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鲜电商的发展趋势及o2o的运营1、中国生鲜电商的分析互联网有这样一个概念,一百个人可能会有一百种基于互联网的想法,但不是所有想法都能经受住考验,通过验证之后得以实践的想法会被重复使用,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会证明这个想法的价值,进而演变为一种理论,这就是互联网思维。
生鲜产品信息公开化 说到这一点,首先想到了2年前媒体就提到的丁磊猪,核心思想是每一头猪乃至猪肉上都会贴上二维码,购买者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知道这头猪的情况,那么这头猪身上的肉肯定是健康的。
虽然丁磊猪到现在还没有投放市场,它至少为生鲜行业提供了一个思路,即让每一个购买者都知道商品的情况,利于在市场提高产品的价格,这个方法还可以推广到整个养殖行业,让每一个牲畜家禽都都自己的二维码。
事实上,产品信息公开化,这在食品安全成为国民共议的今天尤其重要。
看上去仅仅是贴了一个二维码,却是食品安全重大的进步,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商品的养殖、加工、销售等信息,对食品更信赖,同时还可以防止其他商品恶意投入市场,为大众健康生活提供保障。
如今互联网已经普及,更有了互联网品牌,现在线上品牌与线下品牌的区别已经越来越小,电商越来越多,人们网购的几率甚至要大过线下。
同时人们也会通过网络搜索线下品牌,线下品牌也会在网上做相应的推广活动,而互联网品牌的打造还要比线下品牌容易一些。
举个例子,三种松鼠这个牌子诞生到众人皆知用了很短的时间,因为这个牌子具备互联网基因,互联网品牌深谙网络推广之道,可以在短期打造一个知名品牌。
对生鲜电商而言,如今各电商平台都在做地方特色的电商,地方特产却可以有多个商家,如何在众商家中脱颖而出是重点。
让消费者快速记住产品,品牌这个因素应该放在首位,而前文所提的粉丝效应等因素正是打造品牌的手段,几者正好相辅相成:品牌可以让用户快速记住商家,用户参与产品设计让用户有归属感,以此来提高品牌价值。
高端基地:做的很好的包括多利,正谷,维真,青蔬园,CSA等,具体的模式也有很多细分,但都存在以下问题:1、 种植面积有限,种类有限;2、 采用月配菜方式,客户在时间和品种选择上没有自由;、3、一般自有物流配送,成本极高;4、为了提高客户体验,会种非常多种类的蔬菜,种植难度和调度难度都很高;5、产销不平衡,往往按高端销售的占不到60%。
除了少数知名基地外,这种类型的都比较艰难。
为了提高销量,组织了基地有机市集,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地发展的很好。
生鲜领域,合作才有未来,通过广泛合作,实现专业化分工,是新模式的灵魂。
1、 通过签约大量基地,解决商品种类问题,一家基地难以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新模式下,客户可以选择A基地的黄瓜,B基地的土豆,C基地的羊肉,适合客户的产品是最好的产品,这样也解决了标准化难题;2、 签约社区实体店,并提供社区商城,实现本地化线上线下结合的解决方案,相当于扶持千万个优菜网,解决电商的发展用户成本高、维护困难和最后一公里配送的诸多难题,每个实体店都相当于一个渠道,渠道丰富了,用户发展速度和销量也就解决了,销量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前提;3、 基地直达客户,跨过所有中间环节,传统的批发模式会被优菜网新型的供应链取代,从而解决可追溯、快速新鲜和损耗等问题;4、 通过整合物流资源来降低物流成本;5、 基于数据的基地种植优化,实现C2B,最终实现订单农业;6、引入出口级安全蔬菜流程,全程重视安全。
中国的出口蔬菜安全性非常高,新模式借鉴出口蔬菜的流程标准,目标是让每个中国人都吃上安全菜。
二、以用户参与的方式开发产品 因为互联网,用户参与产品开发的方式更为简单,用户们可以加入产品设计群,对产品提出各种意见,参与的用户即是设计者,以后又会是产品的拥护者与购买者,以此来提高归属感。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到小米手机的粉丝参与产品设计,没错,就是这个模式,那么这个模式如何应用到生鲜领域呢? 举个例子,互联网民现在都喜欢众筹模式,因此可以多人合买一头猪或者一头牛,买者越多价格就会越低,当然价格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成长过程的全部信息都透露给客户,让客户实时了解所购买的商品的情况。
如果可能的话,客户还可以试着去农场喂食,顺便让客户了解农场的情况,增加口碑效应。
去年伊利开放工厂供人们参观,正是这个做法。
上面的思路也可以用到牧场,可以让每一头牛公开出镜并给予编码,客户按照奶牛的情况选择某一头奶牛,那么这头牛产的奶会首先售卖给这些客户,剩下的再批量处理,这就遵循了销售中的优先选择,相类似的,牧场的牛肉销售也可以如此操作。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线上或者线下的操作,选择线上的话,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但是会节省很大的人力与物力,长远来看还是线上操作更方便与快捷。
延续上面的思路,你要卖盆栽的话可以先盆栽的种子,按照购买者的想法来栽种,技术条件允许的话,甚至可以实现在线浇花,购买者在网上点一下按钮就可以实现浇花或者其他操作。
让客户自己培育盆栽,对于自己种植出来的植物,客户肯定会有感情,至于购买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哪怕你卖的超级贵。
3、四家主流生鲜电商的分析四、缺乏对供应链的掌控,生鲜电商分析“每天上午,生鲜供应商将当日生鲜商品送到优菜网的加工车间,经过简单的分拣、加工和包装之后,优菜网的厢式货车将商品运输到小区指定卸货地点。
而此时,负责该小区配送的小三轮车早已待命,将货车上自己负责单元所订购的商品分拣到小车上,并挨家挨户进行配送。
由于一般厢式货车三点左右到达小区门口,因此小三轮利用一个多小时,也就是在下午五点之前,便可将蔬菜送到消费者门口。
