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塑胶跑道项目施工方案

塑胶跑道项目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一、总体概述:施工组织总体设想、方案针对性及施工段划分A、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工程。

2.工程地点:学校内。

透气型塑胶环型跑道基础及面层、人造草皮足球场基础及面层建设。

4.工期:120日历天。

5.工程质量:合格(多项指标优良)。

B、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1.《工程招标文件》。

2.有关技术规范及标准(1)《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2)《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3)《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5)国家体育总局《400米竞赛田径道面质量检验评定标准》;(6)《1998年田径竞赛规则》;(7)《塑胶跑道》(GB/T14833-93);(8)《竞赛用田径场地合成面层标准》(1999年5月22日)(9)《田径场地设施建设标准管理方法》(1999年9月2日)(10)中国田径协会《田径场地合成材料面层验收办法》(1999年9月1日)(11)《IAAF田径场地设施标准手册》;(12)其它有关规范及标准。

C、施工准备(一)施工条件准备施工前积极主动与贵校联系,了解贵校相关部门在施工期间可提供的条件,如施工用地范围、水电供应、可提供的临时设施等,以确保前期工作顺利进行。

(二)施工技术准备1.认真学习、熟悉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力求将图纸中的问题解决在施工前,同时制定工程质量,试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等有关规定,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2.编制和审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预算。

3.根据设计图纸,详细计算工程量,计算材料用量,编制材料供应计划。

4.制定机具、材料、物件加工委托计划,保证工期进度的需要。

5.根据贵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修订施工平面布置。

(三)施工测量准备1.由公司工程技术负责人带领测量人员与建设单位、测绘单位共同到现场交验测量控制点和场地中心控制桩。

交验时,除现场交接外还要有文字资料,应做到图纸上标注桩位、设计数据、地面上实际桩位三者吻合,采取措施对现场所交桩位进行保护。

2.根据交验控制点,结合施工需要布设临时控制点,控制点间距保持在15~20 m。

临时控制点应设在使用方便,易于保留的地方,并挖坑浇筑混凝土,中间埋入一端锯有十字标志的钢筋桩。

临时控制点与交验控制点之间,应使用S3水准仪往返观测,闭合差控制在±12L mm之内(L为公里数)。

(四)施工现场准备1.根据贵校指定的水源和电源,结合现场的生产及生活用房等临时设施,确定施工现场电源、水源的分布位置,架设水电线路。

现场电源统一配置接电箱,施工用水采用一寸半水管。

生产及生活排水,在施工场地四周设临时排水明沟,就近排水已接入场院内的主管内。

2.注意环境卫生和现场整洁,做好施工便道和现场的排水管道,力争达到市级文明工地标准。

二、施工进度计划和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A、施工进度控制措施(一)工期管理目标工期目标:120日历天。

(二)组织措施1.接到中标通知后,立即在业主、监理工程师规定的时间内将人员、设备按计划全部到位。

2.认真熟悉施工规范和合同条款,明确承包人义务和责任,全面完成组织准备工作,立即认真进行施工技术准备,搭建各类必须的临时生产辅助设施,保证在投标文件规定的开工日期前完成所有准备工作。

3.承担该工程的项目经理常驻施工现场,如有特殊情况须临时离开现场时,事先征得业主及现场监理的同意后并妥善安排好现场工作才能离开。

4.本工程将按我公司较成熟的项目法管理体制,实行项目法施工,建立项目责任制,对本工程行使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实施、监督六项基本职能,根据业主的使用要求及各工序施工时间,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形成各分部分项工程在时间、空间上充分利用而紧凑搭接,打好交叉作业仗,从而保证工程的施工工期。

建立施工工期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针对主要影响工期的工序进行动态管理,应用PDCA循环,找出影响工期的原因,决定决策,不断加快工程进度。

(三)技术措施1.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按照工序、工艺合理划分施工段,根据互不干扰的原则组织流水施工作业。

2.采用动态施工计划网络管理,明确进度管理目标,优化网络设计,并在施工过程中实行周、日跟踪落实,并根据实际施工状况不断修正与完善。

3.充分利用现场材料堆放、料库,加强材料周转。

4.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充分发挥专业施工企业的优势。

5.严肃施工纪律,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的各分部分项施工方法及进度计划,确保各分项工程,尤其是关键工序做到切实有效地按施工进度计划的工期要求逐步逐项实施。

(四)计划保证采用施工进度总计划与月、周计划相结合的各级网络计划进行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与管理。

在施工生产中抓主导工序、找关键矛盾,组织流水交叉,安排合理的施工程序,做好劳动组织调动和协调工作,通过施工网络切点控制目标的实现来保证各控制点工期目标的实现,从而进一步通过各级控制点工期的实现来确保工期控制进度计划的实现。

⑴施工技术组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要求,认真做好月、旬、周的材料、机具需要量计划,紧俏产品提早订货,及时安排材料、机具进场。

⑵认真进行工期计划交底,并将短期进度要求在宣传栏中予以公布,明确提前或延误工期的奖罚办法,各工序各班组都应有明确的施工期限和责任范围。

⑶各分管施工员应及时落实各项施工准备工作,详细记录各作业班组施工进度情况、工人出勤情况和工作条件,以日报表形式报至和施工技术组长,由统计员进行汇总并在实际进度一览表中予以标记。

⑷加强施工现场调度工作,施工技术组长每周作一次施工进度定期检查,组织班组长以上的管理人员例会,听取班组长及各专业施工员对施工进度情况的汇报和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合理调整施工工作面、施工顺序和施工机械使用,当场审议各班的进度情况,当场兑现奖罚措施。

