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回顾复习、整体感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请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于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是啊,夹竹桃不是最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却是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夹竹桃开花红白相映,景色奇妙有趣,作者之所以回忆、留恋夹竹桃,除了花色奇妙还有什么原因?文中有一句话简练地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把它找出来。
(点评:你很会读书,找得真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看看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有哪两个呢?(板书:韧性、幻想)正是这两个原因,让作者爱上了夹竹桃,也让夹竹桃在作者心中占有了不可替代的位置。
让我们先来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吧。
二、品读课文,感情朗读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再读读画的句子,看看自己从中体会到什么,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感受。
(一)、感悟夹竹桃的韧性1、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这也是一种美德。
谁先起来说?2、交流:句子一: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1.“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的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投影显示]请你具体说一说从哪些词里看出夹竹桃的韧性。
生:从“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
多媒体出示这句话,再请学生读。
师:把这句话变化语序,重新出示,“开出一朵,又一朵花败了,长出一嘟噜,又一嘟噜花黄了”,大家看这句话,我这样写行不行?为什么不行?说清楚。
生:写不出花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蓬勃的生命力/不旺盛师:对啊,这是一株生生不息、坚忍不拔的夹竹桃啊。
再读这句话。
生:读。
(相机指导,读的紧一点,开的紧一点)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夹竹桃是悄悄开放的,要想深刻理解这个词,还得结合第三小节,下面同学们读读第三小节。
谁来说说看,院子里的花是怎么开得?生:开得花团锦簇、满院生辉……师:同学们,老师也把这几个词语找出来了,读一个词就应该读出一个词语的味道,指导读。
师:你说院子里的花开的怎么样?生:旺盛/千姿百态/争奇斗艳……师:一边是花团锦簇,一边是悄悄地一声不响;一边是满院生辉,一边是悄悄地一声不响;一边是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一边是悄悄地一声不响。
把这感觉送进去,读出来。
生:齐读、指名读。
师评价:从你的朗读中,我看到了一株默默无闻中透着坚韧的夹竹桃。
同学们,一句朴实无华的句子,经过我们的品味,却感悟到了夹竹桃的默默无闻、生生不息、坚持不懈,这就是品味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句子。
句子二: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1)、在和煦的春风里,许多花都在干什么?生:竞相开放。
争奇斗艳。
师:在盛夏的暴雨里, 许多花——生:东倒西歪。
枝折花落。
师:在深秋的清冷里,许多花——生:纷纷凋谢。
枯黄了。
随着季节的更替,气候的变化,许多花都会不断变化着,凋谢了,而我们的夹竹桃变化了吗?生:无日不迎风吐艳。
同学们,你们看,出示句子引读——在和煦的春风里,百花竞开俏枝头,然而,夹竹桃却在那里——在盛夏的暴雨里,花自飘零水自流,可是,夹竹桃还在那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秋风萧瑟秋雨凉,令人惊叹的是,夹竹桃依然在那里——这就是无日不迎风吐艳啊!此时此刻,你觉得夹竹桃迎风吐出的仅仅是枝头鲜艳的花朵吗?还有什么,还有什么精神在里面?是啊,它吐出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品格,一种顽强不屈、不屈不挠的品质。
“无日不迎风吐艳”换个说法就是(没有一天不开花,每天都开花的意思)既然“无日不”就是“每日都”,那我干脆就把“无日不”换成“每日都”,你们觉得好吗?比较着读读这两个句子,看看为什么不能换?这个句子中有两个表示否定的词,一个是“无”,一个是“不”,像这样的句子叫双重否定句,它的作用是为了加强肯定的语气,来,我们一起读出这种语气。
师:生活中你有每天都做的事吗?生:我每天都吃饭。
我每天都学习。
师:能用“无日不……”说句话吗?生:我无日不吃饭。
我无日不学习。
例:小明是个书迷,他无日不看书。
句子三: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1)、学生交流后点评:春夏秋这三个季节,二百多天,夹竹桃没有一天不在开花,这就是、常开不败始终如一啊!(板书:始终如一)(2)那它陪过哪些花,我们来看第三自然段,春天,它陪过——;夏天,它又陪过——;秋天,它还陪过——。
陪的花多不多?时间长不长?把这种感觉陪的多,陪的长读出来。
同学们,这就叫无不奉陪啊!。
这里又是一个双重否定句,来一起读好这个句子,读出这种肯定强调的语气。
(3)课文第三小节近二百个字介绍了14种花,这14种花开得怎么样?这些花开得这么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却只字未提夹竹桃,作者怎么写了与主题无关的话呢?(对比、衬托)点评:同学们,真有智慧,一下子把季先生的心理揣摩透了,这种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我们可以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刚才,我们一句一句地读,现在我们连起来读,把你的独特受读出来。
师:好一个韧性啊。
“韧”在说文解字中意为“柔而固也”,用现在的话说是柔软而结实、柔中带刚,那夹竹桃的韧性到底指什么?生:旺盛的生命力/花期长/坚韧不拔的精神……三、由物及人1、同学们,王冕爱梅花“只留清气满乾坤”,于谦爱石灰“要留清白在人间”。
