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现象总结1 PPT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现象总结1 PPT

这部分写小人对自己的诬陷以及周围风气的败坏。 “众女”“时俗”两词,说明当时社会环境一团糟, 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尺度可言,一味投机取巧,钻营逢 迎。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我忧愁抑郁失意无聊啊,我孤独困顿 潦倒在这人妖颠倒的时期!
面对如此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作者 爆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浩叹。“忳”和“郁邑” 都是忧愁烦闷的意思,两个词连用,表现了作 者忧闷之深。
掉转我的车子返回原路,趁着迷途 还不算远的时候。赶着我的马车缓缓 走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啊,疾驰到 长着椒树的山冈暂且休息。
表现了诗人犹疑、彷徨、苦苦思索。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接纳, 又遭受指责啊,我退隐山林整理我当 初的衣裳。
终于,诗人有了一个明确的想法:隐退。这 一句既含有让步,又带着倔强。只求洁身自好, 这是碰壁之后的让步;“复修”“初服”,全然 不顾自己获咎之由正是自己太“好修”了,这是 不计功利得失的倔强。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2、 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 年龄) 送子涉淇(子:古:你 今:孩子) 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 今:将要; 将军)
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 今:宴会) 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 今:连词,说 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 至于 )
3、 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 语,在早晨;在夜晚)
4、 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采薇》——诗经 1、通假字: 岁亦莫止(莫通暮) 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 孔棘(棘通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 头尔,花盛开的样子) 维常之华(华通花)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
这部分进一步指出自己和群小之间的矛盾是不可 调和的,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忍 受着责骂和侮辱。
在对自己之所以不见容于朝廷的原因有了清醒 的认识后,虽然抑郁难平,但情绪趋向平稳, 并坚定地表白自己的信念。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 是古代圣贤所推重的。
坚守正直,恪守高洁,一心向善,九死未悔, 这是屈原人格的写照,也是他为人处世的原则。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 (zhuó)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 工巧兮,偭(miǎn)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许多女人嫉妒我秀美的蛾眉啊,诽谤我好做淫荡 之事。世俗本来就善于投机取巧啊,他们违反规 矩,改变措施。违背了法度,追随着邪曲, 竞 相把苟合取悦奉作法度。
我虽然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没 想到早上进谏晚上就被贬官。贬黜 我是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啊,又给 我加上罪名是因为我采集白芷。
诗人写自己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而原因 竟是自己太注意修身。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啊,叫 我死多次我也绝不改悔!怨我那 神圣大王实在荒唐啊,他始终不 能把民情体察。
保持清白之志而死于忠贞之节,表现作者以前贤 为榜样,同时它也透露了作者精神力量的重要来 源。
悔相道之不察兮, 延伫乎吾将反。
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 我久久伫立而想返回。
痛定思痛,作者对此前自己的行为产生了 怀疑。他后悔当初没有认清形势,选准道 路,那么现在赶紧抽身退出还来得及吧!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现象总结1
高一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现象
1、文学常识 2、通假字 3、古今异义词 4、词类活用 5、文言句式
高一必修二第二单元文言现象——文学常识
1.《氓 》 2.《采薇》 3.《离骚 》 4.《孔雀东南飞 》 5.《短歌行》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最早)诗歌 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 头。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 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 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 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儒家的“五经” 之一,称为《诗经》。
2、古今异义
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 今:停 止)
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 启 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 今:居 住)
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
今:阳光、太阳等)
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 今: 思考,想)
3、词类活用 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每天)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 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礼》 《春秋》
《氓》——诗经
1、 通假字: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 脱身)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 无,通勿,不要) 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
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
屈原
题目介绍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 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
“离骚”二字,古来有数种解释, 其中司马迁的说法最为可信,司马迁
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他在《史
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离骚》 者,犹离忧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长声叹息而泪流满面啊,为老百 姓多灾多难而哀伤。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我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 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 人的模样。
作者虽然为自己的遭际悲愤万端,却不会因 此而改变自己的节操,他声明宁死不改。
鸷(zhì)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雄鹰和凡鸟不可能生活在一起啊,自 古以来就是这样。哪有圆孔可以安上 方柄?哪有异路人能携手同行!
在那个时代里,人民的生活艰难悲惨, 不能不使一个爱国诗人哀叹不已,伤 感有加。作为一个几遭贬抑的封建士 大夫,却只能仰天长叹,掩面哭泣。 表现了诗人的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 心情,为下面情绪的抒发定下了基调。
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 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xiānɡ)兮, 又申之以揽茝(chǎi)。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