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剖宫产腹壁横切口3种缝合方式效果比较观察_林春生

剖宫产腹壁横切口3种缝合方式效果比较观察_林春生


[关键词] 新式剖宫产;腹壁切口;缝合 [中国图书分类号] R 7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736(2015)01-0075-03
剖宫产是产科解决难产的重要助产方法之一。近 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难产患者及其家属对 剖宫产皮肤切口缝合方式及缝合线的选择也提出了更 高要求。如何 进 一 步 完 善 剖 宫 产 皮 肤 缝 合 方 法,达 到 理想愈合效果,同时减少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反应发生, 已成为围生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2012年7 月— 2013年7月,我 们 对 采 用 剖 宫 产[1]腹 壁 横 切 口 3种 不 同缝合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观察比较。现分析报告 如下。
分析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的连续皮内缝合法优于缝 合皮下脂肪层的连续皮内缝合法及新式间断缝合拆线 法的原因,可 能 有 以 下 几 个 方 面:(1)腹 部 横 切 口 剖 宫 产切口与 皮 纹 走 行 一 致,皮 下 脂 肪 张 力 小,受 重 力 作 用,脂 肪 层 易 自 然 对 合[5],且 不 缝 合 皮 下 脂 肪 层,亦 缩 短了缝合时间。(2)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对皮肤及皮下
作者单位:362000 福 建 泉 州,解 放 军 第 180 医 院 妇 儿 科 (林春生)
可比性。 1.2 方法 3组均行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常 规操作。取耻 骨 联 合 上 三 横 指 横 切 口,连 续 缝 合 腹 壁 腹直肌前鞘,甲 硝 唑 液 冲 洗 伤 口,干 纱 布 擦 干 冲 洗 液, 检查 无 出 血 点 后 用 酒 精 棉 球 消 毒 切 口 周 围 皮 肤。 (1)A 组:采用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的新式连续皮内缝合 法。选择自带小三角针4-0号可吸收线,自切口一侧超 出末端约1cm 处进针,开始连续皮内缝合皮肤。缝针 走行在真皮内,不能穿透皮肤外,针距0.2~0.4cm,最 后1针距另一端切口外1cm 处自皮肤外出针,两侧缝 线线尾均沿皮肤水平剪断,可吸收线尾端将被埋入皮 内。(2)B 组:采用缝合皮下脂肪层的常规连续皮内缝 合法。先 以 3-0 可 吸 收 线 间 断 缝 合 皮 下 脂 肪 层 3~ 5针,再用自带小三角针4-0号可吸收线按照 A 组方法 连续皮内缝合。(3)C 组:采用新式间断拆线缝合法。 1号丝线穿大三角针,于切口下缘皮肤进针,至皮下、筋 膜上,缝合 切 口 上 缘 的 皮 下 组 织。 先 从 切 口 上 缘 真 皮 出针,再从切 口 下 缘 真 皮 处 进 针,缝 针 走 行 于 皮 下,在 距下缘进针处约 0.5cm 处出针,打结。间断缝合共 3针。3组均由高年资医师完成整个手术过程。缝合完 毕后采用4把组织钳钳夹对合 两 侧 皮 肤 约 1 min,并 用 酒精消毒、覆 盖 愈 可 贴,沙 袋 压 迫 切 口 6h。 术 后 给 予 预防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48h 后给予碘伏消毒伤口 及更换无菌敷料1次。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决定出院时 间。观察比较 3 组 手 术 时 间、切 口 愈 合 不 良 反 应 及 住 院时间等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1.5 软件进行统计学 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和 SNK 检验,计数资料
大量研究表明,除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出血、 休克、偏食、营 养 不 良、低 蛋 白 血 症、各 种 维 生 素 缺 乏、 应用皮质激素等全身因素外,皮下脂肪层厚度也是影 响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的危险因素之一[6]。有学 者认为,皮下脂肪层厚度在2cm 以下时,其是否缝合 与并发症发生相关并不显著,而达到2cm 以上时则并 发症增多。但亦有研究认为,腹壁横切口皮内缝合,脂 肪层厚度对脂肪层是否缝合影响不显著,其原因可能 是横切口脂肪层本身张力小,在重力作用下即可使脂 肪层自然对合。腹壁横切口皮内缝合的关键是预防皮 下渗血。缝合 皮 下 脂 肪 层 使 手 术 操 作 时 间 延 长,不 仅 增加了手术出血的风险,而且使术野暴露时间延长,增 加了组织感染概率,不利于切口愈合。此外,缝合技术 及线结多、线结残端长等均可影响切口愈合。
输血反应已大为减少。 本调查结 果 显 示,在 2009 年 1 月 -2013 年 12 月
成分 输 血 治 疗81 763例中,共 发 生 输 血 不 良 反 应 309例,输 血 不 良 反 应 的 发 生 率 为 0.4%,低 于 国 内 文 献[3]报道1%~10% 及 国 外 文 献[4]报 道 0.73%。 这 与 成分输血和滤除白细胞有关。成分输血可避免不需要 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疗效、减少不 良反应、节 约 血 源、降 低 费 用。 一 般 认 为,输 入 血 液 成 分中白细胞<5×108/L,即可去除90%的白细胞,既能 有效防止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又能有效预防人 类白细胞抗原(HLA)同种免疫及亲白细胞病毒传播的 发生。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的连续皮 内 缝 合 法 操 作 简 单、耗 时 短,可 减 少 不 良 反 应 发 生[9], 且无须拆线,减轻了产妇拆线的恐惧心理,使产妇提早 出院,医疗费用降低,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下转86页)
· 86 ·
人民军医 2015年1月1日 第58卷 第1期 People′s Military Surgeon,Vol.58,No.1,January,2015
· 76 ·
人民军医 2015年1月1日 第58卷 第1期 People′s Military Surgeon,Vol.58,No.1,January,2015
