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构造知识点上册

汽车构造知识点上册


汽车构造知识点上册
定量地向喷油器输送高压燃油。直列柱塞式、VE 型分配泵 第六章 1、进排气系统:排除汽缸内燃烧后的废气,并向汽缸内尽可能多地充入新鲜气体,为实现热功 能转换提供物质基础。
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废气再循环技术(EGR) 汽油机采用量调节(进入气缸的混合气量);柴油机采用质调节(燃烧室的燃料量) 2、增压系统的作用、分类及基本工作原理 作用:在进气过程中预先把空气压缩,然后再供入汽缸,以此提高进气密度,增加进气量。 分类:机械增压、废气涡轮增压、气波增压 原理:利用排气时的能量做动力源,将废气引入涡轮机。废气驱动涡轮机旋转,由此驱动与涡 轮机同轴的压气机。(低速增压效果差,所以常搭配机械增压) 增压原理:空气流速加速,进入进气管后减速增压。 2、EGR 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将排气中已燃烧的部分废气,再次引入到进气管,随新鲜气体一 起进入气缸参与燃烧的过程。 由于废气中含有大量的 CO2 与 H2O,此两种物质不燃烧但吸收了大量的热,就是气缸中混 合气的燃烧温度降低,从而抑制 NOx 的生成。 第七章 排放 1、主要有害排放物:CO、HC 与 NOx,柴油机再加上微粒与烟度。这些与发动机混合气的形 成及燃烧过程有关。 2、净化装置(将有害气体转换为无害气体:CO2、N2、H2、H2O):催化转换装置、三效催化转 换装置(带有氧传感器)、低温 HC 排放净化装置等等 3、对于柴油机,NOx 主要用 EGR 解决,NOx 用后处理装置(NOx 的催化还原装置(尿素氨气选 择还原法)+CO、HC 的氧化装置) 第八章 冷却系统 1.冷却系统的组成及功用(分为风冷与水冷,轿车发动机多采用水冷) 作用:使发动机在所有工况下都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 组成:水泵、节温器、散热器、冷却风扇、水套(水冷);风冷 2、暖风系统,也就是一个热交换器:吹过暖风机芯的空气被冷却液加热后,一部分送到风窗玻 璃除霜器,一部分送入驾驶室或车厢。 冷却液:水与防冻剂的混合物。 3.冷却系统冷却强度的调节方法 1、改变过散热器的空气流量:百叶窗开关调节;冷却风扇运行状态 2、改变通过散热器冷却水流量:节温器控制冷却液流动路径的阀门(大小循环) 小循环(冷却液温度较低):冷却液不流入散热器,经水泵直接流入机体或气缸盖水套 大循环(冷却液温度达到规定值):经散热器,再经过水泵,回到发动机 节温器就是靠石蜡的熔化与凝固来实现对散热器管道的开关 第九章 发动机润滑系统(应该考 2 的填空吧) 1.润滑系统的组成及功用 作用:供给机油到各零件摩擦表面,减少摩擦磨损、清除磨屑、冷却摩擦表面、提高密封性、 降低功率消耗 组成:机油泵(保证机油在润滑系统中循环流动)、机油滤清器(滤除机油中的金属磨削屑、 机械杂质与机油氧化物)、机油冷却器、集滤器等。 2.发动机中几种主要的润滑方式与润滑部位 压力润滑(主轴承、连杆轴承、凸轮轴承)-机油(润滑、冷却、清洗、密封、防锈)
汽车构造知识点上册
3.配气定时(配气相位定义):以曲轴转角表示的进、排气门开闭时刻及其开启的持续时间。 4、可变配气定时机构的工作原理 P83 图 3-6
进气门早开:进气时,进气门能有较大开度,减少进气阻力 进气门晚关:利用气流的惯性,继续进气增加进气量;同时减少进气过程的功率消耗 排气门早开:此时气缸内有较高压力,使废气能以瞧很高的速度排出 排气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关:利用废气流动的惯性,在排气迟后角继续排气。 4.气门重叠角:进排气门同时开启 5.气门间隙:发动机在冷态下,气门关闭时,气门与传动件之间的间隙。(发动机工作时,气门及 传动件都会受热膨胀伸长,若不在冷却时,留有间隙,会破坏气门与气门座之间的密封。间隙过 小不能消除以上弊病;过大,气门与传动件之间会有撞击与响声) 6.气门组与气门传动组的主要零件 气门组:气门、气门座、气门弹簧、弹簧座、锁片、气门导管 P89 图 3-17 气门传动组:凸轮轴、正时齿轮、挺柱及导管、推杆、摇臂、摇臂轴。 第四章 1.汽油机燃油系统的作用及组成 作用:按发动机不同工况要求,向发动机供给一定数量、雾化良好的汽油,以便与一定数量 的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 组成:油箱、油泵、滤清器、油管、压力调节器、喷油器、燃油分配管 2.过量空气系数:
