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准备
1.1.材料准备:
1.1.1.300x600mm白色玻化砖、600x600mm白色防滑地砖、水泥、砂子、108建筑胶、
10x10mm镀锌钢丝网;
1.2.施工机具:水平运输手推车、水准仪及放线工具、水桶、铁锹、扫帚、大铲、橡
皮锤、手工錾刀、电动磨石子机、靠尺、钢尺、白线等。
1.3.作业条件:
1.3.1.现场二次结构在卫生间及厨房地面、墙面防水已完成,试水试验验收合格,防水保护层已完成;墙面底层水泥砂浆已抹完,贴砖前墙面及地面已完成毛化处理。
1.3.
2.施工机具、运输设备应备齐,并运行正常。
1.3.3.铺贴面砖前要对面砖放入清水中进行浸泡,浸泡时间到面砖不冒泡为止,且不得小于2h,之后取出阴干备用,阴干的时间按温度而定,一般为半天左右,以砖表面无水膜又有潮湿感为准。
2.操作工艺
2.1.施工部位:室内卫生间、室内厨房。
2.2.贴墙面砖工艺流程:
现场放线→做定位标志快→铺贴墙面砖→墙面砖擦缝→养护→验收
2.2.1.现场放线
在清理干净的找平层上,依据室内50标高控制线,找出标高,按贴砖面积,贴砖面积,计算纵横的皮数,用水平尺找平,并弹出玻化砖的水平控制线。
纵向不足整块部分,留在最下一皮与地面连接处。
2.2.2.做定位标准块
可以用若干废砖块,上下用托线板画线板挂直,作为粘贴厚度的依据,横向每隔1.5m左右做一个标志快,用靠尺校正平整度。
在门洞或阳角处如有阴三角镶边时,则应将尺寸留出先铺贴一侧的墙面,并用托线板校正靠直。
如无镶边,则双面挂直。
2.2.
3.铺贴墙面砖
按地面水平线嵌上一根直靠尺,用水平尺校正,作为第一行玻化砖水平方向的依据。
镶贴时,玻化砖的下口坐在直靠尺上,这样可防止玻化砖向下滑移,以确保其横平竖直。
墙面与地面的相交处用阴三角条的位置留出后,方可放置直靠尺。
镶填玻化砖从阳角处开始,并由下往上进行。
铺贴用1:2水泥砂浆,为了改善砂浆的和易性,便于操作,可掺入不大于水泥用量15%的石灰膏,用铲刀在玻化砖背面刮满刀灰,厚度5~6mm,最大不超过8mm,砂浆用量以铺贴后刚好满浆为止,贴于墙面的玻化砖要用力挤压,并用铲刀木柄轻轻敲击,使其平齐;若低于标志快时,应取下玻化砖,重新抹满刀灰再铺贴,铺贴时要保持与相邻玻化砖的平整。
如因玻化砖的规格尺寸或几何形状不等时,要求上口成一直线。
上口如没有压条,要用一面圆的玻化砖,阴角的大面一侧也用一面圆的玻化砖,这一面的最上面一块要用二面圆的玻化砖。
铺贴时,在有脸盆镜箱的墙面,要按脸盆下水管部分中,往两边排砖。
制作非整块砖时,可先用所需尺寸并进行划痕,用合金錾手工切割,折断后在水磨石上磨边。
如墙面有预留孔洞,要将玻化砖按孔洞尺寸与位置用陶瓷铅笔划好,然后将玻化砖用切砖刀裁切或用胡桃钳,钳去局部;亦可将玻化砖放在一块平整的硬物体上,用小锤和合金钢钻子轻轻敲凿,先将面层凿开,再凿内层,凿到符合要求为止。
2.2.4.墙面砖擦缝
墙面砖铺贴完成后进行质量检查,用清水将玻化砖表面擦拭干净,接缝处用于玻化砖相同颜色的白水泥浆擦嵌密实,并将玻化砖表面擦拭干净。
全部完工后,要根据不同污染情况,用棉丝或稀盐酸刷洗,并立即用清水冲洗。
2.3.贴地面砖施工工艺
现场放线→做定位标志快→铺贴地面砖→地砖擦缝→养护→验收
2.3.1.施工放线
为保证地砖铺贴质量,避免成品保护中的二次污染、破坏,本工程要在卫生间顶棚及墙面砖全部安装、镶贴成活验收合格后进行。
铺贴前同镶贴墙面砖,先进行防水找平层面层的清理,再进行施工放线,根据卫生间、厨房尺寸及墙面砖立缝排砖块,放出水平、垂直控制线。
2.3.2.定位标志块
根据50控制线,定出地面砖标高控制线,根据设计要求,室内卫生间及厨房比室内地面低20mm,并从门口向地漏找2%的坡,以此放出标高控制线。
并间隔1.5m定出标志块,根据现在标间卫生间大小,在卫生间中间定为一道标志块即可。
