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1、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政策主张是什么?①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
其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
②凯恩斯进一步认为,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有效需求,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三大基本心理因素以及货币数量。
③总之,凯恩斯认为,由于存在“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从而既引起消费需求不足,又引起投资需求不足,使得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形成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失业,这是无法通过市场价格机制调节的。
他进一步否定了通过利率的自动调节必然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的理论,认为利率并不是取决于储蓄与投资,而是取决于流动偏好(货币的需求)和货币数量(货币的供给),储蓄与投资只能通过总收入的变化来达到平衡。
④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使得消费需求不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引起投资需求不足,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解决就业和复兴经济的最好办法是政府干预经济,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来扩大政府开支,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2、文特劳布的货币需求七动机与凯恩斯的三动机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文特劳布的货币需求七动机的内容:1)产出流量动机;2)货币——工资动机;3)金融流量动机;4)预防和投机动机;5)还款和资本化融资动机;6)弥补通货膨胀损失的动机;7)政府需求扩张动机。
凯恩斯的三动机的内容:1)交易动机;2)预防动机;3)投机动机。
联系主要表现在它是在凯恩斯三动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并包括了凯恩斯的三个货币需求动机,在分析方法上也采用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动机分析方法,对人们为什么需要货币的不同动机分别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再将相近动机形成的货币需求进行分类,研究它们不同的特征以及影响所在。
区别:主要在于一是论述的角度不同,文特劳布的七动机说从现实经济中经常存在的现象入手进行分析,更为关注货币需求与商品市场、货币市场的关系;二是货币需求七动机说提出了一个凯恩斯没有分析过的动机,即政府的货币需求动机,这个动机的提出与分析对于解释当代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不同程度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货币需求的变动及其影响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3、论述新剑桥学派的借贷资金论要点。
1)新剑桥学派提出了借贷资金论,认为利率水平取决于借贷资金的供求,借贷资金的供求既有实物市场的因素:储蓄和投资,又有货币市场的因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既有存量又有流量,是存量与流量的统一。
利率与借贷资金的供给呈同方向的变动关系,与借贷资金的需求呈反方向的变动关系。
中央银行对利率的控制能力是有限的,利率对经济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它不是一个万能的政策工具。
2)借贷资金的供应与需求。
借贷资金的供应主要有①当前储蓄;②出售固定资产的收入;③窖藏现金的启用;④银行体系创造的新增货币量。
借贷资金的需求主要有①当前投资;②固定资产的重置与更新;③新增的窖藏现金量。
3)利率的决定与变动。
利率由借贷资金的总供给曲线FS和总需求曲线Fd的均衡点决定。
4、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与货币非中性是何关系?工资具有粘性,两个主要原因:合同的长期性和合同的交错签订。
1)当工资具有粘性时,货币是非中性的。
只要存在工资的粘性,货币量变动后,产量、就业量等实际变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动,货币就是非中性的。
2)价格粘性的三种学说:菜单成本说:经济中的垄断企业是价格的决策者,能够选择价格,而菜单成本的存在阻滞了企业调整价格,所以价格具有粘性;交错价格调整论:该理论认为,与工资交错调整一样,经济中的价格调整也是交错进行的;投入产出关联论:这种理论认为,在现代经济中,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和分工的发展,企业之间的投入产出日益紧密和复杂,任何一个企业的生产都不可能单独进行。
企业最佳的行事方式是根据有直接要素供给关系的企业所提供的信息调整价格。
3)当价格具有粘性时,货币是非中性的。
货币量变动后,企业不改变价格而变动产量,导致经济的大幅波动,货币是非中性的,至少在短期内是这样。
5、弗莱堡学派为什么认为人民股票是最优的筹资方式?1)人民股票是指能够吸引全体人民都能购买的小面额股票。
这种股票的发行一般有三种情况:①原有私营企业发行股票以扩充资本;②政府通过发行人民股票把国营企业转为私有制;③发行人民筹集资本新建股份制企业。
2)人民股票对于个人的意义。
对于个人来说,购买人民股票是最优的储蓄形式,也是改变自身社会地位的有效途径。
3)发行人民股票对于企业的意义。
对于企业来说,由于股票筹资的成本较低,还可以作为企业的长期资本,是一种理想的筹资方式,更重要的是发行人民股票可以改善劳资关系。
4)发行人民股票对于国家的意义:对于国家来说,通过发行人民股票,可以获得双重效果。
一重效果是能顺利实现国有企业私有化和财富的公平分配;第二重效果是指能有效的筹集国家资金。
6、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论点和理论依据。
新古典综合派将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倡导的以价格分析为中心的微观理论与凯恩斯的以总量分为核心的宏观经济理论结合在一起,在许多方面突破、发展了凯恩斯的货币金融理论。
1)供应理论方面,新古典综合派在复杂乘数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于凯恩斯外生货币供应论的内生货币供应论,他们认为货币供应量是由经济体系内诸多变量决定并影响经济运行的内生变量,货币供应量的多少是由中央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和公众的行为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是相对的。
