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种北方常见园林病虫害防治

几种北方常见园林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虫害防治1.枣大球蚧生活习性:枣大球蚧1年1代,多以2龄若虫于枝干皮缝、叶痕处群集越冬,以1~2年生枝上较多。

4月中下旬迅速膨大,5月间成熟并产卵,6月大量孵化,分散转移到叶、果上固着为害,秋季8月间陆续越冬,至10月上旬全部转到枝上越冬。

枣大球蚧雄成虫有翅,能飞行,寿命较短,只有1~2 天,交尾后不久即死亡。

雌成虫性成熟后,交尾产卵,产卵前腹部分泌蜡丝,随着不断产卵,腹部不断向上收缩,直至腹背相连成为一薄壳而死。

在雌成虫膨大期间,雌虫体长度、宽度、高度迅速膨大,此时为雌成虫危害盛期。

在此期间,雌成虫又向外分泌胶状物,在其周围吸引了大量蚂蚁和苍蝇等昆虫。

初孵若虫活动能力较强,在卵壳内滞留一段时间后爬出,出壳后分散到叶正反两面叶脉上,沿着主脉两侧取食危害,然后转移到1年生枝条和叶片上面固定危害。

危害情况:枣大球蚧是一种繁殖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危害严重且难以根除的重要枝梢害虫。

雌成虫和若虫在枝干上刺吸汁液,会受害叶片叶绿素减少、含水量下降、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常可导致寄主枝条干枯,树势衰弱,甚至全树枯死。

排泄蜜露诱致煤污病发生,影响光合作用。

红枣严重受害时,可致使25~50%的树枝干枯,30%多的枣树枯死,受害树所结的红枣果实干瘪、瘦小,红枣可减产90%以上。

枣大球蚧在新疆侵害的寄主植物达到20科45种之多,其中以红枣、酸枣、刺槐、黄榆受害最重,其次为白榆、巴旦木、合欢、垂榆、圆冠榆、复叶槭、文冠果、桃、梨、杏、李、紫穗槐等树种。

防治措施:对严重感染的寄主采用截除严重受害枝干控制枣大球蚧发生与蔓延,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加强检疫枣大球蚧主要靠寄主枝条、接穗、果品甚至树干携带而远距离传播。

因此,对苗木、接穗和果品的采购、调运过程和保护区都应实施检疫,以防传播蔓延。

农业防治增施有机肥,合理灌水,满足果树对肥水的需要,促进生长,增强树体自身耐虫能力,提高树体抗性。

结合整形修剪,集中烧毁带虫枝条,可大大减少虫口数量。

物理防治4 月中下旬雌虫膨大期虫体较大,较容易发现,此期人工抹除或用硬刷刷除。

生物防治枣大球蚧的天敌有寄生蜂、瓢虫等,为保护利用天敌,在枣大球蚧成虫期不可盲目用药,避免杀伤天敌。

化学防治枣大球蚧有2个最佳化防时期,第1次在3月下旬~4 月初,此时使用40%速扑杀乳油、40%蚧克特乳油、48%乐斯本乳油防治效果好;第2次为6月中下旬,此时使用48%乐斯本乳油、52.25%农地乐乳油、20%杀灭菊酯乳油和80%敌敌畏乳油防治效果好,且农药成本低。

体形特征:卵:长椭圆0.4~0.5毫米,初淡黄渐变淡粉红,孵化前紫红色。

附有白色蜡粉。

若虫:初龄淡黄白色,扁长椭圆形,前端宽钝,向尾端渐狭;眼黑色;足发达;腹端中部凹陷,中央及两侧各有 1刺突,2龄越冬期于扁平白色绵状茧内,茧1.2~1.5毫米。

雄蛹:裸蛹1.3~1.5毫米,淡青黄色。

茧白色绵毛状,长椭圆形2.2毫米。

成虫:雌虫半球形体长8~18毫米,状似钢盔。

成熟时体背红褐色,有整齐的黑灰色斑纹;雄虫体长2~2.5毫米,橙黄褐色,前翅发达白色透明,后翅退化为平衡棒,交尾器针状较长。

卵幼虫蛹龄期若虫(附近往往有蚂蚁、苍蝇聚集)受害树木2.榆树小蠹虫危害情况:小蠹虫是榆树及其嫁接品种上普遍发生的一种蛀干害虫,主要以幼虫在榆树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取食,受害的榆树因虫孔密集,虫道串通,韧皮部受到严重破坏,不久叶片萎蔫,树木死亡。

