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第四章输电线路的纵联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第四章输电线路的纵联保护

只有在两端保护的I段有重叠区时才能实现全线速动。
3 微波通信
频段为300~30000MHz,超短波的无线电波,频带宽,信息传输容量大,传 输距离不超过40~60km;距离较远时,要装设微波中继站,以增强和传递微 波信号。通信速率快,可用于纵联电流差动原理的保护。
4 光纤通信
1.光纤通信的构成
光发射机、光纤、中继器和光接收机。
(2)正常时有高频电流方式(长时发信)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发信机始终处于发信状态,沿高 频通道传送高频电流。
优点:高频通道部分经常处于监视的状态,可靠性高;且无 需收、发信机启动元件,简化装置。 缺点:经常处于发信状态,增加了对其他通信设备的干扰时 间;也易受外界高频信号干扰,应具有更高的抗干扰能力。
(希望不动) 一侧为正 一侧为负
内部故障 (希望动作)
两侧均为正
一侧动作 一侧不动作
两侧均动作
电流相位 相位差 180
接近同相
如何应用这些特征?后面陆续予以介绍。
纵联保护:用某种通信信道将输电线 路两端的保护装置纵向联结起来,将 一端电气量(电流、功率方向等)传 到对端进行比较,判断故障在本线路 范围内还是范围之外,从而决定是否 切除被保护线路。
根据通道的构成,输电线路载波通信分为: “相-相”式 连接在两相导线之间 “相-地”式 连接在输电线一相导线和大地之间
1、输电线路载波通信的构成
继电
部分
G R
输电线路
高频阻波器 耦合电容器
连接滤波器 高频电缆
G 高频通道部分 R
接 地 开 关
继电
部分
(1)阻波器:阻波器是由 一电感线圈与可变电容器 并联组成的回路。当并联 谐振时,它所呈现的阻抗 最大(1000Ω以上),利 用这一特性,使其谐振频 率为所用的载波频率。这 样的高频信号就被限制在 被保护输电线路的范围以 内,而不能穿越到相邻线 路上去。但对工频电流而 言,阻波器仅呈现电感线 圈的阻抗,数值很小(约 为0.04Ω左右),并不影 响它的传输。
一般用于传递状态信号,常用于构成方向 比较式纵联保护和电流相位比较式纵联保护。
3.电力线载波通道的工作方式 三种:正常无高频、正常有高频、移频方式。 (1)正常时无高频电流方式(短时发信) 在正常条件下发信机不工作,通道中没有高频电流, 只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期间才由起动元件起动发信。
需定期检查高频通 道是否完好: 手动或自动
继电保护通信通道的选择原则
优先考虑采用光纤通道 其他……
4.3 方向比较式纵联保护
一、概念
以正常无高频电流而在区外故障时发 出闭锁信号的方式构成。此闭锁信号 由短路功率为负的一侧发出,这个信 号被两端的收信机所接收,而把保护 闭锁,故称闭锁式方向纵联保护(高 频闭锁方向保护)。
两侧功率方向的故障特征
(4) 保护间隙:高频通道的辅助设备,用它 保护高频收发信机和高频电缆免受过电压 的冲击。
(5) 接地开关:也是高频通道的辅助设备, 在调整或维修高频收发信机和连接滤波器 时,将它接地,以保证人身安全。
(6) 高频电缆:
将位于主控室的高频收发信机与户外变电站 的连接滤波器连接起来。
(7) 高频收、发信机 发信机部分系由继电保护来控制,通常都是在电力
第四章 输电线路的纵联保护
第一节 输电线路纵联保护概述
问题的提出
在220kV及以上系统中,为满 足稳定性要求,在线路上发生故 障时,要求全线速动(即无时限 切除任意一点故障),快速切除 故障,以满足系统稳定性要求。
反应单侧电源电气量的保护(电流、电压和距 离保护)无法实现全线速动!
无法识别线路末端和下条线路始端的故障,为 保证选择性,就必须延时。
电流保护、距离保护,I段只 保护线路的80%~85%,对其 余的15%~20%线路故障,只 能靠带延时0.5s时间的II段来 保护,对高压输电线路不能满
足系统稳定性的要求,需要寻 求新的能保护线路全长的保护。
如何保证瞬时切除高压输电线路故障?
解决办法:
获取对侧的电气量信息,判断故障是 否在保护区内。
传送的是逻辑信号,而非电气量本身。
分为方向纵联保护和距离纵联保护。
(2)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
将本侧电流的波形或代表电流相位的信号传送 到对侧,两侧同时比较后区分是区内故障还是 区外故障;
在每侧直接比较两侧的电气量;
要求两侧信息同步采集。
分为纵联电流差动保护和纵联电流相位差动 保护。
4.2输电线路纵联保护两侧信息的交换
(3)移频方式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发信机向对侧传送频率为f1的 高频电流;当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控制发信 机移频,停止发送频率为f1的高频电流,而发出频 率为f2的高频电流。
优点:能监视通道工作 情况,提高可靠性,抗 干扰能力强。 缺点:占用的频带宽, 通道利用率低。
电力线载波通道的工作方式 我国常用正常无高频电流方式。
✓ 对于故障线路,两侧保护均为正,不发闭 锁信号,故两侧保护都收不到闭锁信号 而动作于跳闸。
优点;由于利用非故障线路的一端 发闭锁信号,闭锁非故障线路不 跳闸,而对于故障线路跳闸不需 要闭锁信号,所以在区内故障伴 随通道破坏时,保护仍能可靠跳 闸。
二、闭锁式方向纵联保护的原理 接线图
1、电流起动方式
采用线路纵联保护!
