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复习案一、知识框架:意识形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内容值观非意识形态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文化可以相互交流、借鉴、融合。
内涵: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一般量,对个人、社会产生深刻影响。
传承性文化继承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文相对独立性文化建设化特点表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等是多样性(形式角度)原因:什怎样对待及其原因么双重性(性质角度)国家、企业、个人怎么做表现形式:传统习俗、建筑、文艺、思想我国的传统文化特点:继承性、相对稳定性、民族性我国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特征)(见证、原因)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文化结晶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即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1、总述①来源(途径)②表现③特点2、对人④优秀文化的影响⑤有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一般3、对经济、政治(具体)什4、对文化自身(3点)么5、对综合国力(2段)要6、对社会发①传统习俗对人们的....影响;传统建筑是.....重要标志;传统思想展对中国人的.....具有深刻影响文我国传统文化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化的作用③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文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化我国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则反。
作的①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民用)文化中华文化族凝聚力。
的作用②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意义(具体)③中华文化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困难、创造幸福生活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见“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从文化的作用角度一一阐述在交流中传播、发展(重要途径、主要手段)怎一在继承中发展(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样般在创新中发展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基础、重要基础发展因素发(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如何进行创新展怎样对待传统文化(态度)文我国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化文化怎样发展中国特4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么走这条路(3大点)二、基础知识(一)什么是文化1、文化的形式:(按内容分)(1)意识形态性质部分: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信仰、思想)等。
(2)非意识形态性质部分:指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道德、教育、文学、艺术等。
2、文化的内涵: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1)是一种精神〈意识〉现象(从本质看)。
(不是物质现象、不是经济、政治现象))①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和物质活动②作为一种精神现象,能够产生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社会(经济和政治)、国家产生深刻影响。
(2)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从产生看)。
(不是自然现象)①宏观上看,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②微观上看,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培养出来的(直接经验)、接受知识文化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间接经验)。
3、文化的特点(1)文化的多样性:①内涵: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世界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也都是通过民族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②表现形式:A、可见诸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能深切感受。
B、a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文化具有多样性原因: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不同,决定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文化是民族的)④文化多样性的意义:A、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B、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怎样理解文化是世界的?①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世界各民族的实践有共性和普遍规律,这就决定了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⑤怎样对待文化多样性?A、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B、要求:a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b、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即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①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不同,决定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尊重文化多样性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①世界各民族的实践有共性和普遍规律,这就决定了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②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属于这个民族,也属于整个世界。
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所以,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在文化交流中,要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才能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文化的传承性(传播与继承)和相对独立性①文化的交流与传播A、文化交流与传播途径a小到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经济、政治、文化活动b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B、文化交流与传播手段(传媒)a发展阶段:口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
)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b大众传媒: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类型: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特点: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主要手段。
能够最大程度的超越时空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什么意义?)①有利于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也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进与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需要;是展示中国人民良好精神风貌和改革开放成果的需要;是增加国家“软实力”,塑造国家形象,促进与各国展开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合作的需要。
②文化的继承A、文化继承的含义: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B、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a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因为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b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因为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的变化,传统文化必须因时而变,发展、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c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文化传承)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③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哲学角度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如同不能简单地把精神文明看作是物质文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一样,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1)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①归根到底的因素:社会制度的更替(经济、政治)。
(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文化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程。
)②就文化自身而言:A科学技术的进步。
B、思想运动。
C教育方式的变革。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代,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③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竞争力备受世界各国关注,教育在文化力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3、文化具有双重性①文化的双重性:从性质上看,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科学和愚昧之别。
②传统文化的双重性传统文化中有积极向上、健康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部分,也有落后的、腐朽的、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部分。
(二)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文化(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总: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用于认识、改造世界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社会(经济和政治)、国家、民族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①文化影响人的途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表现:A、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B、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③特点:A、潜移默化(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是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人们从事文化活动,如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等,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
)B、深远持久(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
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优秀文化对人成长的影响:人创造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塑造人生。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引领人们前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