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B1003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文名称:Outlin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学分/学时: 2.5学分/40学时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适用专业:全院本科各专业建议开设学期:2开课单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本课程通过讲授19世纪中叶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帮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懂得近现代中国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渐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课程讲授内容与基本要求开篇的话(2学时)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课程性质、地位和特点1.回答纲要课课程性质的必要性2.纲要课是以历史为载体的政治理论课3.纲要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4.纲要课的16字特点:寓论于史,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以史育人二、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时期的划分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核心和目标五、教学计划、安排和要求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2学时)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1.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2学时)一般知识点: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后外国对中国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政治控制和文化奴役,了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了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重点:了解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的基本历史过程,认识清朝廷是如何在外来侵略的打击下,不断丧权辱国,使中国的领土与主权不断受到破坏和丧失,中国人民的反抗与斗争精神及其失败的原因。

难点: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一、军事侵略二、政治控制三、经济掠夺四、文化渗透第二节抵御外来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第三节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二、民族意识的觉醒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2学时)一般知识点: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及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了解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史实及其失败原因、经验教训。

重点:洋务运动的起因、洋务派的思想、洋务运动的影响,维新变法的主张及其失败原因、经验教训。

难点:中国社会各派势力对于改变中国命运的认识与行动,认识洋务派、维新派、顽固派和革命派的思想主张与政治行动的意义,了解中国社会是如何艰难地转变与进步的,各种反动势力是如何阻挠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的。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一、洋务事业的兴办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一、戊戌维新运动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2学时)一般知识点:了解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但民主革命的果实很快就被袁世凯篡夺,了解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多次反袁斗争。

重点: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失败原因,袁世凯及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反动统治。

难点: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民主共和制度难以落籍的原因。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一、封建帝制的覆灭二、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19——1949)本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2学时)一、中国所处的时代与国际环境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二、三座大山的“重压”1.外国垄断资本在中国的扩张2.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3.外国资本的急剧膨胀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三、两个中国之命运1.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2.两个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2学时)一般知识点:了解五四运动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作用与意义,认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刻关系,了解五四运动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作用与意义,认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刻关系,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兴起及其失败的原因。

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各种社会思潮与三次思想论争,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兴起及其失败的原因。

难点:五四运动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作用与意义,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刻关系。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二、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2学时)一般知识点:了解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对派是如何建立反动专制统治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武装革命和土地革命的历史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重点:中国共产党的武装革命、土地革命、反“围剿”斗争和红军长征,新民主义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难点:宁汉合流后国民党政权及其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及其性质和意义,长征的历史意义。

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4学时)一般知识点:了解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及相关重大历史事件,如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作用,了解日军惨无人道的野蛮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作出的巨大牺牲与奋斗,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深远历史意义。

重点: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及其主要作战情况,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作用,中国人民遭受深重伤害与英勇的斗争精神,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

难点:正面战场的作战及其作用,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作用。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一、抗日战争的胜利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2学时)一般知识点: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的过程及其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了解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走向失败的经过与原因,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重点:内战爆发的原因,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到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战略大决战广大人民与民主党派的民主运动和反内战运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倒行逆施,政治经济的大崩溃,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新中国的诞生及其伟大意义。

难点:重庆谈判和1946年政协会议的重要意义,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及其原因。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二、国民党发动内战与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四、国民党统治的经济、政治危机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第四节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49——2012)本编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2学时)一、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2学时)一般知识点:了解民主革命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了解和认识建国初期的中国社会性质,了解三大改造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

重点:巩固新生政权与恢复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

难点:巩固新生政权与恢复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一、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工业化的任务与发展道路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2学时)一般知识点:了解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努力及其成就,认识中共在这十年中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失误和纠正“左”倾错误中的曲折,了解十年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