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3期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第123期No.3,2008Journal o f Fuyang Teacher s Co lleg e(Social Science)Sum No.123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探究董红燕1,徐双俊2(1.南通大学法政学院,江苏南通 226019;2.南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通 226019)摘要: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大学生要在创业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离不开良好的自身综合素质,而创业的心理品质显然是影响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成败最重要素质之一,对此,需要我们给与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本文对目前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强调良好的心理要素对成功创业的作用,探索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310(2008)03-0113-03目前,我国培养大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就业压力日趋严重。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第八部分中提到:“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创新就业机制,拓宽就业渠道的重要措施。
作为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社会特殊群体,大学生要在知识经济大潮中创业,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素质的高低,在于是否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
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于大学生个体创业心理素质的提高,对高校就业创业培养模式的新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主要特征创业心理品质就是大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意识特征,是一种综合心理素质。
通过对我校已在创业或曾参与创业的大学生的调查了解,我们发现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具备如下特征:1.狂热中缺乏理性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创业教育”。
1999年3月,由团中央主办的全国高校首届创业计划竞赛轰轰烈烈地展开。
随后,国家教育部宣布大学生、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于是,创业行为不断在大学生中被实践,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潮。
由于对于某些创业神话的过分渲染与炒作,使得整个社会舆论对于大学生创业寄予很大的希望,从而对大学生的选择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发了学生创业的狂热,学生几乎到了人人想创业的程度,在校学生也按捺不住创业的激情,争着要搭上创业这趟列车,对创业的期望值很高。
然而,他们在心理上没有做好创业的准备,普遍意识不到创业起步的困难和创业风险的压力,把创业想象化,简单化,缺乏理性,存在仅以市场为导向的创业倾向,忽略了自身的成本优势和创新意识的发挥,甚至有的大学生动机不端正、金钱至上、贪婪自私,一遇诱惑便把握不住自己。
2.自信中缺乏耐心大学生是拥有较多知识技能的年轻群体,他们朝气蓬勃,对创业前景充满了信心,表现出一定的自信。
认为自己学历高,具备高水平知识技能,会有敏锐的商业嗅觉,但由于无创业经历,对于创业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困难估计不足,作决策时全凭直觉,盲目的选择最终导致或退缩或失败的结果也不足为奇。
可大学生们一旦面对失败就缺乏耐心,只要有一个困难不解决,一个障碍迈不过去,就会前功尽弃。
大学生这种创业心理促使了一些泡沫公司的产生,一遇到什么风吹草动,这些公司就会如建在沙滩上的高楼,说垮就垮,烟消云散。
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说,必须有耐心直面困境,敢于与困难“接吻”。
收稿日期:2008-02-22作者简介:董红燕,女,南通大学法政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教学工作;徐双俊,男,南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
・113・3.创新中缺乏经验优胜劣汰的社会竞争现实使大学生创业实践全过程中必须求新、求异,大学生创新性特征在创业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确实增加了创业实践活动的社会效益。
可如今也存在的各种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案例和创新受挫的情形,原因是大学生们虽有创新精神但缺少经验,对行业的运作规律、要求、技术、管理都不太熟悉,这也只能说是一种新生事物在开始出现时与周围环境发生的不相适应的碰撞,所以要想办法转变思路,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加快创业这方面的实践研究和指导,为大学生创业方面提供咨询和信息指导才是正道。
4.诚信中缺乏魄力市场经济已进入诚信时代,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形态,诚信日益成为企业立足之本与发展的源泉。
在大学校园就受到诚信教育的学子们深知创业者的这种心理品质决定着企业的市场声誉和发展空间。
然而,在创业界,往往是机会与风险并存,想要在竞争激烈、机会稍纵即逝的商海中勇力潮头,大学生创业者除了诚实可信还必须要有魄力,敢于抓住商机,即使没有十足把握,也应果断地尝试。
有的大学生自卑胆怯、患得患失,不愿为也不敢为,缺少这种应有的胆量和能力,严重阻滞了创业向成功的方向发展。
二、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对成功创业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创造性活动的心理结构是十分复杂的,任何一项创造性活动都有多种心理因素参与。
根据近代心理学所研究个体的心理现象,我们将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分为以下三种:(1)正确的动机、坚定的信念,(2)鲜明的个性,(3)良好的创业意识,三方面如同创业大厦的基石,它可以奠定创业基础,支撑创业人生,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也是创业成功必须的心理特质。
1.正确的动机、坚定的信念是创业成功的前提创业动机、坚定的信念是创业行为的发动机,它是推动个体或群体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的内部动因,是使主体处于积极心理状态的一种内驱力,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倾向性、主观能动性,这也是创业行为产生的前提。