季先生为什么会对夹竹桃的韧性情有独钟呢?我想,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2、出示季羡林的相关介绍。
师: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吗?生:我读懂了季羡林先生就像夹竹桃一样充满韧性。
生:季羡林先生没有在文革中倒下,是因为他有着夹竹桃般的韧性。
同学们,正是夹竹桃般的韧性,支撑着他一步步走向成功。
从这平凡的夹竹桃身上,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他借夹竹桃道出了自己的情怀。
这就是板书(状物咏怀)中国有句古话:文如其人,季先生的坚韧与执着,宁静与淡泊,丰富与博大的人格魅力正如富有韧性的夹竹桃,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第四自然段,让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在我们心中留下烙印。
过渡;我们感受了夹竹桃的可贵韧性,让我们跟着季老先生共同走进夹竹桃的幻想世界。
四、感悟幻想1、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另有一番情趣,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的第五小节,找找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想一想是什么原因想起了作者的幻想?原因一: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带着花香读好这个句子,点评:花香袭人浑欲醉啊!原因二: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带着朦胧的美读好这个句子。
3、也许花无意,但是人有情。
朦胧的月光下,鼻中花香浓浓烈烈,眼前花影迷迷蒙蒙,奇妙的幻想就在作者的笔下流淌,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幻想入情入境读一读。
4、指名朗读5、看红色的字和黑色的句子对比,有什么发现?动静结合6、同学们,月光下夹竹桃的黑影本来是平淡无奇的,但是却被季先生写得这么流光溢彩,趣味盎然,除了作者能根据眼前景物展开丰富的联想外,更重要的是先生对夹竹桃有着真挚的情感,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文字。
7、这种由眼前景物物产生联想的写作我们经常会用到,下面让我们也来幻想一下,月夜下的夹竹桃还会引起你怎样的幻想(选择一种句式写一写)我幻想它是,它居然就是。
我幻想它是,我眼前就真的。
我幻想它是,我就真看到。
五、总结全文1、同学们,我们此时再看夹竹桃,它已不再平凡,它可贵的韧性,它给我们带来的奇妙的幻想,都将成为我们的最爱,让我们再来赞一赞夹竹桃(朗读课文的开头与结尾)六、布置作业1、阅读《夹竹桃》原文,进一步感受大师的散文风格。
2. 小练笔。
选择一种与夹竹桃具有相似精神的植物写个片段。
《夹竹桃》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生理和心理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不爱举手回答问题,不积极展示自我。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文本有一定的整体把握,但有一些学生不爱思考问题,没有养成质疑的习惯。
在朗读方面,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学生相对少一些,而且,在朗读方面,女生要比男生更突出一些。
在这节课上,学生表现还比较积极,女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强一些,朗读的更富有情感。
《夹竹桃》效果分析这一节课的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首先,文章思路很清晰,没有多么难理解的地方,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其次,在指导朗读时,学生的进步也很大,学会有意识地抓住关键词来体会文本,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最后,加上对作者的深刻认识,更加明白了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夹竹桃》教材解析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教材《夹竹桃》一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本文语言清新,结构严谨。
作者开篇直抒胸臆,虽然夹竹桃不名贵,不是最美丽的,但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接着作者从花色着笔,细腻描写了红白两种颜色的花融洽地开在一起的情景。
第三自然段中,作者一连列举了春、夏、秋三季的十四种花,一年四季,花开花落的景象,对比衬托出下文中夹竹桃的花期之长、韧性可贵。
第四、五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夹竹桃花开三季、韧性可贵令人钦佩,月光下的夹竹桃夜影参差、花影迷离令人遐想。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与开篇形成呼应之势。
在本节课如何让学生从文字中感悟到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感受到夹竹桃的可爱之处来自于它可贵的韧性是教学的重点。
《夹竹桃》评测练习1.句子练习:找出文章中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找出两句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表达方法。
造句:无……不……无不2.填空:本文作者是被誉为“国学泰斗”的__________,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他许多幻想,他幻想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那么你呢?请你仿照季先生的写法,也来幻想一番:我幻想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夹竹桃》教学反思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教材《夹竹桃》一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如何让学生从文字中感悟到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感受到夹竹桃的可爱之处来自于它可贵的韧性是教学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