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04 病句类型及辨析方法-中考语文必背手册(部编版)

专题04 病句类型及辨析方法-中考语文必背手册(部编版)

专题04 病句类型及辨析方法(1)感读——凭语感,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的,就可能有语病。

如:她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的漂亮一些。

【辨析】谁“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呢?读到这里,就含糊不清。

在“同”前加一个“她”字,语意就清晰了。

(2)梳理——由主干到枝叶逐步检查。

先缩掉句子的附和成分,化简后,留下句子的主干,然后检查句子的主干,再检查附加成分是否有诟病。

此法能迅速地确诊句子的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等病因,实践中最常用。

如:同学们从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

【辨析】此句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同学们……注视着和倾听着……报告”,“注视着”同“报告”搭配不当。

应改为“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班长,倾听着他的报告。

”(3)类别——用同义词替换、仿照原句造句等比较法来检查语病。

如:我们交流了意见,心情舒畅了许多。

【辨析】用同义词“交换”替换“交流”加以比较,“交换”比“交流”通畅,合乎习惯。

(4)分析——从事例上进行分析,检查是否自相矛盾和符合逻辑。

如:清晨,雄鸡报晓三更时,我起来了。

【辨析】“清晨”与“三更”不是同一时间,前后矛盾。

常考的病句类型一共有六大类。

分别是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不合事理、重复累赘。

以下针对这六大类作具体分析:(一)成分残缺(句子的结构不完整)【举例】1、我有一个女孩,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得漂亮一些。

病因:缺主语。

造成了歧义。

应该在“同”的前面加上主语“我”。

2、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病因:缺谓语。

因为句中有一个介词“为”,这就使“为建设……强国”成了一个状语,状语是来修饰或限制谓语的,后面却缺少了这个作谓语的成分“而奋斗”或“而工作”。

3、边维兰曾在1983年出席了区的五好家庭先进个人。

病因:缺宾语。

先进个人只是个定语,缺少了被它修饰的宾语中心语“代表大会”。

4、它使人们增强改造旧世界的信念,为打碎旧世界而斗争的决心。

病因:缺谓语。

在后一部分中,“为打碎……而斗争”是宾语“决心”的定语,但是宾语“决心”没有谓语,应当在“为”的前面加上动词“坚定”做谓语。

5、杨排长满怀悲愤,情不自禁,双手打在悬挂着的煤油灯上,摆动着,颤动着。

病因:缺主语。

应在“摆动着”前面加上“煤油灯”。

(二)搭配不当(一般分为三种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动词与宾语搭配有误、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举例】1、共产党员罗霄同志的一生,代表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的革命品质。

病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这句话的主干是“一生代表了品质”,可以把“代表”改为“表现”。

2、《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

病因:动词“塑造”和宾语不能搭配。

可以说“塑造”什么“形象”,不能说“塑造”什么“事迹”。

3、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

病因:动词“注视”和宾语不能搭配。

这个句子的谓语有两个动词,其中“倾听”可以和宾语“报告”搭配,“注视”的对象只能是看得见的东西,而“报告”能听见,不能看见。

4、各种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支动人的歌声。

病因: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修饰语“一支”和中心词“歌声”不能搭配。

应将“歌声”改为“乐曲”或“交响乐”。

5、《法门寺》塑造了明朝大太监——“九千岁”刘瑾。

此人在戏里有许多生动、深刻、性格鲜明的语言和行动。

病因: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修饰语“生动、深刻、性格鲜明”不能修饰“行动”。

可将“行动”删掉。

6、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病因: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在句首加“能否”,或改成“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不是深入群众”。

7、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度提高。

病因: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把“就”改为“才”(三)语序不当(指句子里的词语没有先后顺序、逻辑混乱)【举例】1、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病因:“听取”和“讨论”有一定的先后次序,应该是先“听取”,然后才“讨论”,把它们倒过来不合事理。

2、195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了2900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病因:这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前的两个定语排列次序不当,会使人误解为“文物”是2900年前出土的。

应该改为“新出土的2900年前的文物。

”3、每一个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病因:这个句子中的“将来”本应用在“成为”前头作状语,却用在“希望”的前头,表达不合事理。

(四)句式杂糅(指有时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把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使意思表达不清。

)【举例】1、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

病因:这句话是由一个主谓句和一个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的,可以改用下边两种句式中的一种来表达。

可以改成:(1)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

(2)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出自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之手。

2、我们的部队一队一队一批一批扛着枪支火药都运在济南城外了。

病因:一个意思应该分成两句话来说,却并在一句话里说,思想跳跃得太快,语言表达跟不上,造成句式杂糅。

这个句子可以改为“我们的部队一队队都扛着枪支弹药,这些武器都运在济南城外了。

”3、正如江姐在敌人面前表现得坚强勇敢的形象真的使我感动啊!病因:应当用两句话说的,放在一起,使句式杂糅了。

这个句子可以改为“江姐在敌人面前表现得坚强勇敢,她的英雄形象真使我感动啊!”(五)不合事理(有的句子从语法结构上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在意义的表达上不合理,前后矛盾,或者前后不一致,这就是不合事理。