同时在小蠹虫的侵入孔部位流出大量的粘稠汁液,剥开受害榆树的树皮,可见密集的虫道内充满粪便和碎木屑,韧皮部和木质部分离。

因为小蠹虫是蛀干性害虫,防治较困难。

小蠹虫携带病菌极易引发榆树枯萎病,是榆树最危险的病害。

症状常表现为2种类型。

急性枯萎型:上层个别枝条突然失水萎蔫,并迅速扩展到其他枝梢,叶片内卷稍褪绿,干枯而不脱落,嫩梢下垂枯死。

慢性黄化型:个别枝条上的叶片变黄色或红褐色,萎蔫,逐渐脱落,并向周围枝梢扩展,病枝分叉处常有小蠹虫蛀食的虫道。

以上2种类型在病枝的横切面上,均有褐色环纹。

在剖面上,可见到外层木质部上有黑褐色条纹。

变色导管被一些填侵物和一些胶状物所堵塞。

幼树发病常表现为急性型,易当年枯死。

生活习性:小蠹虫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树皮内越冬,越冬幼虫早春气温上升达到10℃以上时逐渐老熟化蛹,15℃时开始羽化为成虫,越冬代成虫将在4 月底5月初出现高峰。

因其生存、繁殖能力强,危害隐蔽,遇到气温突降、干旱等不利气候条件,极易暴发。

林中衰弱木或濒死木以及风倒木、冰雪损害木及断落枝条等, 均会招来小蠹虫进行繁殖,尤其是受到小蠹虫侵害的林木更能迅速聚集大量同种小蠹虫前来繁殖,并因虫口密度较高,侵染到周边健康树,因此应适时彻底清理或处理这些虫源木。

该成虫有一定的飞翔能力,可作短距离的自然传播;人为调运带虫原木、伐桩,以及带皮榆木则可以造成远距离传播。

防治措施:加强检疫严禁调运虫害木,对虫害木要及时进行药剂或剥皮处理或焚烧销毁,以防止扩散。

抚育措施加强抚育管理,改善树木的生理状况,增强树势,提高其抗御虫害的能力。

园林规划设计中做到适地种树,合理规划,选择抗逆力强的树种或品种;梢头木及带皮枝桠应及时清理,保持卫生。

物理防治利用成虫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生物防治小蠹虫的捕食性、寄生性和病原微生物天敌资源非常丰富,包括线虫、螨类、寄生蜂、寄蝇、捕食性昆虫及鸟类等。

一方面应维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减少杀虫剂的使用和人为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保护捕食性天敌昆虫和鸟类在生态系统内的生存和繁殖,将会加强天敌的作用,有效地降低小蠹虫的危害。

另一方面人工饲养和繁殖小蠹虫天敌, 生产其病原微生物并在成虫羽化期喷洒,使大量成虫感病死亡从而降低其危害水平。

药剂防治①在越冬代成虫扬飞入侵盛期(4月末至7月初,因地而异)使用2%毒死蜱、2%西维因、2%杀螟松油剂涂抹或喷洒枝干可杀死成虫。

②在北方针对小蠹虫在根茎树皮内越冬的特点,早春4月可挖开根茎土层 10cm 深撒施 2%杀螟松粉或 5%西维因粉,每株用量 10g,然后再覆土踏实,杀虫率高达98%。

③4—9月份,采用树干注射法,毒杀干内幼虫。

④打孔注药:在树干基部倾斜45°角向下沿不同方向打孔3~4个,注药孔直径0.5~0.8cm,深达木质部,用内吸性强的40%氧化乐果原药稀释2倍液, 用药量每10cm 胸径注入2~4ml,注药后用泥封好注药口,防效很好,或用200倍呋喃丹溶液、乐斯本(毒死蜱)480克/升乳油200-250毫升/亩灌根。