” 我们常规理解的所谓主妇和老太太不习惯在网上买菜,其实流于主观。
优菜网的用户主要还是集中在这两个群体上,那些在厨房里拥有话语权但可能不熟悉电脑操作的主妇们通过几次客服的指导之后基本上都能自如地完成网上下单。
优菜网在最开始的3个月就通过以上经营方式,在试点的小区大受欢迎,获得了盈利和天使投资。
这个时候优菜网的生鲜来源是通过和一个有机蔬菜生产商签订合同,由该生产商提供货。
6、做生鲜电商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当然电商系统还是需要IT支撑的,但在生鲜电商里比IT更重要的是“货物采购、存储、冷藏、运输、包装、保鲜、检测、配送、服务”等等线下环节。
“我们的网站很丑,但那不重要。
做生鲜电商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给用户提供安全、新鲜的蔬果;我们基本上都不用做推广,都是用户口口相传的结果。
现在的用户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回头客,他们习惯了这种方式之后可能一年到头都上鲜直达买菜。
”鲜直达的蔬菜基本来源于潍坊,有一些水果从北京当地的农产品基地采购。
依靠早年的积累,李廷在潍坊有一些熟悉的专门为当地商超提供生鲜的代理商,他们负责向鲜直达发货。
每天,打包好的蔬菜下午6、7点从潍坊出发,走高速,后半夜到北京鲜直达的库房,由专人分拣、包装、装载,“不合格的蔬菜绝对不会走出库房的大门”,第二天清早由专人送达小区。
“做生鲜电商最大的成本还是在配送,我们有一个50人的配送团队,所用三轮车也是经过特别改造的,有很好的保温效果(据说还获得了一项技术专利),即便是在北京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也不会对蔬菜造成损伤。
”生鲜电商受货源和配送的限制,是一种本地化很强的商业模式,即便是巨头进入也只能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分开做。
鲜直达从2011年8月正式开始营业,到现在也只敢覆盖北京西北的一两个区而已。
不是没有扩大业务的心,只是采购、保鲜、物流、配送任何一个环节的卡壳都可能影响整个链条的运转,因此在没有几成把握的情况下也不敢贸贸然扩大经营。
7、生鲜电商的现状生鲜电商的优点1、产品的质量保证如今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使许多消费者人心惶惶,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却给生鲜电商带来很多机会。
电商们出售健康有机无公害的食品,与市场复杂的货源相比,电商们更容易控制货源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产品的品质,同时进一步对消费者负责,打消消费者的疑虑。
2、 提高便捷度与其他普通商品的销售一样,生鲜电子商务也希望便捷消费者。
对于如今的城市白领与家庭主妇来说,去超市或者农贸购物买菜逐渐成为令人头痛的事情,要么天气不好、要么工作繁忙、要么交通堵塞、要么排队结账等。
生鲜电商则能为这部分人减少不少买菜的时间。
而且顾客规模扩大、购买力强、对生活质量要求高,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
3、 刚性市场需求生鲜电商们面对的市场需求是刚性的。
每一年人们在生鲜食品的支出也是比较固定的。
那么电商们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在这个市场里分一块属于自己的蛋糕。
4、 达到“全品类”网络综合大卖场战略的梦想综合、全面的商品供给无疑会使消费者对该电商产生更多的信赖。
八、生鲜电商的难题1、冷藏保鲜问题食品不像家电、鞋子衣服等物品,放在仓库,不撞不淋它,它就安然在那,时间久了,顶多成为过时品但是还有价值,但是食品有保质期,过了期卖不掉就废了,生鲜食品过了期限那就更是成垃圾了。
而仓库环节有太多的未知,产品品类少还好,比如已知的干货、调味品、生鲜食品之间的串味问题;新鲜猪肉放在多少温度下,给到消费者手中时才不会出现出水现象,空调出风口适合放什么产品等等,这些是已经知道的规律,可以很好的处理;但是随着品类、数量的不断增加,更多地方就难以拿捏了。
生鲜食品从采购、入库、发货整个环节都必须控制在保鲜期内。
这些环节包括生鲜采摘、运输车送至冷库、冷库保鲜、消费者下订单、订单区域化处理、库存发货、消费者收到产品七大步骤,整个周期必须在保鲜期内完成。
以生鲜蔬菜为例,从采摘到入库一般为1-2天时间,它们在库里最多能保存2天,也就是说整个库存周转为2-4天,这已经是一个极限。
2、配送成本问题生鲜类的食品,对于物流配送要求极高,既要保持食品的新鲜,又要保证达到的速度,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加上国内一线城市的交通拥堵情况严重,中国冷链物流成本更是让很多电商望而却步。
业内人士透露,生鲜食品大多需要冷链配送,成本是普通常温配送的130%,可能需要商家付出每单数10元以上的配送成本。
3、食品损耗率高生鲜食品订单量流动性大,今天订单量为200单,明天可能是1000单,这也导致增加了库存的不确定因素。
影响消费者网购生鲜食品的因素很多,其中天气变化就是一大原因:天气晴好时外出可能性比较大,逢上阴雨天气网购比例较高。
因为订单量浮动导致的损耗成本,有时候高达百分之几十。
这对于上线不久的生鲜电商来说风险更大:运营经验少、流量无法预知。
不过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初期订单量不大,暂时不会出现备货不足问题。
4、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对于吃进肚子里的东西,消费者可能还不是很放心没有看到实物就购买,消费者会担心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这也成为了生鲜电商难发展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