)【举例】1、这一期杂志还刊登了台湾当代著名作家陈映真的短篇小说《山路》、《搭错车》和根据后一部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的主题曲——《酒干淌卖无》。

病因:这句话前头说的是两篇“短篇小说”,后边却说“这部影片”,前后不一致。

这个句子可以改为:这一期杂志还刊登了台湾当代著名作家陈映真的短篇小说《山路》、《搭错车》和根据后一部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的主题曲——《酒干淌卖无》。

2、过了一会,汽车忽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病因:“渐渐”表示程度或数量随时间缓慢地增减,“忽然”表示事情发生得急促而且出人意外,同时用这两个词来作“放慢”的状语,是自相矛盾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删去一个。

3、鲁迅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

无端地空耗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这句说得尽管严厉了一些,但我认为是恰如其分的。

病因:评价鲁迅的话,前面说“尽管严厉了一些”,后面再用“恰如其分”,语意就不大一致了。

可以改为“这话有人听了可能觉得过分了,但我认为是恰如其分的。

”4、通过上述事实,我懂得了课上与课下的关系——时间要安排得适当,课上充分思考,课下充分学习,这就叫科学地利用时间。

世界上伟人珍惜时间的例子不是很多吗?病因:前一句讲的是课上和课下时间的合理安排,后一句却说到“世界上伟人珍惜时间的例子”,意思不连贯。

后一句的意思也没有再发挥。

应当删掉后一句。

(六)重复赘余(在一个句子里,用不同的词语来重复表达同一个意思,或用了一些可有可无的词语,显得很罗嗦。

)【举例】1、学校里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空前的学习热潮。

病因:这个句子的中心语“学习热潮”前头的两个定语“从来没有过”和“空前”意思是一样的,只用一个就可以了。

2、只有在科学的道路上没畏艰险的人,才有希望达到最高的顶点。

病因:“顶点”就是山的最高处,再用“最高”去修饰“顶点”,意思就重复了。

可以把“最高”改为“光辉”。

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认为这才是世界上最最精妙绝伦的一句话。

病因:程度副词“最”表示某种属性超过所有同类的人或事物,用一个就足够了;“绝伦”表示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用了“最”再用“绝伦”,语意重复。

“精妙”一词也不准确。

4、那个青年猎人没有一点收获,垂头丧气,连精神也没有。

病因:“垂头丧气”和“连精神也没有”意思重复。

1、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

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确修改。

2、找,确定句子的病症。

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证,确定病因。

一般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几种病句的常见原因,帮助查找病症。

3、改,对证下药。

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动手把错的地方改正。

4、检查。

改完后还得重读一两遍,看看有毛病的地方是否都修改了,修改的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句子的原意。

修改病句的方法有读、找、改、检查四种方法,通过这四种方法就可以准确的修改病句。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A、看到义务工作看们全心全意为“九运”忘我地工作,使我很受教育。

(主语残缺,可删去“使”或在”使”前加“这”。

)B、青年歌手黄小芳的歌声,清亮、甜美、朴素、亲切,焕发着泥土的芳香。

(搭配不当,“朴素”“亲切”不能修饰“歌声”,“焕发”不能与“芳香”搭配)C、父亲从头到脚凝视着面前的儿子,激动得热泪盛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不合事理。

“凝视”是指“视线不动地看”,而从头到脚则是移动了的,前后矛盾,应改为“打量”)D、世界杯足球门票上最为显眼的是位于门票右上方的激光全息防伪标志。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A)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B、发电站面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搭配不当)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成分残缺)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正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否定不当,应改为“防止青少年违法犯法”)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A、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否定不当)B、租界里的洋楼,是近代史上一个独特社会产物,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C、万里长城的各个游览点,每天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旅游者。

D、这种做法,既稳定了农户与土地的承包关系,又促进了适度的规模经营。

4.修改病句:面对雾霾天气,人们大多选择在室内,实在不得已必须出行时就钻进各种类型的交通工具里,认为这样就能防止雾霾不再侵袭我们的健康。

【解析】不合逻辑,可删去“不再”;搭配不当,“侵袭”的是“身体”,而不是“健康”。

5.修改病句:自去年12月份以来,全国出现了多起大面积的雾霾天气,一、二线城市局部区域的PM2.5值甚至爆表,如何有效遏制雾霾天气不频发已成为各地的热点话题。

【解析】不合逻辑,“有效遏制雾霾天气不频发”否定不当,删去“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