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布线中的六大子系统概要

综合布线中的六大子系统概要


目录大纲
1 工作区子系统 2 水平干线子系统 3 管理间子系统 4 垂直干线子系统 5 设备间子系统 6 建筑群子系统
1 综合布线中的6大子系统
六大子系统分布图
1 综合布线中的6大子系统 综合布线中的两大规则100米规则: 设备与设备之间的UTP线缆联接不能超过100M,否则 性能下降。
是一个从信息插座延伸至终端设备的区域。工作区布线要求相对简 单,这样就容易移动、添加和变更设备。该子系统包括水平配线系 统的信息插座、连接信息插座和终端设备的跳线以及适配器。
工作区子系统
简单工作区子系统的示意图
1 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考虑的事项
工作区内线槽要布得合理、美观; 信息座要设计在距离地面30 cm以上; 信息座与计算机设备的距离保持在5 m范围内; 购买的网卡类型接口要与线缆类型接口保持一致; 所有工作区所需的信息模块、信息座、面版的数量; RJ45所需的数量。
优点: (1) 使用地面线槽布线的方式,信息出口离弱电井的距离不限。 (2)适用于大开间或需打隔断的场合。 (3)地面线槽方式可以提高商业楼宇的档次。 缺 点: (1) 地面线槽做在地面垫层中,需要至少6.5 cm以上的垫层厚度, 这对于尽量减少档板及垫层厚度是不利的。 (2)地面线槽由于做在地面垫层中,如果楼板较薄,有可能在装潢吊 顶过程中,被吊杆打中,影响使用。 (3)不适合楼层中信息点特别多的场合。 (4)不适合石质地面。 (5)造价成本较高。
1 工作区子系统
确定信息插座的数量和类型
(1)根据楼层平面图计算每层楼布线面积。 (2)估算I/O插座数量一般设计两种平面图供用户选择: 为基本型设计出每9平方米一个I/O插座的平面图; 为增强型或综合型设汁出两个I/O插座的平面图。 (3)确定I/O插座的类型。I/O插座分为嵌入式和表面安装式两种 ,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采不同的安装式样来满足不同的需要。 通常新建筑物采用嵌入式I/O插座;而现有的建筑物采用表面安 装式的I/O插座。
网络基础与综合布缆
第6章 综合布线中的六大子系统
课时数:1课时
教师自我介绍
教师姓名:
(请进行自我介绍 )
课程介绍
综合布线系统是网络通信的传输系统,是建筑物或建 筑群内的信息传递的媒介,它将语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 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表现了灵活性、兼 容性和可靠性的特点。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包括:系统总体 设计、工作区子系统设计、水平子系统设计、垂直子系统 设计、管理子系统设计、建筑群干线子系统设计、防护系 统设计等部分。本章着重讲解了综合布线中的六大子系统, 并且逐一分析了不同的子系统。通过本章的学习,您可以 从设备的选用、设备安装调试、设备的实施布线的具体方 法和种类、布线标准等几大块来分别了解不同的子系统
2
水平布线子系统
水平布线子系统
对接地的要求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屏蔽措施时,应保证有优良 好的接地系统,可单独设置接地体,接地电阻≤4Ω;采用联合接 地体时,接地电阻≤1Ω。综合布线系统所用屏蔽层必须保持连续 性,并保证线缆的相对位置不变,屏蔽层的配线设备端应接地。 各层配线架应单独布线到接地体,信息插座的接地利用电缆屏蔽 层与各楼层配线架相连接,工作站弱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与专用接 地体单独连接。
4 垂直干线子系统
设计时要考虑:
确定每层楼的干线要求。 确定整座楼的干线要求。 确定从楼层到设备间的干线电缆路由。 确定干线接线间的接合方法。 选定干线电缆的长度。 确定敷设附加横向电缆时的支撑结构。 在敷设电缆时,对不同的介质电缆要区别对待。
4 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对光纤的要求
光纤电缆: 光纤电缆敷设时不应该绞结。 光纤电缆在室内布线时要走线槽。 光纤电缆在地下管道中穿过时要用PVC管。 光纤电缆需要拐弯时,其曲率半径不能小于30cm。 光纤电缆的室外裸露部分要加铁管保护,铁管要固定牢固。 光纤电缆不要拉得太紧或太松,并要有一定的膨胀收缩余量。 光纤电缆埋地时,要加铁管保护。
1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适配器的选用要求 在设备连接器处采用不同信息插座的连接器时,可以用专用 电缆或适配器; 当在单一信息插座上进行两项服务时,应用“Y”型适配器; 在配线(水平)子系统中选用的电缆类别(介质)不同于设备所需的 电缆类别(介质)时,应采用适配器; 在连接使用不同信号的数模转换或数据速率转换等相应的装置 时,应采用适配器;对于网络规程的兼容性,可用配合适配器;
单点管理双连接图
3
3)双点管理双连接
管理间子系统
当低矮而又宽阔的建筑物管理规模较大、复杂(如机场、大型商场)多 采用二级交接间,设置双点管理双交接。双点管理除了在设备间里有一个管 理点之外,在配线间仍为一级管理交接(跳线)。在二级交接间或用户房间 的墙壁上还有第二个可管理的交接。双交接要经过二级交接设备。第二个交 连可能是一个连接块,它对一个接线块或多个终端块(其配线场与站场各自 独立)的配线和站场进行组合。
3
管理间子系统 管理间子系统
