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议论文800字:孝在我心中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孝”做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影响着每一位炎黄子孙。
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字经》里有一句“香九龄,能温席”。
说的是汉代因孝敬长辈而流传千古的小黄香。
他九岁丧母,这使他更懂得了孝敬长辈。
夏季,他帮父亲把床席扇凉,赶走蚊子;冬季,他用自己的身体把父亲的床席睡暖,再让父亲睡到床上。
小黄香学习刻苦勤奋,当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相传在汉代有一个叫郭巨的人,家里有一个九旬的母亲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
因为家庭贫困,他只能选择赡养母亲或孩子。
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郭巨和他的妻子连夜将孩子抱到山里,埋于山中。
百善孝为先,历朝历代像小黄香和郭巨这样的孝子不计其数。
我们对“孝”并不陌生,似乎从懂事起,我们就常听长辈们教育道:“要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孩子。
”可事实并非如此。
上小学时,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帮父母洗脚。
可现在的孩子多为家中的“小皇帝”,家长也不愿让孩子受累。
仅仅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个字应付作业罢了。
不但是孩子,歌曲《常回家看看》更是体现了现在人们的生活特点。
不停的找个种不回家的理由,空巢老人变得越来越多。
老人们不图儿女回家做很多事,只希望儿女们回家看看。
前段时间电视上常播放这样一个广告:一位老母亲忙碌了一天,做了一桌饭菜,满心欢喜地等儿女回家吃饭。
可她却陆续接到家儿女的电话,都说有事,不能回家吃饭。
老人放下电话,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直到深夜……
随着科技的持续进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却逐步被人们淡忘了。
我不由得问:“这是怎么了?”
现在,我们不需要孩子像小黄香一样为父母温席,也不需要成年
人像郭巨一样为母埋儿。
那是不是说,我们能够把“孝”抛弃了?
不!不是的!孝不只表现在这两处。
孩子听从父母,少让父母操心;大人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常回家陪伴父母……都是孝的表现。
为人父母更应该孝顺于自己的父母,不能总为自己找任何不回家
的理由。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赡养父母,常回家看看,不
但仅仅仅尽孝,更是给孩子做出榜样。
若连大人都不尽孝了,孩子念再多的“香九龄,能温席”也是无
用的。
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孝敬父母。
“孝”在中华大地上存有了五千年,我们都应该发扬和传承下去,不能让“孝”消失在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