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清生活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1)

分清生活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1)





一、提问导入:
同学们,从古至今,正义人物深受人们的爱戴,正义一直是人们追求和向往的目标,请猜一猜下面语句形容那些人。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元景皓;“秉公执法,铁面无私”-----包拯;“一颗忠心,精忠报国”----岳飞;“见义勇为,勇斗歹徒”------徐洪刚;“惩恶扬善,执政为民”----任长霞。
王亮应该不应该得到这个名额?为什么?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你知道他们身上有什么共同点?你还知道那些类似的人和事?
教师归纳,引出课题:他们之所以被人们赞扬、爱戴,因为他们是正义的化身、正义的象征。我们都愿意生活在一个充满正义的社会里,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清生活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二、自主学习:
1、正义的含义。
2、制度的正义性体现在哪里?
三、合作交流:
1、比赛说出有关正义的词语,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给予学生以鼓励和肯定。
2、划分正义和非正义行为的标准是什么?
3、P10材料,进一步加深对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区分标准的理解和认识。
4、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制度、规律和程序,社会生活将会怎样?
四、生活践行。
完成P11表格的填写并展示答案。

实目标课内检测源自《资源与学案》P5第6题。
课外拓展
某校分配一批优秀三好学生名额,其中有一个是省三好学生名额,按照学校规定综合考试成绩排在前两名的同学有资格获得这个名额。该校校长之子王亮正在该校读高三,为了能在高考中加分,便与班主任商量,将这个名额给了其子王亮。为此,同学们非常气愤,但又无可奈何。
东七初中九年级思品学科教学案设计
课题:分清生活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设计人:
第2周第1课时总计3节课型:新授
授课人:备课组长签字:下组领导签字:
明确
目标
1、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2、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