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认为造成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工作指派和劳动方法不合理;分配不合理;组织和管理不协调;生产设备、销售方法与市场不协调等原因。
采取的措施:工作定额,科学地确定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运用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大批量培训工人;挑选,培训“第一流”工人;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改进管理方法,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相分离;实行“例外管理”;改变生产模式、更新生产设备、改善销售方法,从而提高效益。
(2)行为管理认为造成生产量下降,缺勤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注重经济效益,强调工人是单纯的“经济人”,致使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采取的措施:强调工人是“社会人”,非单纯的“经纪人”,通过改变人们对管理的方法的思考,视人为法宝;注重从工人的需求、动机、环境等方面对管理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满足员工需求来达到组织目的;处理上下级人员关系,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工作,实行个人负责制;对员工进行培训,激励员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避免缺勤等不良现象,从而提高厂内效益。
(3)定量管理思想(4)权变管理思想案例一、艾森豪威尔的英明决策1944年6月4日,盟军集中45个师、一万多架飞机、几千艘战舰,即将开始规模宏大的诺曼底登陆作战。
就在这关键时刻,在大西洋上的气象船和气象飞机却发来令人困扰的消息:今后三天,英吉利海峡将在低压槽控制下,舰船出航十分危险。
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面对气候恶劣的海峡一筹莫展。
盟军司令部的司令官们都知道,登陆战发起的“D”日,对气象、天文和潮汐等自然因素条件都有要求。
就在大家束手无策时,盟军联合气象组负责人、气象学家斯塔格提出了一份预报,有一个冷锋正向英吉利海峡移动,在冷锋过后和低压槽到来之前,可能会出现一段好转的天气。
当时,联合气象组对6日的天气又作了一次较为详细的预报:上午晴,夜间转阴。
这种天气虽不理想,但能满足登陆的起码条件。
艾森豪威尔沉思片刻,果断做出最后决定:“好,我们行动吧!”后来虽因天气不好,使盟军空降兵损失了60%的装备,汹涌的海浪使一些登陆舰沉没,轰炸投弹效果差,但诺曼底登陆战一举成功,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问题:1、从决策目标的要求看,案例中所体现的决策属于哪种类型?这一决策有何特点?2、你如何评价艾森豪威尔的决策?要点:1、从决策目标的要求来看,案例中所体现的决策属于满意决策。
满意决策是指在现实条件下求得满意目标的决策。
就管理领域来看,由于管理内容的广泛性和目标的复杂性,绝对最优目标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决策通常都是满意决策,即相对“最优决策”,在现实条件下,力求选择最佳决策方案。
2、这个事例说明艾森豪威尔在选择登陆日即“D”日时,并没有追求十全十美,他们选择的“D”日—6月6日并不理想,强风、低云,诺曼底海滩上的海雾,这对登陆是不利的,但6月6日的天气状况能满足登陆的起码要求,所以选择6月6日为“D”日,符合“满意准则”。
反之,如艾森豪威尔为找一个适合登陆的十全十美的好天气而延期登陆,后果将不堪设想,诺曼底登陆很可能化为泡影,这将给战争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战争结束时间将推迟,盟军将会付出更多代价。
从这个角度看,艾森豪威尔的决策无疑是正确的。
案例二、施温自行车公司的计划失误伊格纳茨·施温于1895年在芝加哥创办了施温自行车公司,后来成长为世界的自行车制造商。
在60年代,施温公司占有美国自行车市场25%的份额,不过,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
爱德华·施温是初始人伊格纳茨的长孙,1979年他接管公司的控制权,那时,问题已经出现,而槽糕的计划和决策又使已有的问题雪上加霜。
在70年代,施温公司不断投资于它的强大的零售分销网络和品牌,以便主宰10挡变速车市场。
但是进入80年代,市场转移了。
山地车取代10挡变速车成为销量最大的车型,并且轻型的、高技术的、外国生产的自行车在成年自行车爱好者中日益普及。
施温公司错过了这两次市场转换的机会,它对市场的变化反应太慢,管理当局专注于削减成本而不是创新。
结果,施温公司的市场份额开始迅速地被更富于远见的自行车制造商夺走,这些制造商销售的品牌有特莱克、坎农戴尔、巨人和钻石。
或许,施温公司最大的错误是没有把握自行车是一种全球产品,公司迟迟未能开发海外市场和利用国外的生产条件。
一直拖到70年代末,施温公司才开始国外竞争,把大量的自行车转移到日本进行生产,但到那时,不断扩张的台湾地区的自行车工业已经在价格上击败了日本生产厂家。
作为对付这种竞争的一种策略,施温公司开始少量进口中国台湾省制造的巨人自行车,然后帖上施温商标在美国市场上出售。
1981年,当施温公司设在芝加哥的主要工厂的工人举行罢工时,公司采取了也许是最愚蠢的行动。
管理当局不是与工人谈判解决问题,而是关闭工厂,将工程师和设备迁往中国台湾的巨人公司自行车工厂。
作为与巨人公司合伙关系的一部分,施温公司将所有的一切,包括技术、工程、生产能力都交给了巨人公司,这正是举人公司要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自行车制造商所求之不得的。
作为交换条件,施温公司进口和在美国市场商以施温商标经销巨人公司制造的自行车。
正如一家美国竞争者所言:施温将特许权盛在银盘上奉送给巨人公司。
到1984年,巨人公司每年交付给施温公司70万辆自行车,以施温商标销售,占施温公司年销售额的70%。
几年后,巨人公司利用从施温公司那里获得的知识,在美国市场上建立了他们自己的商标。
到1992年,巨人公司和中国大陆的自行车厂商,已经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了统治地位。
举人公司销售的每10辆自行车中,有7辆是以自己的商标出售的,而施温公司怎么样了?当它的市场份额在1992年10月跌到5%时,公司开始申请破产。
问题:1、施温公司对市场的变化反应慢,错过了转型的机会,这说明它的计划有什么缺陷?2、施温公司的短期计划与长期计划有什么问题?3、给出更有效的长期计划以挽救施温公司。
