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聊城东阿县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山东聊城东阿县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目标
前言 东阿大环境分析 东阿房地产市场解析 从东阿工业园看房产机遇 项目预期
前言
利用一个多周的时间,我司市场部、策划部人员奔赴聊城东阿,这个名 传四海的“阿胶之乡”,赞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带给这座城市的神奇面 貌,特别是东阿工业园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取得飞跃发展,已然成为这个城 市工业密集区,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撑地。通过对园区企业和单位的走访, 我们渐渐了解了该区域发展的现状、目标和方向。
固定资产投资一览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982001
2004
2006
2008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亿 元)
增长
98—2001 4.37
2003年 4.6
2004年 19.0687
2005年 35.67
87%
2006年 -
2007年 27.11
2008年 37.5 38%
1998-2001,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37亿元。 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67亿元,增长87%; 2007年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11亿元,是1978年的 298.9倍。工业方面,东阿县200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 27家,到2005年则发展到了85家,三年累计工业投入达到65 亿元。 20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37.5亿元, 工业投入完成 27亿元,增长26%.工业园区迅速膨胀,入园企业达到55家,已投 产企业50家,土地利用率及入园项目质量进一步提高. 2003——20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4.6亿元增加到35.67亿 元,翻了三番;
2003——2008国民生产总值一览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003
2005
2007
国民生产总值 同期增长
国民生产 总值(亿
元)
同期增长
2003年 23.65
2004年
35.98 16
17.2
2005年 52.98 18.5
2006年 -
2007年 77.64
2008年 90 16%
东阿县房地产市场解析
1、房地产市场趋于缓慢上升态势 东阿地产自2002年起步,2004房屋施工总建筑面积560332平米,其中 住宅126492平米;竣工面积380550平米,其中住宅29576平米;城镇 以上总施工建筑面积249353平米,住宅108412平米,竣工面积88600 平米,住宅13196平米。截止到2008年3月份止,东阿商品房竣工面积 达90万平米。由此来看,东阿地产市场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在 不温不火的态势中寻找出路。
2、第三产业比重低,城市发达尚需时日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所占比重,可以看出一个城市发达的 程度,更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活力,一般来讲越是发达城市第三产 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高。2001年至2004年间第三产业占生 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在26%左右,随着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到2005年 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为20%。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的反哺 作用欠缺,东阿整体发展尚需时日。
3、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社会良性运转 居民收入相对稳定,经济运行整体进入或者说开始走 向良性循环的快车道,经济的复苏和快速增长为东阿 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基础和描绘出一个动人的 发展蓝图。
4、工薪收入仍是城镇居民收入主体。 资料表明: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5692元,同比增长 4.1%,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94.6%。工薪收入增长的原 因:一是政府相继出台政策,为机关事业单位增加补贴,二 是部分企业通过改制效益提高,企业职工工资所得增加,三 是城镇居民其他劳动收入增加。
交通条件 东阿县交通便利,毗邻京九、京沪、济邯、济馆等交通动脉, 105国道和三条省道贯穿全境。连接京九、京沪两条交通干 线并贯穿东阿县的聊城-泰安铁路即将开工;规划中的青岛银川高速公路在东阿县穿过;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实现了村 村通公路。一个小时可抵达济南空港,四个小时可抵达青岛 海港。
生活环境 东阿县以“蓝天碧水绿地阿胶城”为城市形象定位,坚持以绿美城,建 设生态型园林城市,对城市主次干道路两侧进行了绿化和改造,对城区 各单位庭院进行了绿化,营造了绿色生态、和谐优美的园林景观。据统 计,现有林地总面积56万亩,林木覆盖率47.1%。优美整洁的城乡环境、 适宜人居的和谐秀美生态绿色城市得到群众和上级部门的好评,该县先 后荣获:“中国喜鹊之乡”、“国家生态示范县”、“山东人居环境范 例奖”、“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山东省投资环 境十佳县”等荣誉称号。1月14日,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山东省适宜人 居环境奖”荣誉称号。
