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授课人:张丽平
学习目标:通过图片和讲解让学生认识到法西斯的残暴,反对战争,维护世界的正义与和平。
一、导入:青山不老人易老,岁月无情人有情。
六十多年过去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应该忘记,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进行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七三一部队在中国进行的惨无人道的细菌试验。
而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一份子,我们更加不能忘记,在德国法西斯种族灭绝的政策下,掩埋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下面的400多万冤魂。
二、课文研析
(一)前言:奥斯维辛,德国法西斯的集中营,60年前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杀人工厂”,今天它还在默默滴着血泪。
男人、女人、老人、儿童,没人能逃脱魔爪,就算幸存下来的,也终日守着痛苦梦魇,无法自拔。
绞刑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炉,还有死难者的声声哀鸣和仓库里的遗物,还在诉说着集中营的惨绝人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和美国名记者罗森塔尔一起,以参观者的身份,悄悄走进奥斯维辛集中营。
老师就是大家的解说员,让我们一起去见证那段可怕的历史。
(二)奥斯维辛之旅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5秒钟之后睁开。
解说:(边放图片边解说)这是一次悲伤之旅。
列车已经缓缓驶入奥斯维辛,今天的我们是参观者。
然而,60多年前,这却是一辆开往死亡的列车。
放眼望去,集中营的周围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电网,壁垒森森,令人毛骨悚然。
可是,即将进入集中营大门,我们却看到了这样的景象:
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先抽学生再问问题)(1)这两段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极为深刻的词语?
(2)怎么理解“最可怕”?
明确:在奥斯维辛大门,我们看到的是一幅怎么样景象?——“绿草如茵,阳光明媚,孩子在追逐游戏。
”一派祥和和安宁。
可是,在作者眼里,这里应该是怎样的景象?——“不该有阳光……百花凋谢的地方”为什么?——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总结:人间地狱就该是灰暗的,不见天日的。
可是,当现实的祥和与安宁与人间地狱搭配在一起时,无法不令人感到可怕。
作者无一句正面控诉,却表达了强烈的愤懑之情。
(3)深入思考:除了这种强烈的反差会让人感到可怕之外,为什么今天的集中营就不该是一幅安宁祥和的景象?
明确:因为,这样会让人们被现实的美好蒙蔽,从而忘记了曾经残酷的历史。
作者在警醒世人,不要忘记历史。
在这片祥和中,我们来到了大门前。
伫立门前,斑驳破旧的大门上写着:“劳动使人自由”。
可是,只有上帝才知道,在奥斯维辛,只有死亡,没有自由。
踏着沉重的脚步,我们走进了曾经的人间地狱。
风在耳边呼啸,我们似乎听到了死难者的声声哀鸣。
然而,事实上,今天的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死难者的喊叫了。
有的只是参观者对死难者们无声的敬意和哀悼。
2、请同学们朗读第7.8自然段。
回答老师问题。
(1)怎么理解“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雏菊花在怒放。
”
明确:毒气室和焚尸炉——纳粹灭绝生命的地方。
雏菊花怒放——生命的顽强与抗争。
讽刺纳粹永远无法阻挡生命之花的绽放,也表达了作者的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行径。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要来看看毒气室和焚尸炉。
(学生小声阅读第9段)看图片。
(介绍头发、金牙、皮肤、骨灰)1944年,这里每天要焚烧6000具尸体,残暴的法西斯分子在焚尸前要敲掉受害者的金牙,甚至尸体本身也不会被放过,毛发被织成袜子和地毯,纹身的皮肤被做成灯罩,脂肪被做成肥皂,骨灰则被卖给农民作为肥料。
数据: 1.4万条人发毛毯——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在该集中营中发现了1.4万条人发毛毯。
7.7吨头发——苏联红军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时,在该集中营发现了纳粹德军没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
步履越来越沉重。
我们来到了女牢房(图片)————灰砖建筑物————长廊(死难者的照片)——地下绞刑室。
3、问题。
(1)为什么“他们表情木然”?
(2)姑娘的梦是什么?能猜猜吗?
(3)对姑娘的描写,用意何在?
(4)怎么理解“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做祷告的地方。
”
是的,够了!这次奥斯维辛之旅不仅是悲伤的,更是悲痛的、残忍的,将让我们永生难忘。
4、刚才我们跟随着罗森塔尔一起走过的这段旅程是不是新闻呢?可是作者为什么在标题中
却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呢?既然没有新闻,却又为何写下这篇新闻呢?
明确:;是新闻。
每个参观者来都会看到同样的东西,得到同样的感受,一样的震惊,一样的窒息,一样的愤怒。
所以,这些都是旧闻了。
写下这篇文章是因为(原文)“作者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不安的心情。
”(什么样的使命感)对死难者的悼念,对纳粹的愤恨,对生者的警示。
不能不向世人报道他所见到的一切。
(三)总结:这篇文章发表于1958年,并获得了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普利策新闻奖。
十四年的岁月长河,流走了数不尽的鲜花和果实,流走了想不完的梦幻和希望,但流不走的是对法西斯暴行鲜血淋淋的记忆,流不走的是作为目击者和见证人的奥斯维辛对未来的昭示。
这里不该再有什么新闻了,新闻不过是过眼云烟,能让历史昭示未来,这难道不是新闻的价值所在吗?
三、结束语
在此,我借用已故著名诗人勃罗列夫斯基的一首小诗来结束今天的课:我的故乡,有百万坟墓。
我的故乡,让战火燃尽。
我的故乡,是多么不幸。
我的故乡,有奥斯维辛。
四、课后思考题。
(正如文中所写,奥斯维辛的惨状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因此,奥斯维辛的悲剧不能再重演了,我们要的是和平、安宁的生活。
然而……) 广岛原子弹爆炸的残核、南京大屠杀的遗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旧迹、伊拉克上空弥漫的硝烟,无不在向世人诉说着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忘记历史就是背叛,以史为鉴,我们才能知兴亡,谋发展。
唯有世界和平,我们人类才能更好地生活下去。
但是,当德国总统勃兰特在犹太人墓碑前深情一跪的同时,日本首相却频频参拜靖国神社,截然相反的态度值得我们深思。
课后把你观点形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