汽车构造知识点上册
知识点
上册(第六版)
总论 1.汽车总体构造:
发动机:机体,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油供给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点火系统,启动 系统,增压系统。
底盘:传动系统(离合器,变速器,分动器,万向传动装置,减速器,差速器,半轴),行驶系统(承 载式车身,前悬架,后悬架,副车架,前轮,后轮),转向系统(转向器,转向传动装置),制动系统(前轮 制动器,后轮制动器,驻车制动装置,控制装置,传动装置,供能装置)
车身: 电子设备: 2.驱动附着条件: 驱动条件:汽车发动机的扭矩(功率)足够大,能克服汽车行驶的各种阻力,如滚动阻力,加 速阻力,传动阻力,空气阻力与坡道阻力等。 附着条件:汽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于或等于汽车的驱动力。即车轮在路面上不打滑。 汽车行驶的驱动与附着条件就是附着力大于或等于驱动力;驱动力大于或等于行驶总阻力 第一章 1.内燃机基本术语:P16 工作循环(进气、压缩、做功、排气),上、下止点(活塞与曲轴回转中心最远、近处,速度 为 0),活塞行程,气缸工作容积,内燃机排量,燃烧室容积,气缸总容积,压缩比(气缸总容积/燃烧 室容积),工况,负荷率 一些计算公式 2.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 P18: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过程说明 3.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与汽油机的比较 P20:1、进气为纯空气(汽油机就是汽油与空气混合 物) 2、压缩比大 3、做功没有火花塞靠自燃(汽油机火花塞点火) 第二章 1.发动机机体组的作用及其主要组成部分 P44 图 2-19 作用:发动机的支架,就是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与发动机各系统主要零部件的装配基体 组成:机体、气缸盖、气缸盖罩、气缸垫、主轴承盖、油底壳 2.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及其主要组成部分 作用:将燃气作用在活塞顶上的力转变为曲轴上的转矩,输出机械能。 组成:活塞组(活塞裙部加工为椭圆,长轴与活塞销孔轴线垂直;活塞做成上小下大的圆锥 形。因为加热膨胀量不同)、连杆组与曲轴飞轮组 3.曲拐布置与多缸发动机的工作顺序 曲拐:1 曲柄销、2 曲柄臂 2 主轴颈 1 平衡重 工作顺序:P67 见表 4.飞轮的作用:贮存动能、保证曲轴转速与输出转矩均匀、克服短时超载。 第三章 1.配气机构的作用及其组成部分 作用:根据发动机工作顺序与工作循环的要求,定时开启与关闭各进排气门。 组成:气门、气门传动组 2.配气机构的分类 1、凸轮轴下置式、中置式、下置式;齿轮传动、链条传动、齿带传动
燃烧 1kg 燃料实际供给的空气质量 过量空气系数Ф = —————————————————
完全燃烧 1kg 燃料所需的理论空气质量 Ф=1,理论混合气 Ф<1,浓混合气 Ф=1、05~1、15,燃油消耗率最低,经济混合气
空燃比
α=14、8,理论混合气 α<14、8,浓混合气 α>14、8,稀混合气 3.电子燃油喷射系统作用、分类 D 型:以进气管压力与发动机转速作为参数,进气管压力传感器 P115
L 型:以发动机进气量与发动机转速作为参数,空气流量计、氧传感器 P116 M 型:L 型喷射系统与电子点火系统的结合 P119 4.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基本部件与工作原理 部件:燃油供给系统、进气系统、控制系统 第五章 1.柴油机燃油系统的功用及组成(热效率高:压缩比大,膨胀比大) 作用:根据负荷的变化在一定的喷射时刻,按一定的喷射压力与喷射方式,按气缸的工作顺 序,将一定量的清洁的燃油均匀地喷入到各气缸 组成:油箱、滤清器、输油泵、喷油泵(高压泵)、油管、喷油器 2.喷油器与喷油泵的作用及分类 喷油器(喷油量、喷射时刻、喷射规律):雾化柴油,分布到燃烧室。 孔式、轴针式 喷油泵(供油量、供油频率):按照发动机允许工况与气缸工作顺序,按一定的供油规律,定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