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下区解剖
结肠下区的解剖
1
空肠
回肠
2
横结肠
降结肠 升结肠 盲肠 阑尾 乙状结肠
3
一、结肠下区的血管
1.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2.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
4
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
1.胰十二指肠下A 2.空肠A 3.回肠A 4.回结肠A-阑尾A
21
4.肝门静脉系与上下 腔静脉的吻合 食管静脉丛 直肠静脉丛 脐周静脉网
22
(1)食管静脉丛
肝门静脉 →胃左静脉→食管静脉丛 →食管静脉→奇静脉→上腔静脉
肝门静脉血回流入肝受阻,逆行 经食管静脉丛等回心,静脉丛血流 增多,曲张,突向食管腔,一旦食 管粘膜及静脉丛破裂,出血流入胃 ,呕出,临床称为呕血(胃酸的作 用,呕出的血为咖啡色)
(3)脐周静脉网
肝门静脉→附脐静脉→脐周静脉网→
胸腹壁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
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 腹壁上静脉→胸廓内静脉→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
腹壁浅静脉→大隐静脉→股静脉→ 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
腹壁下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
下腔静脉
临床表现:腹壁
Meckel憩室是因卵黄管退化不全引起的回肠壁囊状突起, 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畸形,出现率为2%~4%,距回盲瓣40~50cm 的回肠游离缘为好发部位。
13
三、大肠 (large intestine)
1.组成 盲肠 阑尾 结肠 直肠 肛管 升结肠 横结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
2.大肠与小肠的区别 大肠(盲肠、结肠)具有三 个特点: 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
17
(4)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 外1/3交点。
阑尾的位置
18
四、肝门 V系
1.组成:脾V , 肠系膜上 V
脾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
19
2.肝门 V系属支
(1) 脾 V (2)肠系膜上V (3)肠系膜下 V (4)胃左 V (5)胃右 V (6)附脐V (7)胆囊V
20
3.肝门静脉系的特点 两端都是毛细血管. 没有功能性静脉瓣. 与腔静脉系之间有丰富的侧支吻合. 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位于左上腹部 占全长的2/5 较 粗 较 厚 明 显 孤立淋巴滤泡 少,1—2级弓
位于右下腹部 占全长的3/5 较 细 较 薄 不明显 集合淋巴滤泡、孤立淋巴滤泡 多,3—4级弓
9
10
动脉弓
11
2.小肠的切除 小肠末级血管弓发出直动脉分布于肠壁,在直动脉之间 无吻合支,肠壁内的血管吻合不丰富,尤以对系膜侧肠壁血 供较差,故小肠部分切除术,为保证吻合口的血供,除扇形 切断肠系膜外,应增加切断肠管15~300角,角开向肠管的游 离缘。
23
(2)直肠静脉丛
肝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 →直肠上静脉→直肠静脉丛→直肠 下静脉、肛静脉→髂内静脉→髂总 静脉→下腔静脉
肝门静脉血回流入肝受阻, 逆行经直肠静脉丛等回心,静脉 丛血流增多,曲张,突向直肠腔 ,一旦直肠粘膜及静脉丛破裂, 流出的静脉血随大便排出,临床 称为便血(为暗红色)
24
14
3.盲肠
回盲瓣
回盲口
阑尾口
15
4.阑尾
(1)阑尾根部的位置: 恒定于盲肠的后内侧, 是三条结肠带集中处。 (2)阑尾的位置:一般 位于右髂窝内。因盲 肠下降不全而致阑尾 居于肝的下方,称为 高位阑尾,发炎时易 误诊为胆囊炎。若内 脏反位,阑尾位于左 髂窝内,则称左下腹 位阑尾。
16
(3) 阑尾与盲肠、回肠的关系
5. 右结肠A 6.中结肠A (供应十二指肠至 结肠左曲的消化 道)
动脉弓
5
6
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
1).左结肠A 2).乙状结肠A 3).直肠上A (供应结肠左曲以 下的消化道)
7
二、空肠(jejunum)、 回肠(ileum)
8
1.空、回肠的区别
空肠 回肠
位 置 长 度 管 腔 管 壁 环状襞 淋巴滤泡 动脉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