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方法。
小学阶段的各个年级都要注重朗读教学。
朗读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的内容,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作用;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272-01
语文是小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而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精髓。
合理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能够大大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因此,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语感训练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可是,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实谓语文教学之佳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能成为千古名言,理也就在此吧。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教学中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下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指导学生正确进行朗读
1、朗读要标准。
要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顿读。
2、朗读要流利。
不复读,不断读,不读破,停顿间歇分明,语气连贯流畅,速度适中。
3、朗读要有感情。
要绘声绘色,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语调能准确地传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情的表露要朴实、自然。
二、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具体内容
1、寄情于景,注重情景教学
首先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氛围。
这样,孩子们朗读时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
例如在教学《大海》一文,在一阵海鸥哨叫和波浪声过后,我放出了一首有关大海的钢琴曲。
学生跟着悠扬起伏的琴声开始朗读。
大海的宽阔、美丽、富饶都在他们动情的朗读中体现了出来。
2、分组进行朗读比赛,做出评判
在多种读的形式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
课堂中,教师们常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如小组比,男女生比等。
既然有赛,就有评。
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
学生的主体意志是在具有真正主体地位之后
而渐渐形成的,有了主体意志,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也才有了自己的思想。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解读”。
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养成欣赏学生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方式、方法的习惯。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的,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都应该给予肯定。
教师不要只是强调某个字词该读大声或是读小声,以免造成形式化、表面化的指导。
这就是新理念的最好体现。
3、进行朗读评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针对孩子好胜的心理,引入竞争机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不管是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都给打分,在评分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其次,经常利用早读课、读书课开展朗读比赛,每次评选出一名“朗读天使”,让得奖的同学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失败者继续努力,争取夺魁。
4、做好示范,带领学生正确朗读
学生的朗读水平与教师的示范朗读密切相关。
因此,必须重视示范朗读的积极作用。
示范朗读即通常说的范读。
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讲应该怎样读,而不应该怎样读,学生是很难学好朗读的。
他们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并不知道怎样读才算表情达意了。
但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他
们亲耳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学起来就容易得多,读起来也就有情有意得多。
因此,教师的范读及录音示范能让学生较快地掌握朗读的语气,并进行模仿。
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再配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更能吸引住学生,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
教师在范读之前应认真“备读”,反复研究朗读的语气、语调,发挥出最佳的水平,让学生听了以后,产生强烈的想读好的欲望,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
5、创设情境表演朗读
学生是积极地参与表演和模仿活动的,给他们营造一个情境,他们就会在情境中绘声绘色地进行表演,伴随着的朗读训练就会简洁高效。
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
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
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
一开始,学生有可能顾此失彼,注重了演的形式,又忘了词。
这时,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6、让学生自由朗读
就是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尽情诵读。
可独自读,也可约伴读,
还可邀老师一起读。
7、变换形式,让学生保持朗读兴趣
人经常吃一种饭菜,即使做得再香,也会感到腻味。
同样,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如果只用一种形式,一个腔调,长此以往,学生也会感到乏味。
为了让学生对读书永远保持极大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教材的不同要求,做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样”。
教学说明文,采用默读抢答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童话,采用轮读课文的方式讲故事;教学散文,采用师生赛读的方式比输赢;教学对话多的文章,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锻炼口才。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我们要合理有效的运用朗读模式,让其发挥无限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洁.近十年语文朗读教学研究述评[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