创业动机、信念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能直接引导创业,激发潜能,拓展潜能和实现潜能,进而帮助个体获得事业上的成就和巨大的财富。
正确的创业动机、坚定的信念一是要有巨大的创业热情;二是能抵制各种诱惑,清除内心障碍;三是要有合理明确的创业目标。
大学生只有努力端正创业动机、坚定创业信念,才能正确调控大学生的创业过程。
所以,正确创业动机、信念的培养是创业教育关键的内容之一。
2.完善的个性是创业成功的关键个性,指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创业的个性特征主要包括:自觉性、领导气质、抱负水平、自信心、充沛精力、自我激励、心理调适、合作意愿、创新精神等,涵盖了人的性格、情绪、意志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完善的创业个性则是创业成功的守护神,大凡创业成功者,一般都有鲜明完善的个性品质。
从内涵与外延相结合的角度看,可使创业者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求得最佳平衡。
现代大学生只有具备完善的个性,才能担当创业重任,为国家做贡献,为自己谋出路,努力进取,不断追求,造就壮丽的创业人生,在知识经济时代真正创业成功。
3.良好的创业意识是创业成功的保证意识是行动的指南,要创业就得从具备创业意识入手。
所谓创业意识是指创业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倾向,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集中体现了创业素质的心理性质。
当今大学生创业不在是经商的简单重复,而是凭惜大学生的兴趣、智慧、胆识和理想去开创能发挥个人所长的事业,而这种兴趣、智慧、胆识和理想的核心正是创业意识,是创业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创业意识是大学生创业过程的内在调控器,是一种对人生奋斗目标锲而不舍的追求。
创业意识水平高者能充分利用挑战和机会甚至能在这些基础上进行创造,能积极参与一个正在飞速发展的世界。
为此,我们要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做好创业的意识准备,开拓进取,有所作为。
应该看到,当创业意识成为一种社会氛围、一种社会共识的时候,经济社会的发展将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如何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1.建构创业素质教育体系,端正动机、坚定信念。
建立创业素质教育体系,把创业素质教育纳入大学生素质教育三大课程体系。
首先,应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
大学生选择创业时有的优先考虑的是个人需要与兴趣志向的满足,有的是追求自我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的是为了累积物质财富,展示并提高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其中不同创业价值的动机、理念,体现了不同的人生目标。
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全面解决大学生的价值困惑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高尚的情操,提升大学思想道德和人文社・114・会科学水平。
并使学生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创业,积极主动的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建设、国家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作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课程传授心理知识,让学生学会和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技巧与方法,将心理知识内化为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帮助他们端正对创业的认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感,克服创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增强创业心理的自我调适能力,使相当部分大学毕业生成为自己和他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再次作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教育的重要内容。
可以通过创业理论教育使学生明确创业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就业创业理想教育端正创业目标。
可以说创业目标就是人生目标的浓缩,也是人生理想的现实体现。
高校应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创业教育,使大学生树立创业理想,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使他们愿意创业、乐于创业,从而将创业理想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创业实践,使学生端正创业动机,坚定创业信念。
2.建立创业心理训练体系,培养学生完善的个性品质。
心理训练是一种要求个人充分发挥自主性的自我改变历程,通过训练将使个人对自己有更真实的了解、更恰当的引导和更主动的控制。
也就是让一个人自己掌握自己,而不是被环境、习惯和以往经验所控制。
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过程,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
一是通过心理测试来引导大学生了解并塑造他们的创业个性。
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个性的发展起着调节平衡的作用,培养完善的创业个性品质就是针对大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以多种形式给予他们适当的个性化指导,使创业个性作为实践主体的调节系统,启动、支配和协调实践主体的创业能力,并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而帮助大学生更加准确和自信地参与创业竞争。
二是通过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心理发展问题与创业不良心理问题作理论分析和实际指导。
如个别咨询、团体辅导活动、心理行为训练等,辅之以各种心理疗法,运用科学的测量方法,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这样可以指导大学生学会以适当的方式排遣内心的不良情绪,学会自我调适内心平衡,帮助大学生在创业教育或创业实践的过程中解除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协助大学生改进不合理的认知模式,确立辩证的思维方式,维护和增进学生创业心理行为的健康发展,构建完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