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初一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0初一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0年春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初 一 语 文2020.05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

2.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3分)A.咳嗽 屏障 锲而不舍B.咀嚼 斑斓 大庭广众C.烦燥 功勋 憨然入梦D.峭壁 污秽 通宵达旦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在讲故事时巧设悬念,文笔简练,使得故事读起来高潮迭起..,引人入胜,因此作品问世后广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

B.市城管执法部门日前启动新一轮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行动,对学校周边非法占道小吃摊进行集中排查取缔..。

C.像你这样目不窥园....,不注重观察大自然,失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没有了生活的情趣,怎能写出好文章呢?D.钟南山院士,不仅是家喻户晓....的白衣战士,还是一位拥有六十多年党龄的资深共产党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3.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生命的沙漏..也没有办法掉头行驶。

②时间就是生命,..永远倒不回昨天的轨迹,时间的河流最终就是速度,就是力量。

③啊.!我们的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藉着风力也要飞向.远方。

④只有飞翔,才会让我们见识到未曾见过的东西,让我们的人生轨迹延伸到更宽更远。

A.句①中加点的“沙漏”是名词,“最终”是副词。

B.句②用了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时间的宝贵。

C.句③中加点的“啊”是叹词,“即使”是连词,“向”是介词。

D.句④划线部分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在“更宽更远”后添加“的地方”。

初一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6 页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 ; 。

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③①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5.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用风趣的比喻收束全诗,赞扬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智慧。

B.“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意思是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悠扬的笛声乘着春风飞遍了洛城。

C.“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意思是那本来“无才思”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欲将春天留住。

D.“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龙钟”意思是作者离家太久,归来时已年华逝去。

“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因远赴边塞而思念亲人的情感。

6.下列各句不是..表达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3分)A.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C.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7.下列对文学常识或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诗歌。

它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B.《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七言绝句。

诗中的“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C.《卖油翁》的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如“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臣对君的爱称。

初一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6 页8.下列关于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凡尔纳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的《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描绘了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

B.《海底两万里》作品中“遭冰山封路”“陷缺氧危机”“海底观美景”“征服‘星期五’收为奴仆”等情节极富幻想,引人入胜。

C.尼摩船长第一次见到阿龙纳斯、尼德·兰以及康塞尔时,装作听不懂法语、英语、德语、拉丁语等语言的原因是尼摩船长处事慎重,想要多了解三人的情况再做决定。

D.尼摩船长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可见他是一个有正义感和反抗压迫的战士,具有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阅读与赏析(共36分)(一)(6分)谪仙怨刘长卿晴川①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②。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③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注】①晴川:晴朗的江面。

②携:分离。

③长沙:这里指汉代贾谊谪迁长沙之事。

9.这首词的首句“晴川落日初低”有何作用?(3分)10.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的哪些情感?(3分)(二)(13分)【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初一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6 页【乙】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①,使虞人起②禽而射之。

禽发③,鹿出于王左,麋交④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⑤而过,翼若垂云。

王注矢于弓⑥,不知其所射。

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郁离子》) 【注释】①田:同“畋”,打猎。

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期楚王的游猎区。

②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

起:赶起。

③发:跑出来。

④交:交错。

⑤鹄(hú):天鹅。

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

⑥注:附着。

11.下列句中的“之”与“康肃笑而遣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得一人之.使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D.使虞人起禽而射之.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释: ②尔安敢轻.吾射 轻:③若.欲闻射道乎 若: ④王引.弓欲射 引: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②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1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善射”,卖油翁和屠龙子朱认为善射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三)(17分)疙瘩汤俞继红他是一名美食家。

他从大山中来,起先是到城里一家饭店做小工。

他对食物有着天生的敏感,靠着勤奋钻研,一步步成为大厨。

他又走南闯北,见识过不同地域的各种食材和奇奇怪怪的做法,被人们称为厨艺大师。

成为大师后,他频繁地被邀请参加各种美食比赛和节目,担任评委和嘉宾。

见多识广加上天生的舌头和能说会道的嘴巴,他常常把参赛者说得频频点头,让观众们听得津津有味。

偶尔露一小手,也让大家瞪起眼睛嘴巴成了“O”型。

初一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6 页后来,他索性辞别了烟熏火燎的后厨,成了专门品赏各种美食的美食家,成了电视台、电台美食节目的固定嘉宾,每天赶来赶去,侃侃而谈,乐此不疲。