采用χ2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各组 手 术 时 间 比 较 A 组 手 术 时 间 为 (4.3± 1.5)min,B 组为(8.5±1.5)min,C 组为(5.0±1.5)min; A 组、C 组与 B 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A 组与 C 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2.2 各组切口愈合情况比较 3组均未发生切口感染 和皮下血肿。A 组发生缝线吸收不良反应(表现为术 后切口红肿、硬结)5例,占5%;B 组发生切口愈合不 良反 应 28 例 (脂 肪 液 化 8 例,缝 线 吸 收 不 良 反 应 20例),占28%;C 组为20例(切口对合不良18例,表 现为术后拆 线 时 针 线 间 隔 稍 有 裂 开;脂 肪 液 化 2 例), 占20%。A 组切口愈合不良反应发生率非常显著低于 B 组和 C 组(P<0.01);B 组与 C 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 2.3 各组 住 院 时 间 比 较 A 组 住 院 时 间 为 (5.0± 1.5)天,B 组为 (5.0±1.7)天,C 组 为 (6.5±1.3)天; A 组、B 组均显著短于 C 组(P<0.05);A 组与 B 组比 较,差异不显著(P>0.05)。
人民军医 2015年1月1日 第58卷 第1期 People′s Military Surgeon,Vol.58,No.1,January,2015
· 75 ·
剖宫产腹壁横切口3种缝合方式效果比较观察
林春生
[摘要] 目的:观察比较剖宫产腹壁横切口3种缝合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采用剖宫产腹壁横切口分娩患者300例,根据 皮肤及皮下组织缝合方式的不同,分为新式皮内缝合组(A 组)、常规皮内缝合组(B组)和新式间断缝合组(C 组)各100例。观察比较 3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不良反应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A 组手术时间为(4.3±1.5)min,B 组为(8.5±1.5)min,C 组为(5.0± 1.5)min;A 组、C 组与 B 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A 组与 C 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 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5%, B 组为28%,C 组为20%;A 组非常显著低于 B 组和 C 组(P<0.05);B 组与 C 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 组住院时间为 (5.0±1.5)天,B 组为(5.0±1.7)天,C 组为(6.5±1.3)天;A 组、B 组均显著短于 C 组(P<0.05);A 组与 B 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的新式皮内连续缝合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低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较好 的剖宫产腹壁横切口缝合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 择 在 我 院 因 头 盆 不 称、胎 位 异 常、瘢 痕 子宫等实施剖宫产腹壁横切口分娩患者300例。排除 重度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急性脂肪肝及感染性疾 病等患者。根 据 皮 肤 及 皮 下 组 织 缝 合 方 式 的 不 同,分 为新式皮内缝合组(A 组)、常规皮内缝合组(B组)和新 式间断缝合组(C组)各100例。(1)A 组:年龄(29.7± 3.5)岁,妊娠期(40.1±2.3)周,产次(1.3±0.6)次,体质 指数(BMI)25.3±2.1,皮 下 脂 肪 厚 度(2.1±0.5)cm; (2)B 组:年龄(30.1±2.4)岁,妊娠期(38.7±2.9)周, 产次(1.4±0.3)次,BMI 26.1±2.2,皮 下 脂 肪 厚 度 (2.0±0.7)cm;(3)C 组:年龄(28.7±1.9)岁,妊娠期 (39.5±3.8)周,产次(1.2±0.7)次,BMI 25.5±2.5,皮 下脂肪厚 度 (2.2±0.5)cm。3 组 在 年 龄、妊 娠 期、BMI 及皮下脂肪厚度等方面均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
为确保术后 恢 复 良 好,采 用 不 缝 合 皮 下 脂 肪 层 的 连续皮内缝合法时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连续缝合 筋膜且使其对合紧密,避免腹腔内液体渗出积聚在脂 肪层中,影响脂肪 层 愈 合[7];(2)皮 下 脂 肪 层 应 彻 底 止 血,并冲洗脂肪层坏死失活的组织,用干纱布吸净脂肪 层内的血水;(3)连 续 皮 内 缝 合 过 程 中,牵 拉 松 紧 应 适 宜,以皮肤对 合 平 整 无 皱 折 为 度;(4)术 后 给 予 沙 袋 压 迫切口6h,以 有 效 预 防 皮 下 渗 血[8],消 除 无 效 腔 和 空 隙,使皮下积液及渗血自然溢出并被创面敷料吸收,避 免积血或积液造成伤口延迟肤 及 皮 下 脂 肪 层 缝 合,是 剖 宫产手术操作的最后步骤,其缝合方式和质量是影响 切口愈合 的 关 键[2]。 随 着 新 式 剖 宫 产 技 术 的 普 及,目 前剖宫产腹壁横切口缝合主要有新式间断缝合拆线和 皮内连续缝合不拆线2种方式[3]。后者是伴随着新型 缝合材料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缝合方法,由于具有 缝线不穿透皮肤,组织损伤小,皮缘对合整齐、愈合好、 体表美 观 等 优 点,已 为 越 来 越 多 的 医 师 和 患 者 所 接 受[4]。其在临床应用中又分为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的连 续皮内缝合和缝合皮下脂肪层的连续皮内缝合2种方 法。本研究中,我 们 对 上 述 3 种 剖 宫 产 腹 壁 横 切 口 缝 合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提示,不缝合 皮下脂肪层的连续皮内缝合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 愈合不良发生率低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较好 的剖宫产腹壁横切口缝合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