①2004年东阿县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59816万元,比上年同比 增长17.2%,2005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52.98亿元,比上年增长 18.5%,增幅创近年来新高,比2000年增长1.5倍, “十五”期间 生产总值保持了年均16.9%的高速增长。 ②从全县经济发展对全市的贡献看:2000年全市生产总值为280.83 亿元,全县生产总值为17.71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6.3%;2005年 全市完成生产总值689.11亿元,全县完成生产总值为52.98亿元, 占全市的比重为7.7%,比2000年上升了1.4个百分点。 ③2007年底,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77.64亿元,是1978年的131.6倍。 2003年至2005年,东阿生产总值由23.65亿元增加到52.98亿元, 翻了一番多; 2005年,我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带着众多疑问,我们对东阿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全面透彻的摸底,感知20 万平米风情社区于一个城市意义。
东阿县大环境分析
东阿县地处于黄河之滨,鲁西北大平原,隶属于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聊城 市。总面积799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办事处),559个行政村(居委会)。2008 年末全县总人口42.6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59万人。东阿县城距离地级聊城市20公 里,距离省会济南75公里,是出入山东的西大门。东阿自然资源条件优越,已有2000 多年历史的阿胶就是因为出产自这里而得名,东阿地下水富含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是 优质的饮用矿泉水,东阿与泰山山脉一河之隔,取山石资源便捷,近几年来更是发展 成为鲁西地区的建材基地,工业上则形成了以酿酒、制药、化工、机械铸造等为支柱 产业的工业体系。
作为第三产业的领航,房地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地区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 毕竟,“衣、食、住、行”是人类的基本需求,经济的充分发展,随之而 来的是四大需求的提升,“住”又是其中耗资最高的一种行为方式。所以, 工业园区对房地产业的提升意义有多大?东阿经济的发展体现在“住”的 意义有多大?建一座辐射整个工业园区的居住之城,档次、规模、品质、 风格在东阿地产市场上处于引领地位,这样一个计划和目标是否可行?
2008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57元,增长18.6%;农 民人均纯收入4330元,增长12.2%;人均居住面积39.69平方米。 2008年全县各项存款余额预计达到51亿元,同比增长15%;各项贷 款余额预计达到24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
东阿县特点小结
11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速度效益同步增长 22 第三产业比重低,城市发达尚需时日 33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社会良性运转
44
工薪收入仍是城镇居民收入主体
1、工业经济增势强劲,速度效益同步增长。
①工业生产规模膨胀较快。2000年全县仅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
家,2004年发展到了38家,2005年达到了85家;从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创造的价值看,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3.64亿元,
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2%,成为全县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经济状况综述
东阿县积极推进“工业立县”战略,大力培育骨干企业,着力 发展民营经济,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业经济获得了长足进步。 该县以优势产业为基础,以骨干企业为支撑,重点培育阿胶、 机械、建材、化工四大主导产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东阿县
域经济特别是工业生产依托大项目、瞄准高科技、立足本地特色, 获得得稳步发展。
工业园发展迅猛 东阿以“三园两带”为经济发展载体的格局基本形成,相继建设了山东 东阿工业园区、建材工业园区和化工工业园区及省道泰临路、齐南路两 条产业带。其中山东东阿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5平,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 2006年山东财富论坛评为“山东十大最具经济活力的园区”。 园区位于东阿县城区北部,东至卓江路,南至曙光街,西至工业街,北 至晨光路。目前建成区6.3平方公里。以钢球为主的机械加工业是工业园 的重要产业。东阿钢球有限公司是国内也是亚洲最大的钢球生产企业, 年产各类钢球150亿粒。公司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法国 莱茵公司的16949认证,在国内高精度轴承生产厂家成功替代了日本产品, 东阿钢球行销国内外,已成为国外各类轿车、轴承及其它机械配套的首 选产品。世界500强的伊纳公司、博士公司(两家公司均列世界轴承生产 企业前十名),韩国的FAG公司,捷克斯洛伐克的契耐公司都与东阿钢球 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钢球加工业的产业龙头带动作用越来越强,在它的 带动下形成了一批钢球村、钢球镇。
注:恩格尔系数为食品消费在总消费额中的比重,城市越发达,恩格尔系数越低
2004年,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平均18762元,在岗职工人均工 资收入954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自由支配性收入为5699.9元。全 社会各项存款303757万元,居民存款额55671万元。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282元,同比分别增长5.6%、14%。
产业调整状况
三大产 业投入
比例
经济结 构
22.3
2004年 53.1 24.6 二一三
2008年 12.15 66.3 21.55
二三一
2004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所在比例分别为22.3: 53.1:24.6,三种产业比上年同比增长分别为:6.8%、 24.4%、13.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