忽一日,一饭店老板私下找到他,递过来一个厚厚的信封,请他在节目中对饭店的美食评点一二。

他没有推辞,专程赶到这家饭店品尝一番,在节目中进行了点评。

没想到,这家饭店立刻火了起来,趋之若鹜的顾客点名要尝尝他在节目中推荐的几道菜。

随后,只要经他点评过的饭店,无一例外都火了起来。

人们给他起了外号,叫“金嘴”。

请他点评的饭店老板越来越多,开始,他还坚持要亲自品尝后才给点评;后来,人越来越多,他干脆让这些老板们把各自拿手菜的菜谱一同拿来。

他一捏信封,略一审视,心中便有了数,知道该说几句什么话。

他成了这座城市美食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随着送来的信封越来越厚,他突然感觉到,他那天生对食物敏感的舌头正一点点地退化。

这一发现令他十分惊异和恐慌,他偷偷跑到各家饭店,甚至自己关起门来在家里做出各种菜式进行品赏,那跳动的味蕾、美妙的感觉竟然都不见了。

他对任何人都不敢提起,好在没有人注意,做节目时他依然侃侃而谈,半夜里却经常惊醒,醒来一身虚汗。

他开始尝试各种中药、针灸,甚至用烈酒和辣椒去刺激,却没有任何效果。

年轻的老婆笑他,是不是做了什么亏心事,老天爷专门来惩罚他的。

他赶紧到庙里烧了香,还是不见起色。

那天,他到电台做节目,刚走进大厅,见一群人正组织为山里贫困孩子捐款。

本来已经走过去了,他突然听到“做善事”这几个字,立即转过身,把钱夹里足足有两三千元的钱一下子塞进了捐款箱,引得大伙一阵惊呼。

周末,组织者邀请他一起去山里送钱物,他正想出去散散心,就跟了去。

他无心参加热闹的捐赠仪式,一个人沿着山路向山里走去,越走越觉得这里像自己的老家,不知不觉竟走出老远。

又累又饿时,看到山道旁有一户人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婆正在晾晒采来的山蘑。

他说明来意,好客的山里老人笑笑说:“你们城里人都爱来山里观山景,我们这里穷,只怕没什么好东西招待客人呢!”他笑笑:“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

”心里不觉又黯淡下来。

不一会儿,老人端出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疙瘩汤,汤中还加有新鲜的山蘑和绿绿的山菜。

看着热气腾腾的疙瘩汤,恍惚间他感到自己回到了儿时家中,白发老人似乎就是自己已故去的母亲。

母亲也爱做疙瘩汤。

“快吃吧!别嫌饭不好就行,又解渴又解饿。

”老人热情地催促道。

他捧着这碗山里的疙瘩汤,吃得不亦乐乎,脸上露出心满意足的表情。

爽滑筋道的面疙瘩,醇香四溢的山蘑,清新鲜嫩的山菜,美妙的滋味充斥在口中,跳动的味蕾刺激着喉结,他仿佛又回到儿时的时光……他敏感的舌头又回来了。

他望着大山,迎着山风,泪流满面。

初一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6 页15.选出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花许多笔墨叙写主人公点评美食之事,交代了主人公逐渐失去味觉的过程,为后文寻回味觉做铺垫。

B.“偶尔露一小手,也让大家瞪起眼睛嘴巴成了‘O’型”这句话是属于侧面描写,通过写观众的惊讶之态,充分体现了主人公厨艺的精湛。

C.人们给主人公起外号叫“金嘴”,既指主人公对食物天生敏感,又指经主人公点评过的饭店都能重新火起来。

D.“他笑笑:‘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

’心里不觉又黯淡下来”写出了主人公独自行走于山间,饥肠辘辘时的孤独与失落。

16.请从主人公的角度,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3分)①他成为厨艺大师,频繁参加美食比赛和节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