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幼儿园大班传统特色活动计划教案—民间文学
幼儿园大班传统特色活动计划教案—民间文学
活动效果及反思:
将儿歌教学和表演形式相结合。儿歌可以说既是抽象的,又是形象的。所以在这个活动中我尝试用情境表演引入,将儿歌教学和表演形式相结合,整合成一个能有机开展的活动,让幼儿身临其境,始终沉浸在童话般的意境中,同时配上表演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儿歌表演本身就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它符合了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当儿歌练习中加入了表演后,幼儿可以边学边玩,玩中有学,别有情趣。这样一来,幼儿不仅易接受,且随时随地、自由结合,只需简单的一两样道具或不用任何道具就能学得很开心,避免了枯燥无味的反复练习。活动中幼儿学习兴致高涨,气氛热烈,很快就理解并熟练掌握了儿歌。
活动时间:2017年3月31日
活动内容:唐僧骑马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进一步熟悉童谣内容,感受童谣明快的节奏。
2、引导幼儿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材料提供:ppt课件
活动流程:
一、引起兴趣
出示汉字 “西游记”,认识这几个字吗?西游记里面有谁?你最喜欢里面的谁?为什么。
二、 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儿歌。
1、教师完整朗诵童谣,幼儿欣赏。
3、集体诵读
4、这个小池塘美吗?这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报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活动效果及反思:
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古诗《小池》很美,为了燃幼儿更能感受到自然界的美,除了古诗的教学外,我还制作了一个自然美景的课件,伴着音乐让孩子们欣赏俊美的高山、辽阔的大海、森立、麦田、鸟语、花香。让幼儿在学习古诗的同时能感受到自然风景带给我们的美好感受,引导孩子发现身边的美。
三、认识生活中的“漏”
1、说说生活中的“漏”,幼儿讨论。
提问:你还知道什么跟“漏”有关的事情?幼儿讨论。
2、幼儿绘画表现生活中的“漏”,并进行作品分享。
小结:你们真厉害,想出了这么多与“漏”有关的图画。我们的祖先也很聪明,为了更简单的记录,发明了象形文字,把他们看到的一些事物写下来。
四、了解中国有趣的象形文字
活动时间:2017年4月14日
活动内容:漏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初步感知什么是“漏”。
2、感受象形文字的有趣,愿意学认简单的象形文字。
材料提供:1、多媒体课件、音乐。2、色彩、记号笔、展板等。
活动流程:
一、引出话题,激发兴趣
提问:封面上有谁?他们在看什么?幼儿猜测。
小结:他们在看什么呢?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听了这个故事你可能就知道了。
二、学习古诗:
1、不仅我们喜欢自然风光,古人们也非常喜欢,他们还把自己喜欢的自然风光写下来成为一直流传的诗句。今天,周老师句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小池》。
2、完整欣赏古诗:
1)请你来听一听古诗里有哪些自然风光?
泉眼、树阴、水、小荷、蜻蜓(图片验证)
3、逐句解读:
泉眼无声惜细流: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
活动时间:2017 年 3月 17日
活动内容:古朗月行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这首诗的意境。
2、感受古诗的韵律,会用简单的动作配合古诗的朗诵。
材料提供:
1、古诗课件、音乐。
2、幼儿了解有关月宫的神话。
活动流程:
一、导入课题、吸引幼儿兴趣。
中秋节刚过,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要和爸爸、妈妈一起赏月,你看到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吗?
小结:外婆喜欢花,所以我婆的娘家送了一牛车的海棠树苗作为嫁妆。外公说:以后每遇到一件喜事我就要在院子里种下一片果树。
(二)绘本阅读与图片赏析(提升幼儿对“满月酒”的认识,感受父母迎接孩子到来的喜悦情感。)
出示图5-图7,讲述故事内容。
提问:1、村里人给刚满月的妈妈带了礼物,这些礼物你认识吗?
2、在满月礼上送虎头鞋和虎头帽是希望妈妈怎样?送“长命锁”又是什么意思?送红蛋又意味着什么呢?
幼儿园2016学年第二学期“民艺大串门”活动方案
民间文学班(特色班)
学期目标:
1、能主动参与民间文学阅读活动,初步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
2、理解民间文学作品传递的含义,并学习作品中谦让、团结、合作、友爱的良好品质。
活动时间:2017年3月3日
活动内容:小池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
活动时间:2017年4月28日
活动内容:花娘谷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看看说说中国传统的“喜事”,体验不同喜事带给人们的愉悦情感。
2、了解茅草谷变成花娘谷的美好经历,愿意交流分享阅读的感受。
材料提供:多媒体课件《花娘谷》、大图片四张活动流程:
一、封面导入,认识茅草谷
1、出示图1:看,这是我的家乡,很久很久以前我的外公外婆就住在这里。
提问:你们觉得我的家乡怎么样?