两侧电气量的特征 分析、讨论特征的目的:
寻找内部故障与其他工况(正常运行、外部 故障)的特征区别和差异 ——>提取判据,构 成继电保护原理。
当然,构成原理后,再分析影响因素;并 研究消除影响因素的对策、措施(需要权衡 利弊后,再确定是否采用)。
归纳:
方向元件 阻抗元件
特征分界
正常运行 或外部故障
可以实现本线路全长范围内任意一点 故障的零秒切除的保护。
纵联保护没有后备保护功能
纵联保护分类:
单元式保护(输电线路作为一个被保护单元) ——从输电线路的每一端采集电气量
的测量值,通过通信通道传送到其他 各端。在各端将这些测量值进行直接 比较,以决定保护装置是否应该动作 跳闸。 比如:相位差动保护,电流差动保护
二、基本原理
高频信号
A S
1
S
B
S
23
k SC S
45
S D
6
对CD线路:C侧的功率方向为负,该侧发出高频 闭锁信号,被对侧和本侧保护接收,保护5、6 均不动。
二、基本原理
高频信号
高频信号
A S
1
S
B
S
k SC S
23
45
S D
6
✓ 区外故障时,由短路功率为负的一端发 闭锁信号,此信号被两端的收信机接收 闭锁保护。
输电线路纵联保护需要通过通信 设备和通信通道快速地进行信息 传递。
目前常用的通信方式有:
导引线通信 电力线载波通信 微波通信 光纤通信
1 导引线通信
利用铺设在输电线路两端变电站之间的二次电 缆传递被保护线路各侧信息的通信方式称之为 导引线通信,以导引线为通道的纵联保护称为 导引线纵联保护。
纵联保护分类:
非单元式保护 ——在输电线路各端对某种或几种电气
量进行测量,但并不将测量值直接传送 到其他各端直接进行比较,而是传送根 据这些测量值得到的对故障性质(如故 障方向、故障位置)的某种判断结果。
比如:方向比较式纵联保护,距离纵联 保护(欧洲普遍应用)
任何纵联保护都是依靠通信通道传送的某种信 号来判断故障的位置是否在被保护线路内
高频电流频率 分为单频制和双频制。
单频制:应用于闭锁式保护 双频制:应用于允许式保护
电力线载波信号的种类 按高频载波通道在纵联保护中的作用,
将载波信号分为闭锁信号、允许信 号、跳闸信号。
闭锁信号:收到高频信号时,阻止本端 保护动作于跳闸,即没有收到高频电流 信号是保护作用于跳闸的必要条件。
保护元件
优点:不受系统振荡的影响,不受非全相的影响, 简单可靠 缺点:导引线不能太长
保护原理:电流差动原理
适用于短线路
2 电力线载波通道(高频)
将线路两端的电流相位(或功率方向)信息 转变为高频信号,经过高频耦合设备将高频信 号加载到输电线路上,输电线路本身作为高频 信号的通道将高频载波信号传输到对侧,对端 再经过高频耦合设备将高频信号接收,以实现 各端电流相位(或功率方向)的比较,称为高 频保护。
1、正常运行
M
IL
N
2、外部短路
PM (为正) M
PN(为负)
N
K
PM 3、内部短路 M
PM
PN N
K
PN
二、基本原理
A S
1
S
B
S
23
k SC S
45
S D
6
对BC线路:保护3和保护4的功率方向都为正, 保护应动作于跳闸。
二、基本原理
高频信号
A S
1
S
B
S
23
k SC S
45
S D
6பைடு நூலகம்
对AB线路:B侧的功率方向为负,该侧发出高频 闭锁信号,被对侧和本侧保护接收,保护1、2 均不动。
TA TV
TA TV
继电保护装置
继电保护装置
通信设备
通信通道
通信设备
一套完整的纵联保护包括两端继电保护装置、通信设 备和通信通道。
信号: 闭锁信号 ——收不到这种信号是保护动作跳闸的必要条件 允许信号 ——收到这种信号是保护动作跳闸的必要条件 跳闸信号 ——收到这种信号是保护动作于跳闸的充要条件
(1) 导引线通道 需要沿线铺设导引线电缆传送电气量信息,其 投资随线路的长度而增加。此外,导引线越长, 其自身安全性越低。用于短线路。
(2) 电力线载波通道 利用输电线路本身作为通信通道,不需专门架 设通信通道,应用广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