体形特征:成虫:体长2.6-4.9mm,宽1.7-2.1mm,显微镜下观察体表深褐色,鞘翅表面有光泽,被有短绒毛。

腹部急剧收缩成钝角,在第二腹板中央两性均有一瘤突,为重要特征。

卵:直径0.6-0.7mm,卵圆形,乳白色,孵化前色加深。

幼虫:成熟幼虫4-5.4mm,宽1.8-2.2mm,胸部较粗,体色乳白至淡黄,头和口器棕褐。

蛹:裸蛹,长3.8-4.9mm,宽1.8-2mm,淡褐色或乳黄色。

树皮下的乳白色幼虫受严重虫害的榆树成虫幼虫3.吉丁虫危害情况:吉丁虫俗称爆皮虫、锈皮虫,属鞘翅目、吉丁科。

成虫咬食叶片造成缺刻,幼虫蛀食枝干皮层,被害处有流胶,为害严重时树皮爆裂,故名“爆皮虫”,甚至造成整株枯死。

成虫的大小、形状因种类而异,小的不足1厘米,大的超过8厘米,头较小,触角和足都很短。

幼虫体长而扁,乳白色,大多蛀食树木,也有潜食于树叶中的,严重时能使树皮爆裂,故名“爆皮虫”。

吉丁虫是一种极为美丽的甲虫,一般体表具多种色彩的金属光泽,大多色彩绚丽异常,似娇艳迷人的淑女,也被人喻为“彩虹的眼睛”。

虽然成年吉丁虫美丽异常,但其幼虫却其丑无比,多数幼虫穿孔于植物材部,个别幼虫蛀食植物根部,啃食韧皮部,前胸特别膨大,腹部细长。

而且幼虫孵化后在茎秆皮下以螺旋式向上蛀食,粪便不排出,呈毫不起眼的褐色。

新疆地区常见十斑吉丁虫,十斑吉丁虫主要危害各种杨树和旱柳等。

以成虫取食树叶,幼虫在杨树、柳树树干的皮下或木质部蛀食为害,虫伤处流出黑褐色树液,引发腐烂病和腐生蝇,导致树木长势衰弱,严重时枯死或风折,失去经济价值。

成虫体长11-23毫米,紫褐色,鞘翅上有明显纵线4条、黄色斑点5-6个,以5个者为多,两翅共有10个斑点,故名十斑吉丁虫,幼虫体长17-21毫米,前胸背板黄褐色,中央有“∧”形纹。

生活习性:一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木质部内越冬。

在吐鲁番地区翌年4月上、中旬化蛹,4月中、下旬成虫羽化,交尾、产卵。

4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现幼虫,老熟幼虫于10月中、下旬开始越冬。

成虫每天以10~16时最活跃,并有假死性,但无趋光性,通常栖息在树干的向阳部分。

它们的飞翔能力极强,既飞得高又飞得远,不易捕捉;但当它们栖息在树干上时,却很少爬动,行动迟缓。

交尾产卵前咬食叶片补充营养,寿命20天左右。

卵散产于树干阳面的树皮裂缝、伤痕、节疤等处,每一雌虫可产卵7~22粒。

初孵幼虫从卵壳附近侵入树皮,使树皮变色,呈击伤或疮疤状,虫孔处有少量酱褐色胶液及细小粒状排泄物,约20天后钻入树皮与木质部之间,7月上、中旬钻入木质部内为害。

幼虫在树皮与边材之间蛀食,形成不规则的宽大虫道,内塞满木屑和粪便,蛀入木质部的虫道似“L”形。

老熟幼虫在靠近边材处筑蛹室化蛹,蛹室长12~19毫米,宽5毫米左右。

防治措施:十斑吉丁虫发生和为害程度与树的品种、树龄、造林技术、抚育管理及立地条件有关:凡树皮粗糙的品种、纯林、幼树或抚育管理不及时、立地条件差时发生严重,反之则轻或不发生。

物理防治结合冬剪,彻底清除死树死枝,集中烧毁,消灭越冬幼虫。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当地天敌鸟类,有效控制吉丁虫对树木为害。

药剂防治①成虫期即4月下旬至5月中旬,可喷施烟碱•苦参碱乳油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或50%杀螟松乳油 1000 倍液或50%马拉硫磷800-1000倍液,连续 2 次喷射有虫枝干。

②幼虫孵化初期即5月中旬后应用40%氧代乐果或50%久效磷或50%甲胺磷40-100倍液,每隔 10 天涂抹危害处,连续 3 次。

③幼虫钻蛀盛期,用刀纵向割裂虫斑,以阿维菌素500 倍液和氧化乐果原液混合涂刷树干,可杀死幼虫,并兼治腐烂病。

十斑吉丁虫成虫受幼虫危害的树干4.草履蚧危害情况:草履蚧属半翅目绵蚧科,又名草鞋蚧壳虫,属同翅目硕蚧科,主要危害白蜡、槐树、椿树、柳树、海棠、杨树、桐树、刺槐、海棠、樱花、无花果、紫薇、月季、红枫、柑桔等花木的枝、干、芽,同时也危害桃、枣、杏等经济树种。

它是一种杂食性的害虫,雌成虫扁椭圆形,背部隆起,背面有横皱褶,赭色,被有薄层白粉,周缘和腹面黄色,前翅灰褐色,停落时呈“八”字型。

若虫和雌成虫常成堆聚集在芽腋、嫩梢、叶片和枝杆上,吮吸汁液,危害后推迟树木的发芽,蚧虫在危害同时大量排蜜露,因而遭至煤污病的发生,削弱树势,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造成植株生长不良,早期落叶,重者可造成枝条干枯直至整株树木枯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