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学复习题汇总及答案

生理学复习题汇总及答案

生理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阈值(阈强度):是使膜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是刺激的强度阈值。

2.内环境: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3.静息电位: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4.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5.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6.血压:是指流动着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

7.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8.肺活量: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称为肺活量。

9.时间肺活量:第1秒钟内的用力肺活量称为1秒用力呼气量,曾称为时间肺活量。

10.胃排空:是指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11.渗透性利尿:指由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内的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渗透压升
高,使水的重吸收量减少,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

12.水利尿:饮用大量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

13.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
现象称为牵涉痛。

14.激素:是内分泌腺或器官组织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
之间递送调节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简答题:
1.什么叫心输出量?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答: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①前负荷:心室肌的初长度决定于心室舒张末期的血液充盈量
②后负荷:心室后负荷的改变可直接影响搏出量。

③心肌收缩能力:活化的横桥数目和肌球蛋白头部ATP酶的活性是影响心肌收缩能力的主要环节。

在同一初长度下,心肌可通过增加活化的横桥数目来增强心肌收缩力。

老年人和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因为肌球蛋白分子亚型的表达发生改变,ATP酶活性降低,故心肌收缩能力减弱。

④心率:心率加快可使心输出量增加;心率过慢时,心输出量也将减少。

2.试述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答:动脉血压的形成:循环系统内的血液充盈、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以及主动脉与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基本条件。

影响因素:①心脏搏出量②心率③外周阻力
④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 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3.影响静脉血回流的因素有哪些?具体影响的过程?
答:①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循环系统内血液充盈程度愈高,静脉回心血量愈多。

当血量增加或容量血管收缩时,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因而静脉回心血量增多。

反之,血量减少或容量血管舒张时,体循环平均充盈压降低,则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②心脏收缩力量:心脏收缩时将血液射入动脉,舒张时则可从静脉抽吸血液。

如果心脏收缩力较强,射血分数较高,心舒期心室内压就较低,对心房和大静脉内血液的抽吸力量也就较大。

右心衰竭时,静脉回心血量明显减少;左心衰竭时,可造成肺淤血和肺水肿。

③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骨骼肌和静脉瓣膜一起,对静脉回流起着“泵”的作用。

当肌肉收缩时,可将静脉内的血液挤向心脏,当肌肉舒张时,静脉压降低,有利于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流入静脉,使静脉充盈。

④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对静脉回流起着“呼吸泵”的作用。

在吸气时,胸腔容积加大,胸膜腔负压值进一步增大,使胸腔内的大静脉和右心房更加扩张,压力进一步降低,因此有利于外周静脉内的血液回流至右心房。

由于回心血量增加,心输出量也相应增加。

呼气时,胸膜腔负压值减小,由静脉回流入右心房的血量也相应减少。

体位改变:在高温环境中更加明显,皮肤血管舒张,皮肤血管中容纳的血量增多。

因此,如果人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站立不动,回心血量就会明显减少,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和脑部供血不足,可引起头晕甚至昏厥。

由平卧位突然起立时,可因大量血液积滞在下肢,回心血量过少而发生昏厥。

4.什么叫胸膜腔负压?它是怎样形成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答:平静呼吸时,胸膜腔内压始终低于大气压,即为负压,并随呼吸运动而发生周期性波动。

它是由肺的回缩力形成。

胸膜腔内负压对维持肺的扩张状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胸膜腔的密闭状态是形成胸膜腔内负压的前提。

此外,胸膜腔负压也作用于壁薄而可扩张性大的腔静脉和胸导管等,使之扩张而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的回流。

5.CO2和H+ 浓度升高及缺O2对呼吸是怎样影响的?途径是什么?
答:一定水平的PCO2对于维持呼吸中枢的基本活动是必须的。

当吸入空气中的CO2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7%以内)增加时,肺通气量可随之增加,超过7%肺通气量反而减少,出现CO2麻醉效应。

途径:1.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再兴奋呼吸中枢;2.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冲动经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H+的影响是动脉血液H+浓度升高时,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途径: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实现的。

吸入气PO2降低时,肺泡气和动脉血PO2都随之降低,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途径: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

6.试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主要作用?
答:胃液的主要成分包括:盐酸、HCO3- 、Na+、K+等无机物和消化酶、黏蛋白、内因子等有机物。

主要作用:杀死入胃细菌,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所需的酸性环境,促进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入小肠后引起促胰液等激素的释放。

覆盖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凝胶层,减少食物对胃黏膜的机械损伤。

7.试述胰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答:胰液的成分包括:水、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作用:①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保护肠粘膜免受强酸的侵蚀。

②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提供最适宜的PH环境。

有机作用: 可将淀粉、糖原及大多数其他碳水化合物水解为糊精、麦芽糖和麦芽寡糖,但不能水解纤维素。

可激活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和羧基肽酶,还有RNA酶、DNA 酶等。

③可分解脂肪,防止胆盐将胰脂肪酶从脂肪表面清除出去。

还可
将中性脂肪分解为甘油、甘油一酯及脂肪酸。

胰液中的胆固醇酯水解酶和磷脂酶A2,分别水解胆固醇酯和磷脂。

8.糖尿病患者多尿的原因?
答: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缺乏,不能使机体充分利用血糖供能,因而血糖浓度升高,当超过肾糖阈时,经肾小球滤出而进入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将不能全部被近球小管重吸收,其他部位的肾小管又无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因而导致糖尿。

由于小管液有较多的没有被重吸收的葡萄糖,将使小管溶液质的浓度升高,渗透压升高,妨碍或减少了水的重吸收,从而出现渗透性利尿现象,引起多尿。

9.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呕吐时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
答:大量出汗后尿量减少。

因为汗液是低渗的,大量出汗后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而兴奋,同时由于血容量减少,心房及胸腔内大静脉中的容量感受器对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抑制作用减弱。

上述两条途径均使下丘脑合成和释放ADH增多,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重吸收水增多,尿量减少。

此外,大量出汗还可使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降低,原尿的生成量减少,也是使尿量减少的原因。

10.何为牵张反射?它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生理意义?各有何特点?
答: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受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它有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类型。

腱反射肌紧张
产生原因快速牵拉肌腱缓慢持续牵拉肌腱
反射突触数目单突触多突触
肌肉收缩形式快速缩短轮流交替连续收缩
生理意义与动作完成有关与姿势反射有关
11.试比较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异同点?
答:项目特异性投射系统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接受的冲动各种特定感觉冲动脑干网状结构上行冲动
接替神经元少多次
传入途径特定非特定
投射部位大脑皮层特定区域弥散投射整个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进入第四层进入各层、
感觉与皮层定位点对点的关系无点对点的关系
作用产生特定感觉不产生特定感觉,但能维持觉醒
12.试述甲状腺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答:⑴促进生长发育
⑵调节新陈代谢: 增强能量代谢
调节物质代谢:糖代谢
脂类代谢
蛋白质代谢
⑶影响器官系统功能
13.试述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答:生理作用:⑴调节物质代谢
⑵影响水盐代谢
⑶影响器官系统功能
⑷参与应激
分泌调节: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
⑵糖皮质激素反馈调节
⑶应激反应性调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