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保税港区有关政策的介绍

关于保税港区有关政策的介绍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有关政策一、保税港的基本概念保税港区是中国深化对外开放的产物,是目前港口与陆地区域相融合的保税物流层次高、政策优惠、功能齐全、通关便捷的特殊经济区域。

“保税港”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港口作业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具有口岸、加工、物流等功能的特殊经济区。

享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港区的政策。

主要税收政策可概括为:境外货物入港区保税;国内货物入港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

保税港兼具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的功能。

与保税区相比,保税港区“区港一体”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与出口加工区相比,保税港区具有的物流分拨等功能,使其与境外、区外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与保税物流园区相比,保税港区允许开展出口加工业务,使其更具临港加工优势。

二、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国务院于2008年9月7日以《关于同意设立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批复》(国函…2008‟83号)批准设立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规划控制面积为9.72平方公里,包括4.8平方公里码头作业区和4.92平方公里物流、加工区,划分为码头作业区、物流仓储加工区、港口配套服务区等功能区。

规划示意图如下: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封关验收后实行封闭管理,不再保留青岛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功能和有关税收、外汇政策按照《国务院关于设立洋山保税港区的批复》(国函…2005‟54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国务院批复洋山保税港区的主要政策:1、同意充分发挥洋山保税港区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拓展相关功能。

2、洋山保税港区享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相关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

主要税收政策为:国外货物入港区保税;货物出港区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国内货物入港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3、洋山保税港区实行封闭管理,海关总署要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做好洋山保税港区的监管和服务工作,促进洋山保税港区健康发展,为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作出贡献。

三、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各部门基本政策(一)市场准入1、区内可设置物流仓储分拨企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物流中心、贸易企业等,但不得设立生产加工型企业。

除安全保卫人员和企业值班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在园区内居住,不得建立营业性的生活消费设施。

2、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为企业办理登记注册时,在材料齐全并符合法定要求的前提下,按有关企业登记规定和程序进行登记。

3、园区内注册的企业须办理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税务等备案登记手续。

4、园区内注册企业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

5、鼓励国内外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国际采购企业入区经营。

(二)海关监管1、海关在港区设立机构,对进出港区的货物、物品、运输工具及港区内相关场所实行24小时监管。

2、海关对港区实行电子账册监管制度和计算机联网管理制度。

港区内的企业应建立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电子计算机管理系统。

3、港区内的企业在开展业务前,应向海关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4、除进口减免税设备或者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海关对港区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实行备案制管理。

货物的收、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填写进、出境货物备案清单,由港区海关办理备案手续。

5、在进出口税收方面,国内货物进入港区视同出口,办理报关手续,实行退税;港区货物内销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货物按实际状态征税;区内货物自由流通,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6、港区内的企业需要少批量、多批次出货的,经海关批准,可以办理“分批出区、集中报关、凭保放行”手续。

7、在海关监管下,港区内的企业可以对所存货物开展流通性简单加工和物流增值服务,包括分级分类、分拆分拣、分装、组合包装、打膜、加刷唛码、刷贴标志、改换包装、拼装等具有商业增值的辅助性作业。

(三)出入境检验检疫1、检验检疫部门在港区内设立机构,对进出港区应检货物、交通工具和集装箱等统一办理检验检疫手续,实施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

2、从境外进入港区的货物到港后,直接运往港区内指定的查验场地实施查验和检疫处理。

3、对港区与境外之间进出的应检货物,检验检疫机构实施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按规定进行检疫处理。

除涉及安全、卫生、环保和涉嫌欺诈的,检验检疫机构免予实施检验。

4、对港区与国内之间进出的应检货物,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不实施检疫。

5、来自国内用于港区基建、生产、办公的设施、设备、货物和生活消费用品,检验检疫机构免予实施检验。

6、港区内的企业进口自用办公用品和生活消费用品免予实施品质检验。

7、对需在港区中转、转口的应检货物,原包装出境并且包装密封状况良好的,入境时检验检疫机构一般仅实施外包装检疫;出境时一般不实施内容物检验检疫。

包装不良以及在港区内经分级、挑选、刷贴标签、改换包装形式等简单加工后转口的应检货物,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疫和安全、卫生、环保项目检验。

8、对在港区内进行分级、分类、分拆、分拣、刷贴标签、改换包装等简单加工的动植物产品、食品等敏感产品,检验检疫机构对其加工过程实施监管。

9、检验检疫机构对仓储场地、库房实施卫生监督、疫情监测和除害处理。

(四)外汇管理1、对于境内企业购买境外公司从境内采购存放在港区的货物,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申请允许凭外汇管理部门要求的有效凭证和商业单据向境外公司购付汇试点。