4、解释施温公司在1965年、1975年和1985年应采取什么计划?要点:1、施温公司不能快速应对市场发生的变化,说明公司缺乏弹性,不能很好地适应越来越动态变化的环境,无法及时准确地把握住消费者的需求,违反了计划基本原则中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进入20世纪80年代,市场转移了,环境变化了,公司的发展策略却没有变化,这不符合计划的灵活性原则,没有把计划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2、可以看出,施温公司的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
长期计划描述了组织在较长时期的发展方向和方针,规定了组织的各个部门在较长时期内从事某种活动应达到的目标和要求,绘制了组织长期发展的蓝图。
长期计划更有远见,能够为组织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
施温公司没有意识到自行车是一种全球产品,因此,其长期计划缺乏远见,直接影响了对短期计划的指导作用。
3、施温公司由于在70年代产品处于衰退期时,对市场未进行考察的情况下不断扩大其生产线,因而导致公司市场份额不断下降,为挽救施温公司,需要制定更有效的长期计划:(1)建立市场调研部,及时对市场的变化进行系统地地分析,以便决策层做出更适合公司发展的战略。
(2)对公司的业务进行重组,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要缩小生产线,以便在自行车市场发生变化时,及时地投入到另一生产线。
(3)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利用国外的生产条件,在海外市场打出自己品牌的知名度。
在合资企业中应始终掌握自己商标的使用权和特有的自行车制造技术,不能全权交付。
(4)改变公司内部结构机制,创建和员工积极沟通的渠道,沟通可能解决组织运行中产生的问题,而不应该回避问题。
(5)创建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鼓励员工进行创新。
4、(1)1965年,施温公司应采取长期的、具有操作性的计划。
“在美国自行车市场上占有25%的份额”,该数字可用来说明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期。
也就是说施温公司应该在市场改进、产品改进和营销组合上有所计划。
(2)1975年,施温公司应该制定期限较长,带有指示方向性质的比较笼统的指导性计划。
施温公司生产的自行车进入了产品生命周期的衰退期,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公司应该有选择地降低投资水平,同时加强对有利可图的顾客需求领域投资。
(3)1985年,施温公司应该制定重新考虑经营的战略目标和资源分配方案的指向性计划。
因为市场需求的变化,施温公司应该同时生产变速车、山地车和类似国外的那种轻型、高科技自行车,同时将自己的品牌推销到国外,扩大自己品牌的知名度。
案例三、管理问题分析王中是一家冷冻食品厂厂长,该厂生产一种奶油特别多的冰冰淇淋。
在过去的4年中每年的销售量都稳步递增。
但今年的情况出现了变化,到8月份,累计销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7%,生产量比计划少15%,缺勤率比去年高20%,迟到早退现象也有所增加。
王中认为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可能与管理有关,但他不能确定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去改变这种情况。
他决定去请教管理专家。
思考题:1、你认为,具有不同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思想、行为管理思想、定量管理思想、权变管理思想、系统管理思想)的管理专家,会认为该厂的问题出在哪里?2、你的观点是什么?提出你的解决办法。
要点:1、(1)科学管理思想的专家认为: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而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是要依据一定的科学方法和原则。
因此,针对该厂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的侧重点会放在企业内部,通过调查企业内部管理的各种标准、制度、计划定额是否健全和合理,操作流程和方法是否科学以及企业组织结构、职责分工以及计酬方法等因素来进行管理问题分析,力求通过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性来解决问题。
(2)行为管理思想的专家认为:人是组织中最宝贵的资源,管理应以人为本,在管理实践中要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
因此针对该厂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的侧重点会放在对领导的方式、新酬管理和员工的行为与态度等有关人的问题进行分析上,力求通过处理好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之间的关系,激励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解决该厂的问题。
(3)定量管理思想的专家认为:把科学的知识和定量的方法用于研究复杂的管理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正确的目标和合理的行动方案。
因此,针对该厂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的侧重点会放在对累计小量下降、生产量减少和缺勤率增加等问题进行直接深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力求通过定量分析来帮助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
(4)权变管理思想的专家认为: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一定的管理理论反映了一定社会的管理要求,管理应找出对管理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此,侧重点会放在对累计销量下降、生产量减少和缺勤率增加等问题产生产生的有着直接和重大影响的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并力求通过制定在新的环境下可行的解决方案来解决该厂的问题。
(5)系统管理思想的专家认为: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管理者必须从企业的整体出发,研究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企业的各个部分时间的关系,使企业的各个部分之间以及企业和外界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