根据施工过程的具体性和施工进度计划要求,检查进度滞后工序与计划主导工序的影响情况,重新调整进度计划或采取工种支援等办法调整施工力量,以保证关键线路上各工序按计划的持续时间完成,从而保证工程竣工期限,实现工期控制目标。

⑸精心安排工序搭接,组织有节奏流水施工,形成工序的搭接,为各工种赶工施工提供必需的工作面。

(五)制度保证建立生产例会制度,利用动态管理实行三周滚动计划,每星期设一次例会,检查上一次例会以来的计划执行情况,布置下一次周会前的计划,对拖延进度计划要求的工作内容找出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计划完成。

举行与监理、建设、设计等部门的联席办公会议,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六)实施阶段动态管理的控制手段施工阶段进度计划的动态控制,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在施工进度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施工技术组长经常性地、定期地收集现场施工进度信息,画出条锋线,并不断地将实际进度与设计进度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实际进度是提前、还是拖后,否是与计划相符,一旦发现进度偏差,首先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并系统地分析对后续工作将会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修改措施,保证项目最终按预计工期实现。

施工进度计划动态控制主要任务,一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分析进度执行过程中有关资料,明确地反映施工进度状况,进行必要检查和监督;二是通过施工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为计划调整以及如何加强进度控制提供必要的依据。

施工进度计划调整方法:由于本工程进度各工序间的罗辑关系衔接紧密,采取通过改变施工活动持续时间来实现,这时通常需要改变施工工时的消耗和施工方法,增加施工机具和人员等。

B、施工进度计划表(详见附后表)三、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一)地基处理根据田径场设计标高要求,挖去余土,清除草根。

然后用推土机平整场地,并用15吨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压实密度不低于93%。

在碾压之前,除进行实测标高外,还须对原地基的稳定性和强度进行测试。

如发现软土基,要及时处理,以防止以后基础下沉、开裂等现象。

(二)排水沟为防止下雨对场地的影响,排水沟应尽早施工,以便及时排水。

1.开挖根据招标文件提供的施工蓝图,用全站仪精确地将运动场坐标测放到地面,用中心桩和附桩加以控制。

按照排水沟的沟底宽,并考虑到沟深和土质的放坡系数,确定沟槽的灰线宽度。

在开挖沟槽之前,必须请甲方或监理单位的代表到现场,了解清楚所挖沟槽位置,有无地下管线、电缆等设施,以及埋深尺寸,以便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

根据沟槽开挖深度和现场土质状况,确定开挖方法,当下一步工序不能连续作业时,沟槽应预留20 cm土层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工时再挖,在进行垫层施工之前,应请甲方代表或监理验槽。

开挖沟槽质量要求见下表。

沟槽允许偏差2.砌筑(1)碎石垫层:选用材质均匀、未风化的石料,碎石粒径采用10~50 mm且级配良好。

摊铺后用蛙式打夯机压实,外观平整,无松动和波浪现象。

(2)混凝土基础:可不设模板浇筑,用平板震动器拖平或木盒拍平,并人工用抹子抹平以利流水。

(3)砌砖:应用水泥砂浆砌筑,平铺浆,竖缝砖头挂浆的挤浆法砌筑务使砂浆饱满并顺手刮平外溢砂浆,用原浆勾平缝。

(4)回填:回填土用手锤击实,避免压路机损坏排水沟。

(5)盖板在施工初期即应及时预制,预制地坪宜用水泥砂浆抹平(下垫石砂3~5 cm)或采用加工厂预制。

3.外接整个场地的排水系统,通过转接井用φ500水泥涵管或PVC管分别接入校园雨水管道系统。

(三)二灰结石垫层1.材料质量要求(1)对二灰结石配料需经甲方代表和监理工程师一致认可。

石灰采用三级以上的石灰,钙、镁含量大于70%,剔除未消解的石灰块,熟石灰含水量宜在20%左右,既不松散飞扬又不结块成团。

(2)碎石无风化、无杂质,压碎值不大于30%,最大粒径不应超过70 mm,颗粒组成符合规范要求的级配范围。

2.材料配比石灰:粉煤灰:碎石= 10:17:73。

3.场外拌和(1)预拌二灰,石灰、粉煤灰按规定配比拌和三遍以上,使色泽均匀一致,拌和充分。

(2)二灰、碎石按规定配比干拌三遍再加水湿拌三遍,裹握充分、色泽调和、无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3)二灰、碎石混合料要及时摊铺碾压成型,时间不宜超过三天,否则测试后确定加生石灰量重新拌和。

4.摊铺(1)洒水湿润下层表层,再摊铺二灰结石。

(2)混合料装车时,应控制每车数量基本相等。

(3)根据每车混合料,摊铺面积的大小,石灰画好方格网,混合料一次到位,减少二次搬运。

(4)人工配合推土机摊铺,摊铺虚厚为设计厚度的1.15倍。

(5)摊铺时一次到位,减少“梅花”、“砂窝”等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的出现,一旦出现需要及时处理。

(6)离析现象特别是局部粗集料窝和粗集料应该铲除,并用新混合料填补或补充二灰混合料重新拌和。

细集料集中应挖除或添加碎石重新拌和。

(7)摊铺时要控制好宽度、厚度、平整度、横坡、高程,并符合市政验收规范要求。

(8)尽量采取全幅摊铺和延长摊铺长度,以减少接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