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8 河南 郑州 中原区 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教育综合真题答案解析

2008 河南 郑州 中原区 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教育综合真题答案解析

2008年河南郑州中原区招教考试真题一、单选题1、小学生学习相近相似知识,如“b”“p”时易混淆,这是因为()小学生感知能力不强2、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是()A、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B、社会适应性C、社会人际关系3、学习过拼音再学习英语属于哪种现象?()A.定势B.功能固着C.迁移4、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由()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

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6、教师上课时,经常把讲解与直观材料的运用结合起来,利用的是()再造想像7、数学题一题多解属于()发散思维8、活动课的特点在于动手做,以获得()A.直接经验9、课堂上有是学生会开小差,是()B.注意的分散10、教学管理工作从事的实际工作是()B.组织实施教学工作11、教师主导作用实质在于()A.教书育人B.讲授知识C.教学艺术D.引导启迪12、心理学属于()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D.哲学13、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能保持()秒钟A.0-2B.20-40C.60-70D.70--8014、先有一个目标,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办法来减少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A.爬山法B.手段-目的分析法C.逆向推导法1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因素对人的影响A.环境16、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D.单一课与综合课二、填空题清华大学校长在一次开学典礼上说:学校不仅要给学生“干粮”,更要给“猎枪”。

“干粮”指知识“猎枪”指学习方法,这句话强调了学习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三、简答题1.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2.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3.课堂评价的功能。

四、论述题用新课程理念分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五、案例分析一个爸爸很关注儿子的学习情况和班级里学习环境情况。

于是一次他问儿子:“你们班上自习课的时候有多少人?”儿子说:“老师在的时候有45人。

”于是爸爸又问:“老师不在的时候有多少人”儿子回答:“一个人也没有。

”问题: 1.你评价一下这个班级的学习环境(学风)怎么样?2.请你针对上面的情况提出一些对班级的老师或学生合理的建议。

六、作文现代社会,多数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是外在的、社会的、包装的自己;一个是内在的、本质的、真实的自己。

有人喜欢前者,有人钟爱后者,也有人让两个自己不是的进行交流融合……你认为当今社会中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慎对自己"为话题,写400字左右的作文。

2008年河南郑州中原区招教考试真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的感知能力不强。

【解析】小学生感知能力不强,易混淆相近知识。

2.选A。

【解析】健康包括身心两方面的健康。

3. 选C。

【解析】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4. 发散思维。

【解析】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5. 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由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

6. 再造想象。

【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心理过程。

7. 发散思维。

【解析】一题多解属于发散思维。

8. 选A,直接经验。

【解析】动手做获得的是直接经验。

9. 选B,注意的分散。

【解析】人在注意事物或活动时,注意很难保持固定不变,注意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

10. 选B,组织实施教学工作。

【解析】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

11. 选D。

【解析】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在于引导启迪。

12. 选C。

【解析】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13. 选B。

【解析】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大约在20秒左右,最多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

14. 选A。

【解析】爬山法指通过一定的方法,从而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的距离。

而手段—目的分析法就是将需要得到解决的问题目标划分为若干个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目标最终到达总目标。

15. 选A。

【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环境对人的影响。

16. 选D。

【解析】课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二、填空题。

1.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三、简答题。

1.【解析】(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2)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3)演示法即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4)练习法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5)实验法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6)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其优点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7)参观法是教师紧密配合教学,组织学生到校外一定场所进行直接观察、访问而获得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方法。

(8)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课外读物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

它既强调学生的“读”,又强调教师的“指导”。

2.【解析】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感健全;(3)人格完整;(4)人际关系和谐;(5)社会适应良好;(6)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3.【解析】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相反,它更是激励教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改进、提高的过程。

简要地说,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如下重要作用。

(1)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创新意识,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目的。

(2)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评析教师课堂教学的状况和优缺点,只有让教师了解了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优点、亮点、特点和弱点,才能找到今后努力发展的基点和方向。

(3)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是教师立足的基点,如何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是教师教育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4)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决策和鉴定功能,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

通过开展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鉴定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更系统化,决策更科学化。

(5)课堂教学评价是对一个教师的肯定,是对学生的责任所在。

课堂教学评价是对一名教师来说对她工作态度及成绩的肯定,所以,课堂教学评价一定要科学,公平。

四、论述题1.【解析】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

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

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

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

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

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

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

对于这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

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五、案例分析【解析】(1)从“儿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该班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主动性.班级学习风气不浓厚。

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势必不能安心学习,从而影响学生知识的获得。

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获得,也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不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2)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手。

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规范班级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此外,注重班干部的培养及其模范作用的发挥。

六、作文【解析】写作要求:(一)卷面整洁;1、书写;2、标点;3、行款;4、修改(二)观点明确,题目先声夺人;题目一定要写。

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

(三)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思路清晰,例证鲜活准确,有明显的过渡句段;(四)结尾有力,前后照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