小结:村里长着各种各样的树,唯独没有一棵会开花的树。所以人们叫这里“茅草谷”。在这一幢幢房子里住着一群聪明、勤劳、善良的中国人。
二、分段阅读,理解故事
(一)集体阅读与视频赏析(了解中国婚礼的喜庆气氛)。
出示图片2--图4,讲述故事
提问:1、知道什么是喜事吗?猜猜看我们村庄发生了一件什么大喜事?
小结:曾经的茅草谷不见了,如今已经成了花的海洋,人们念着外婆的好,开始管这里叫做花娘谷。
三、完整欣赏故事
现在,妈妈还会带着我回到花娘谷,我也总会缠着外公给我讲家乡的故事···
活动效果及反思:
故事内容民间元素比较多,通过分段阅读、集体阅读,孩子们基本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也能基础自身的经验说说自己的看法。但是,在活动中孩子表达表现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可能是活动中的一些传统元素距离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比较远,孩子不理解造成的,所以内容的选择还得有所筛选。
过渡:我这里就有一些象形文字,我们来猜猜它们是什么字。
1、游戏:找一找,认一认有趣的象形文字。
提问:你能够通过这些象形文字的形状,猜出它是哪个汉字吗?
2、师小结:是啊,象形文字真有趣,即带给了我们有趣的画面,又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孩子们,我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看吧,一个小小的字里面都有这么大的学问,我们马上就要上小学了,你们一定会发现更多文字的秘密。
2、对大自然的美景感兴趣,能发现细微的美好。
材料提供:ppt课件
活动流程:
一、欣赏自然美景
1、春天来了,自然里有了许多的变化。老师也请你们欣赏一下自然风光(配乐图片)
2、自然风光美吗?看见这些美景有什么感觉?
小结:是啊,大自然里的美景真多,在湖边、在山顶、在海边、在田野、在森林……欣赏着这些美好的景色我们的心情也变得很愉快。
儿歌的名字叫什么?这首儿歌里是怎么说的呢?
2、结合课件讲述边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儿歌。
唐僧骑马,后面跟着谁?引导幼儿用儿歌里的句子来回答。带领幼儿回答。请幼儿学说儿歌里的句子。
3、你们还听到了什么?
4、引导幼儿用儿歌里的语言说。
三、完整朗诵儿歌内容。
1、幼儿边看图边欣赏。
2、幼儿完整朗诵儿歌。
三、幼儿儿歌表演。
教师小结:哦,有嫦娥、有桂树、有玉兔,原来你们都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
2、学习后四句古诗
①出示嫦娥坐月宫里的图片
师:你们看到什么?
幼儿简述。
②引导幼儿更加细致的观察画面
教师小结:
你们看像不像仙人把双脚垂下来坐在月宫里呢?那桂树长得多茂盛呀。咦?白兔手里好像拿了什么东西?(幼儿讲述)月宫里有这么多好玩的事,你们想不想去月宫里玩一玩呢?让我们完整的听一次古诗。
活动效果及反思:
该活动设计新颖,教师能够从民间文学中选择素材点,并能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引导幼儿感受中国传统文字的魅力;在环节上,层层递进,幼儿从故事中感受“漏”的含义,并能将对“漏”的理解延伸到生活中,使得对“漏”的理解认识更加深入;在活动中,教师能够抓住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尊重幼儿表达表现的欲望,给予幼儿表达表现的空间,师幼互动氛围较好,活动目标的达成度较高。
二、说一说:歌谣中的春节。
1、整体播放课件,幼儿边看课件边熟悉歌谣。
2、歌谣中的小动物们都在忙什么呀?
总结:用歌谣中的句子。
三、学念歌谣《过春节》
1、过春节有哪些活动呢?按照歌谣内容出示相应图片,幼儿边看课件边跟读歌谣。
2、按照图片幼儿自己念儿歌,做动作。
四、想一想做一做
1、在过春节的时候,爸爸妈妈要做什么?
二、呈现活动主题
1、教师出示月亮,不提示幼儿这是月亮,让幼儿自己发挥想象说说它像什么。
2、出示图片李白,简单介绍作者。
3、学习古诗。
出示图片李白看月亮。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三、完整理解古诗含义,配乐朗诵古诗。
1、理解前四句的古诗含义
小朋友,你们猜猜,月亮上都有些什么呀?(幼儿讲述、幼儿基本上都知道嫦娥奔月)
树荫照水爱晴柔: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小荷才露尖尖角: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三、诵读古诗
1、前两句景色你觉得怎么样?(美好、自然、安静)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温柔)
2、后两句怎么样?(发现、惊奇)应该用什么语气来度?(惊喜感)
小结:虎头鞋和虎头帽是希望妈妈能够像小老虎一样长得四平八稳,健健康康,一生平安;“长命锁”就像这个锁地名字一样,希望妈妈能够从长命百岁;而红蛋是喜庆的象征,生孩子是一件大喜事,人们在这一天会吃红蛋,贺喜庆,图吉祥。
(三)绘本阅读与故事猜想
出示图8-图9,讲述绘本故事,外公说:···
提问:1、你遇到过哪些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