2.3.3.铺贴地面砖
根据地砖水平控制线、标高控制线铺贴防滑地面砖。
同镶贴墙面砖,铺贴用1:2
水泥砂浆,用铲刀在防滑地砖背面刮满刀灰,厚度5~6mm,最大不超过8mm,砂浆用量以铺贴后刚好满浆为止,贴于地面的防滑地砖要用力挤压,并用橡皮锤轻轻敲击,使其平齐;若低于标志快时,应取下防滑地砖,重新抹满刀灰再铺贴,铺贴时要保持与相邻防滑地砖的平整,并保证整体的排水坡度。
2.3.4.地面砖擦缝
地面砖铺贴完成后进行质量检查,用清水将防滑地砖表面擦拭干净,接缝处用于防滑地砖相同颜色的白水泥浆擦嵌密实,并将玻化砖表面擦拭干净。
全部完工后,要根据不同污染情况,用棉丝或稀盐酸刷洗,并立即用清水冲洗。
3.质量标准
3.1.主控项目:
3.1.1.钢筋植筋深度不小于10d;箍筋弯钩保证10d且平行,平齐,135°弯钩准确。
3.1.2.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形状、尺寸、数量符合设计要求。
3.1.3.漏浆:模板与墙柱混凝土表面的接缝贴海绵条,采用硬拼缝。
梁头模板均采用
企口,在接缝处贴海棉条。
3.1.
4.普通混凝土的原材料、外加剂、掺合料、配合比、塌落度及初凝时间必须符合
设计要求和施工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出场合格证、试验报告,开盘鉴定和外加剂效果试验并对搅拌站料场、料库进行核对。
3.1.5.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混凝土抗压实验报告。
3.2.一般项目
3.2.1.模板接缝宽度不得大于1mm。
检查方法:观察和用楔形塞尺检查。
3.2.2.模板接触面清理干净,并采取隔离措施。
检查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3.2.3.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等缺陷。
3.2.
4.允许偏差
4.应注意事项:
4.1.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4.1.1.墙体预留洞口加强筋位置尺寸不符合要求:应在绑扎前根据洞口边线将加强筋
位置调整,
4.1.2.4.1.4剪力墙水平筋锚固长度不符合要求:认真学习图纸。
在拐角、十字结点、
墙端、连梁等部位钢筋的锚固应符合设计要求。
4.1.3.标高不准:用水准仪控制模板上皮标高,确保模板上下口标高。
4.1.4.严格控制标高,操作前放置标高控制线,操作中及时拉线,找平;
4.1.
5.4.1.2 振捣不实:振捣时严格按操作工艺,不得漏振;
4.1.6.4.1.3养护不好或抹压时机过晚,破坏了水泥硬化,过早拆模,破坏了表面混
凝土强度,施工中严格掌握抹压时间,及时养护,要结合现场情况合理控制拆模时间。
4.2.成品保护
4.2.1.对已放好的线要做到不使其偏离原有尺寸。
4.2.2.在窗口上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方可拆模并及时进行养护。
4.3.安全与环境保护措施:
4.3.1.操作过程中涉及脚手架作业必须符合安全技术要求,必须经培训合格,持证上
岗。
架子必须经相关安全部门检验合格。
4.3.2.施工时必须按要求正确佩带安全帽、安全带,且防护用品必须合格。
4.3.3.施工垃圾要集中堆放,分类分拣,严禁将垃圾随意堆放或抛洒。
4.3.4.清理现场时,严禁将垃圾杂物等随意堆砌在施工现场,以防造成粉尘污染。
4.3.
5.施工现场严禁随地大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