2)在货币需求理论方面,新古典综合派提出的鲍莫尔模型、惠伦模型和托宾模型发展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鲍莫尔模型、惠伦模型分别修正了凯恩斯关于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而与利率无关的观点,模型论证了利率变化通过影响持币成本作用于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并分别求证了两种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托宾模型认为在对未来预计不确定存在的情况下,人们为了达到总效用最大化,会随着利率的变动调整自己的资产组合行为,从而导致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变动,所以利率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于投机性货币需求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3)在利率理论方面,新古典综合派批判地吸收了凯恩斯货币供求决定和新剑桥学派的借贷资金论,又加入了国民收入这一因素,把国民收入放到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上,提出了著名的IS—LM曲线分析模型,从总体上说明利率是由储蓄、投资、货币需求、货币供给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并在国民收入的配合下决定的,精致、朴素的IS—LM模型成为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占支配地位的利率决定理论。
在研究利率决定的基础上,新古典综合派还从利率的风险与期限角度研究了利率的结构问题。
4)在储蓄理论方面,新古典综合派提出的储蓄生命周期论和储蓄与经济增长理论的在西方经济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储蓄生命周期论将储蓄与终生收入和个人的生命周期紧密联系在一起,富有创见地探讨了影响个人储蓄行为的各种因素,并相应地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储蓄与经济增长理论试图从动态经济学角度研究储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以哈罗德的实物经济增长理论和托宾的货币经济增长理论为典型代表。
5)在通货膨胀理论方面,新古典综合派提出了需求拉上说和成本推动说,用来解释通货膨胀的成因。
需求拉上说认为,是因为各国政府采用了膨胀性的财政货币政策,造成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形成膨胀性缺口,牵动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说认为,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工会组织和雇主协会人为地提高各种供给方面因素的价格,引起成本上升,从而导致物价普遍上涨。
6)在货币政策理论方面,新古典综合派提出了多重目标论,利率中介指标论和货币政策资产传导论。
多重目标论认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包括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难以同时实现,这就要求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或者统筹兼顾,力求协调;或者视经济形势的需要突出重点,权衡主次,这便是相机抉择。
利率中介指标论认为,中央银行应该也可以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因为利率是微观经济活动的重要调节器,是连接宏观和微观经济的纽带,是衡量经济态势的最佳指标。
托宾则采用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从资产的价值与结构变动的角度来分析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7、哈耶克的货币非国家化理论主要内容是什么?哈耶克认为,政府凭借权力垄断了货币发行权,扼杀了私人银行提供自由货币的可能性,并明文剥夺了私人银行发行货币的权力,这就给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带来了可能。
哈耶克的设想是,一旦打破政府发行货币的垄断权,允许私人银行发行竞争性的自由货币,这些私人银行为获得公众的信任并能全部承担起发行责任,必定会慎重行事,各个发行货币的银行会自行限制其货币发行量,主动维持货币价值,从而保证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维护经济的稳定发展。
哈耶克对货币非国家化的设想作了三点分析:1)允许私人银行发行货币,并不会形成货币种类的无限增加。
竞争结果使真正能流通使用的只是几家信誉卓著的大银行发行的货币。
对于发行货币的银行来说,必须控制货币发行量,维持币值稳定,保持足够的储备,以应付所需的各种支付,否则,其他不发行货币的银行和公众就不会选用它所发行的货币了。
2)许私人银行发行货币将会从根本上引起商业银行业务政策的重大政策。
发行银行承担着支票结算的责任,它们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来依赖于国家中央银行的做法,而加强对流动性较少的各种资产的管理。
3)实行货币非国家化的首要步骤是向公众进行自由货币的宣传。
通过宣传和舆论,使公众了解到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动荡的根源都在于政府对货币发行的垄断,认识到货币非国家化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最为理的货币制度,消除对私人银行发行货币的疑虑和误解,使他们从切身利益出发,去努力争取并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
因此,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就能为实现货币非国家化清扫障碍,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8、简述凯恩斯理论模式中的货币量变动对物价影响的传导机制。
在凯恩斯的理论模式里,货币量变动对于物价影响的传导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多环节的因果关系链条,他将这种因果关系链条概括为以下五个环节:第一环节:货币量变动后引起利率的变动。
第二环节:利率变动后引起投资规模的变化,其规模变化的大小主要视资本边际效率而言。
第三环节:投资规模变动后引起就业、产量和收入的变化。
第四环节:就业、产量和收入变动后引起生产成本的变动。
第五环节:生产成本的变动引起物价的变动。
9、评述凯恩斯货币供应理论。
凯恩斯货币供应理论包括:1)外生货币论。
凯恩斯认为,货币供应是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它的变化影响着经济运行,但自身却不受经济因素的制约。
2)货币供应量渠道。
凯恩斯认为,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渠道。
3)货币供应量变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