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考语文写作最新素材积累

2020年高考语文写作最新素材积累

★古时候,有位名叫林子宣的人,出生于市井之中,从小就发奋刻苦学习,但却受尽了市井流氓的侮辱。在忍辱负重下,他十五岁时高中举人,并回乡做了知府。有一日,林子宣的友人前来拜访,问:“今已高中举人做了官,为何不教训那些流氓?”子宣答曰:“我今日高中举人,已经给了他们最好的教训,你看,这些人终日在家,不敢出门,生怕惹事。我已做了知府,何必将他们赶尽杀绝呢?”其实,子宣的几句话无不显示了他高尚的品格,正是他理解了这些人,才会抱着一颗心选择宽容。
2020年高考语文写作最新素材积累
【名言警句】
对自己的痛苦敏感,而对别人的痛苦麻木不仁,这是人性的可悲的特色之一。
——池田大作
理解别人,是求得和平的重要因素。
——王尔德
有一种东西比才能更罕见,更优美,更珍奇,那就是知人之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巴顿
你所不理解的东西是你无法占有的。
——歌德
不知道并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可怕的和有害的是不知道而伪装知道。
★春秋时期的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他们俩之间有着真挚的友谊。他们年轻时曾经合伙做生意,盈利以后,管仲总是要分得多一些。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是财迷,而是认为管仲是因为家里比较穷。管仲曾为鲍叔牙出主意办事,结果却办砸了,但是鲍叔牙并不因此认为他没有本事,而是认为客观条件不利。他们还曾经一起参军打仗,进攻时管仲总是落在军队的最后;撤退时,他又跑在军队的最前面。鲍叔牙不认为管仲胆小,而是觉得他因为家中有老母亲要奉养。管仲曾经几次为国君做事,又几次被国君赶走。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没有能力,而是觉得他没有遇到好时机。管仲曾为公子纠争当齐国国君出过力,对后来当了国君的公子小白有“一箭之仇”。管仲被“幽囚”而“受辱”,鲍叔牙不以他受过侮辱为耻,知道他“不羞小节”,只是耻于不能扬名天下。后来,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齐国的相国,自己做管仲的下属。管仲深有感触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关于理解的反思》
【人物事例】
★南宋两江转运判官王野受到别人诽谤诬陷,被罢了官。回到家中,因为自己的母亲年纪大了,怕她难过,就假称自己要调到别处去做官了——想以此让母亲高兴高兴。母亲说:“你罢官的事,我已经知道了。当初你的父亲就是因为敢于直言进谏,触犯了当权者,被贬谪流放。现在你又是这样,我正为你能继承父风而高兴,还有什么忧愁?”王野非常感谢母亲能够理解自己。
——托尔斯泰
最卓越的东西也常是最难被理解的。
——爱迪生
人与人之间,原存在许多隔膜与怀疑,唯有理解是化隔膜为知己、释怀疑为良友的桥梁。
——赫尔利
当初诺贝尔研制炸药的时候,出过几次事故,导致弟死父残,最后连助手也离开了他,没有人愿意把厂房租给他用,别人都不理解他,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做这样危险的事情。可是他没有放弃,一直坚持自己的理想,立志发明出安全炸药。又经历了若干次的失败,他终于成功了,还为后人留下了诺贝尔奖学金。有很多成功的人,在最开始奋斗的时候,许多做法都是不为人所理解的,连林肯这么谦逊的人,也有固执己见不听取其他议员意见的时候,不过事后证明他的决定是对的。坚持自己正确的决定,即使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也没有关系。
——《得不到理解也没有关系》
有这么一个事实:无论你的用心怎样善良,你的感情怎样纯真,你的牺牲多么巨大,你的痛苦多么深,你想把整个身心乃至生命奉献给社会、他人,也难免被社会和他人误解。尽管我们不怕被人误解,但是,被自己所钟爱的社会和人误解,毕竟是一件十分残酷的事情。人人都渴望理解,人人都呼唤理解,理解之泉为什么就挖掘不出来呢?从历史上看,我们这个民族一向推崇“自扫门前雪”“好自为之”一类的处世哲学。缺乏热情、情感麻木,对一切都冷若冰霜,这些特质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不同程度地保留着,而“十年浩劫”又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大家说话办事都处处防着他人,以免予人口实。人与人之间缺乏起码的尊重和信任,又何谈理解?
★一次,一个人在他的地里挖出了一个绝代佳人的大理石雕像,于是他将雕像拿到一位喜欢各种艺术珍品的收藏家那里出售。收藏家用高价买下了这尊雕像,然后他们就分手了。在回家的路上,他边走边想,自言自语地说:“这笔钱能使生活过得更加幸福。石雕是死的,埋藏在地下那么长时间,怎么会有人出这么多钱买它呢?”而收藏家却在欣赏他的雕像。他思索着,也自言自语地说:“这雕像栩栩如生,是多么伟大的杰作!而它刚从千年酣睡中苏醒!为何竟有人不珍惜这伟大的艺术作品,而去追求那无生命又无诗意的金钱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