2、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申请港区内企业非贸易购汇试点。

3、外汇管理部门要建立科学的外汇风险管理机制,对港区内的企业实行分类管理。

4、港区的其他外汇管理事项,参照国家外汇管理局《保税区外汇管理办法》(汇发…2002‟74号)有关规定执行。

(五)税收管理(国税)1、港区外的对外贸易经营者运入港区的货物,比照出口加工区的相关政策,视同出口,由港区外的企业凭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和相关退税凭证申请办理退(免)税。

2、港区内的企业在区内加工的货物,凡属于直接出口和销售给港区内企业的,免征增值税、消费税。

从港区内出口的货物,不予办理退税。

3、对从港区外进入并供港区内企业使用的国产设备、包装物料、建造基础设施以及行政管理部门办公用房所需合理数量的基建物资(不包括水、电、气)等,港区外的企业可凭海关签发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和其他现行规定的出口退税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退(免)税。

对港区外的企业销售给港区内的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并运入港区供其使用的生活消费用品、交通运输工具,海关不予签发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税务部门不予办理退(免)税。

对港区外的企业销售给港区内的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并运入港区供其使用的进口机器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和基建物资,海关不予签发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税务部门不予办理退(免)税。

4、港区外的企业销售并运入港区的货物,一律开具出口销售发票,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普通发票。

5、港区内的企业按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缴纳地方各税。

港区内的内、外资企业分别按国家现行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律、法规和规章缴纳所得税。

6、港区内的企业销售货物、出口货物及委托加工货物,其税收政策及税收管理办法比照国税发…2000‟155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

四、上海、天津、大连、宁波、厦门五个保税港区的基本情况保税港区是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的最新形式,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必然会遇到一些影响发展的难题。

五个保税港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运营各有特色,但也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都在实践和创新中,努力探索符合自身要求的保税港区建设发展路子。

(一)上海洋山保税港区2005年6月,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洋山保税港区,规划面积8.14平方公里,由小洋山港口区域、陆上区域和连接两者长达32.5公里的东海大桥三部分组成,是国务院批复建设的我国第一个保税港区,也是上海市和浙江省跨区域合作建设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洋山保税港区分四期建设,规划设计17个集装箱泊位,开发建设任务由上海市两家国有公司(同盛集团、临港集团)承担。

2005年完成一期工程建设,2006年完成二期工程建设,2007年完成三期A段工程建设,2008年底完成三期B段的建设任务。

2005年11月,洋山保税港区一期正式运作,封关面积7.2平方公里,包括小洋山港区2.14平方公里、陆上区域5.06平方公里,开通了9条国际集装箱远洋航线,每周大约停靠60多个航班。

2007年,洋山保税港区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10万标箱,进出口货物总值766亿美元,其中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近50%,国际中转比例达到10%,进一步增强了上海的国际枢纽港地位。

作为我国设立的第一个保税港区,洋山保税港区在建设管理的实践中大胆进行先行先试。

上海市与浙江省联合成立洋山保税港区协调领导小组,2006年组建正厅级的洋山保税港区管委会,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具体负责港区的日常事务管理。

管委会未设财政,经费由上级全额拨付,税收全额上缴。

(二)天津东疆保税港区2006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复设立天津东疆保税港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是我国目前批准面积最大的保税港区。

东疆保税港区位于人工造陆形成的三面环海半岛式的东疆港区,规划建设17个集装箱泊位,设计能力1400万标准箱。

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模式,天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东疆的事情东疆办”的明确要求,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行政审批、财政体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创新,努力打造“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先行先试区”。

在管理体制上,2008年1月,天津市政府设立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正厅级单位,是市政府组成部门,行政管辖31.9平方公里的东疆港区,在行政编制之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政府雇员,待遇参照天津市政府事业单位标准执行。

在投资建设体制上,天津港集团是东疆港区的开发建设主体,负责填海造陆、码头建设、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享有2020年前东疆港区土地出让金和扣除城维费之后的税收全部返还权。

基于港口能力、后方空间、综合配套等多方因素的考虑,2007年,东疆保税港区在申报批复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对规划方案进行了对等调整,缩减码头作业区范围,加大物流仓储区范围,并提出了分期建设保税港区的总体思路。

2007年12月11日,东疆保税港区一期正式投入运作,封关面积4平方公里,建设6个集装箱泊位,目前已引进内外资项目25个,注册资本1.6亿元,预计2008年将完成100万标箱吞吐量。

(三)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2006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复设立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规划面积6.88平方公里,这是我国第一个以老港区为基础设立的保税港区。

为明确行政管理权限,加快保税港区开发建设,大连市政府将保税港区的管理职能划归大连保税区管委会,由其全权负责保税港区的建设管理、功能开发、业务运作等职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