蒙正登仕,迎二亲,同堂异室,奉养备至。
龟图旋卒,诏起复。
未几,迁都官郎中,入为翰林学士,擢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赐第丽景门。
上谓之曰:“凡士未达,见当世之务戾于理者,则怏怏于心;及列于位,得以献可替否,当尽其所蕴,虽言未必尽中,亦当佥议而更之,俾协于道。
朕固不以崇高自恃,使人不敢言也。
”蒙正初入朝堂,有朝士指之曰:“此子亦参政耶?”蒙正阳为不闻而过之。
同列不能平,诘其姓名,蒙正遽止之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不若毋知之为愈也。
”时皆服其量。
李昉罢相,蒙正拜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监修国史。
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
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上嘉其无隐。
赵普开国元老,蒙正后进,历官一纪,遂同相位,普甚推许之。
俄丁内艰,起复。
先是,卢多逊为相,其子雍起家即授水部员外郎,后遂以为常。
至是,蒙正奏曰:“臣忝甲科及第,释褐止授九品京官。
况天下才能,老于岩穴,不沾寸禄者多矣。
今臣男始离襁褓,膺此宠命,恐罹阴谴,乞以臣释褐时官补之。
”自是宰相子止授九品京官,遂为定制。
朝士有藏古镜者,自言能照二百里,欲献之蒙正以求知。
蒙正笑曰:“吾面不过楪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哉?”闻者叹服。
淳化中,右正言宋抗上疏忤旨,抗,蒙正妻族,坐是罢为吏部尚书,复相李昉。
四年,昉罢,蒙正复以本官入相。
因对,论及征伐,上曰:“朕比来征讨,盖为民除暴,苟好功黩武,则天下之人熸亡尽矣。
”蒙正对曰:“隋、唐数十年中,四征辽碣,人不堪命。
炀帝全军陷没,太宗自运土木攻城,如此卒无所济。
且治国之要,在内修政事,则远人来归,自致安静。
”上韪之。
尝灯夕设宴,蒙正侍,上语之曰:“五代之际,生灵凋丧,周太祖自邺南归,士庶皆罹剽掠,下则火灾,上则彗孛,观者恐惧,当时谓无复太平之日矣。
朕躬览庶政,万事粗理,每念上天之贶,致此繁盛,乃知理乱在人。
”蒙正避席曰:“乘舆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