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小汽车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为了()A.造型美观B.减少外界噪音干扰C.增大采光面积D.排除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2.下列关于成像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针孔照相机能得到倒立的像B.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物体,其实都是物体的虚像C.有时摄影师让我们离他近些,是想让底片中的像更大D.平面镜能使房间看起来更宽敞,是因为像比物体离镜子更远3.“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直线传播C.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4.如图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画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下列几种方法中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A.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C.倒影中人物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D.倒影中人物的身高比真实人物略大一些.5.如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关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D.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在玻璃板后成一实像6.如图,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B.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镜中视力表的像是虚像D.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2m二、多选题7.检查视力时,人距视力表应5m.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小阳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检查视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距视力表6m B.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小阳5m C.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平面镜3m D.小阳在平面镜中的像距视力表4m 8.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在平面镜正前方的物体,不能在平面镜内成像B.很大的物体也能在很小的平面镜内成像C.物体静止不动,若把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向下平移时,镜中像也向下平移D.物体在平面镜内总成等大的虚像9.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C.人向平面镜靠近0.2m,像将远离平面镜0.2m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10.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有两块玻璃板M和N,M的厚度为3mm,N的厚度为1.5mm;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A蜡烛是“物”.实验中A.应选择玻璃板N进行实验B.A蜡烛应点燃,B蜡烛不点燃C.透过玻璃板看到的“B蜡烛”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蜡烛的像D.A蜡烛位置的标记点在靠近玻璃板一侧,B蜡烛位置的标记点在远离玻璃板一侧三、填空题11.小红正对着平面镜,当平面镜向小红移动时,以小红为参照物,像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此过程中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2.某同学身高1.6m,站在一个大平面镜前,若该同学离镜面2米,则人和像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m,像高________m.若该同学再向后移动3米,则像离镜子的距离是________m,此时像的高度会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13.一位身高1.8m的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则镜中的像高________m,像到人的距离是________m,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他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四、实验题14.某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________;(2)两段等长的蜡烛作用是________;(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4)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15.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小明同学认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在平面镜的后方,但具体在什么位置不能确定.经过思考,小明设计出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探究方案,装置如图所示.这里利用了玻璃板既能________光线,又能________光线的特点.实验中选用橡皮泥的作用是________,此操作过程需注意的________.如果紧靠在玻璃板背面放一块挡光板,则在蜡烛A的像A′和蜡烛B中,通过玻璃板仅能看见________.16.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现有茶色玻璃板和透明玻璃板,实验时应选择________来代替平面镜.实验时,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________;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________.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要想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最好选择在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便于________;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观察到蜡烛的像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7.陈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进行如下操作:①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②实验时,玻璃板要与纸面________放置,该实验适宜在________(填“较黑暗”或“较明亮”)的环境中完成。
③该同学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________,记下像与物的位置;此时在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_______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
④移动蜡烛________(选填“A”或“B”),重做实验,在白纸上记录了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并对此进行处理。
18.小明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因为________(2)实验时,取两根相同的蜡烛,是为了验证物与像________关系;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
他这样做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3)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________(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_______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
(选填“虚”或“实”)19.陈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进行如下操作:(1)陈悦同学将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全部点燃,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如图所示,这样的操作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2)将蜡烛B熄灭后,该同学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________,记下像与物的位置;(3)移动蜡烛________(选填“A”或“B”),重做实验.三次实验像与物的位置如图所示,通过分析可知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它们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4)试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5)实验时,他应在________(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过玻璃板所成的像.他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变小”).五、简答题20.小明的房间比较狭小.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帮他想个办法,使他的房间感觉大一些吗?并简述理由.六、作图题21.如图,S是平面镜前一点光源,做出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过B点的一条反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参考答案1.D【详解】因为玻璃既透明,又具有平面镜的作用,所以当挡风玻璃竖直安装时,平面镜形成的像正好在视线的正前方,会造成司机视线模糊,形成事故;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体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当倾斜安装时,形成的像在车的前上方,故不会影响司机的视线,故选D。
2.D【解析】【详解】A.针孔照相机属于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A正确;B.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物体,是由于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故B正确;C.离镜头近一些是为了缩小物距,此时所成的像就会大一些,故C正确;D.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故D错;应选D.3.C【解析】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平分,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水中出现月亮是月亮的虚像,物距等于像距,即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月亮到水面的距离,AB错误;大小相等,D错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考点:光的反射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平面镜成像以及实质4.D【详解】由于平面镜所成的是正立、等大,且左右相反的虚像;所以倒影中物体排列的左右位置正好和拍照时的真实位置相反;由于光在反射过程中存在能量损耗,因此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且清晰度略差一些;所以只有D选项不符合平面镜成像原理,故选D.【点睛】在解此题时,应明确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然后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选择、判断.5.B【解析】【详解】A B.通过玻璃板成的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只要物体大小不变,像就不变,像的大小只与物体本身有关,所以A选项是错误的;B是正确的;C.因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在光屏上接到,则C选项是错误的;D.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与大小,并不会成实像,所以D选项是错误的。
故选B。
6.C【解析】试题分析: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点,就是我们看到的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称为虚像.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3m×2-1m=5m.故选C考点:平面镜成像7.A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人和人的像相对于镜面对称,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依据数学知识计算.解:(1)由图可知,小阳与镜距离2m,小阳与视力表距离1m,视力表与镜距离即为2m+1m=3m,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视力表的像离镜距离也为3m,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距视力表6m,故AC正确;B错误;(2)小阳与镜距离2m,视力表的像离镜距离也为3m,所以视力表的像离小阳的距离为3m+2m=5m,故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掌握情况.8.BD【解析】A、在平面镜左右前方、上下前方的物体,如图,都能在平面镜内成像,故不在平面镜正前方的物体,也能在平面镜内成像,故A错误;B、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与镜子的大小无关,如图,物体比平面镜大,可以成完整的像,故B正确;C、物体静止不动,若把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向下平移时,镜中像不会移动,故C错误;D、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物体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故D正确;答案为BD.9.BD【解析】A.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的大小相等,而与镜子的大小是没有关系的,A错误;B.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线的反射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所以是虚像,正确:C. 人向平面镜靠近0.2m,像也靠近平面镜0.2m,故C错误;D. 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光线反射延长相交而形成的,故D正确;选BD.点睛:本题的A选项中提到镜子的大小是个易混淆的点,注意很小的平面镜也能成完整的很大的像.10.ABC【详解】A.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1.5mm厚的,故A正确.B.实验中,另一根蜡烛不需要点燃,这样可使得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更加清晰,更容易确定像的位置.则A蜡烛应点燃,B蜡烛不点燃,故B正确;C.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虚像,因为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眼睛逆着光线看来,看到的蜡烛的虚像A′.光线通过透明玻璃板是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会发生折射,所以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B.则A′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B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故C正确,如图所示:D.当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要使蜡烛B与A的像重合,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距等于像距,则必须使蜡烛B也靠近玻璃板.故D错误.11.静止不变【解析】【详解】因为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因此,当平面镜平行于小红左右移动时,以小红为参照物,像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不论视觉上变大还是变小,事实上像与物永远是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