现在,许多大楼在综合布线时都考虑在每一楼层都设立一个管理间, 用来管理该层的信息点,摒弃了以往几层共享一个管理间子系统的 做法,这也是布线的发展趋势
管理子系统
简单管理子系统示意图
3
管理间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是由交连、互连和配线架和信息插座式配线架以及相 关跳线组成。管理子系统为连接其它子系统提供连接手段。交连和互 连允许你将通信线路定位或重新定位到建筑物的不同部分,以便能更 容易地管理通信线路。
Hale Waihona Puke 4垂直干线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的结构是一个星状结构,如下图所示。垂直干 线子系统负责把各个管理间的干线连接到设备间。
垂直干线子系统的星状结构图
4
垂直干线子系统
电缆孔方法: 干线通道中所用的电缆孔是很短的管道,通常用直径为10cm的 钢性金属管做成。它们嵌在混凝土地板中,这是在浇注混凝土地板时 嵌入的,比地板表面高出2.5~10cm。电缆往往捆在钢绳上,而钢绳 又固定到墙上已铆好的金属条上
根据工作区内不同的电信终端设备(例如ISDN终端)可配备相应 的终端匹配器。
1 工作区子系统
每个工作区至少要配置一个插座盒。对于难以再增加插座盒的 工作区,要至少安装两个分离的插座盒。信息插座是终端(工作站) 与水平子系统连接的接口。每个4对线电缆必须都终接在工作区的 —个8脚(针)的模块化插座(插头)上。
5
设备间子系统
设计设备间时应注意
设备间应设在位于干线综合体的中间位置 应可能靠近建筑物电缆引入区和网络接口。 设备间应在服务电梯附近,便于装运笨重设备。 设备间内要注意:室内无尘土,通风良好,要有较好的照明亮度 ;要安装符合机房规范 的消防系统; 使用防火门,墙壁使用阻燃 漆。 防止可能的水害(如暴雨成灾、自来水管爆裂等)带来的灾害。 防止易燃易爆物的接近和电磁场的干扰。 设备间空间(从地面到天花板)应保持2.55m高度的无障碍空间 ,门高为2.1m,宽为90m,地板承重压力不能低于500kg/m2。
电缆井方法示意图
5
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 是在每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进线设备,进行网络管 理以及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设备间子系统应由综合 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电话、数据、计算机等 各种主机设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设备间子系统 的电话、数据、计算机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宜 集中设在一个房间内。必要时,可以分别设置,但程 控电话交换机及计算机主机房离设备间的距离不宜太 远。
3
管理间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的3种应用 :
水平/干线连接;
主干线系统互相连接; 入楼设备的连接;
3
管理间子系统
在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中管理子系统常采用单点管理单交连、单点管理双交接 和双点管理双交接3种方式。 1)单点管理单交连
管理间子系统交连的几种形式
单点管理单交连结构图
3
管理间子系统
2) 单点管理双连接 管理子系统宜采用单点管理双交接。单点管理位于设备间里面 的交换设备或互联设备附近,通过线路不进行跳线管理,直接连至 用户工作区或配线间里面的第二个接线交接区。
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方法
电缆孔方法示意图
4
垂直干线子系统
电缆井方法: 电缆井方法常用于干线通道。电缆井是指在每层楼板上 开出一些方孔,使电缆可以穿过这些电缆并从某层楼伸到相 邻的楼层。电缆井的大小依所用电缆的数量而定。与电缆孔 方法一样,电缆也是捆在或箍在支撑用的钢绳上,钢绳靠墙 上金属条或地板三角架固定住。
2
水平布线子系统
是指从工作区子系统的信息点出发,连接管理子系统的通信中间交叉配线 设备的线缆部分。由于智能大厦对通信系统的要求,需要把通信系统设计 成易于维护、更换和移动的配置结构,以适用通信系统及设备在未来发展 的需要。
水平布线子系统
水平布线子系统
水平布线子系统示意图
2
水平布线子系统
地面线槽方式特点
4 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对同轴粗电缆的要求
同轴粗电缆: 同轴粗电缆敷设时不应扭曲,要保持自然平直。 粗缆在拐弯时,其弯角曲率半径不应小于30cm。 粗缆接头安装要牢靠。 粗缆布线时必须走线槽。 粗缆的两端必须加终接器,其中一端应接地。 粗缆上连接的用户间隔必须在2.5m以上。 粗缆室外部分的安装与光纤电缆室外部分安装相同。
100米规则
1 综合布线中的6大子系统
54321原则:
• • • • •
允许5个网段,每网段最大长度100米 在同一信道上允许连接4个中继器或集线器 在其中的三个网段上可以增加节点 在另两个网段上,除做中继器链路外不能接任何节点 一个大型的冲突域,最大站点数1024
1 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
双点管理双连接图
3
4)双点管理三交连
管理间子系统
如若建筑物的规模比较大,而且结构复杂,还可以 采用双点管理三交连,甚至可以采用双点管理四交连的 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