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学校体育学最新精品课件-第一讲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学校体育学最新精品课件-第一讲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本章框架结构图
国外学校体育的
学
产生与发展
校
体
育
的 产 生
我国学校体育的 历史沿革
与
发
展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 的演变
国外古代学校体育 国外近代学校体育 国外现代学校体育发展趋势
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教授方法 运动技能形成的教授方法
重复法 持续法 变换法 循环法
第一节
国外学校体育的 产生与发展
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国民政府时期的学校体育:
1.1912-1913年,壬子葵丑学制衍生出双轨制体育; 2.1923年北洋政府公布《中小学课程纲要》,实现了“体 操科”向“体育科”的转型。
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国民党统治期的学校体育:
1.我国第一部体育学科《课程标准》规范了体育课程; 2.体育实施方案的颁布与教科书的出版完善了学校体育。
国外古代学校体育
斯巴达与雅典的教育是公元前8世纪西方奴隶制国家的 代表。
公元前146年,希腊完全被罗马征服,崇尚雄辩才能, 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受到排挤。
在中世纪宗教神学统治时期,体育几乎完全退出了学校 教育的舞台,体育只能在“骑士教育”中找到身影。
国外近代学校体育——基础
欧洲三大运动为近代学校体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被誉为“近代学校体育之父”, 提出了“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 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洛克,教育名著《教育漫话》,创立 了“绅士体育”的特殊理论。
1 研究制定了《小学体育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2 1956年教育部公布了《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和
《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
3 1966年1月,教育部进一步明确:“体育,要坚持每天 的早操或课间操,保证每周的两节体育课和两次课外体 育活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后我国学校体育的全面、快速发展
1979年5月,教育部、国家体委和共青团中央在扬州召 开了“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这是新 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会议;
1992年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体育教学 大纲》;
1996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实验)于1997年秋季在天际、江西、陕西试行;
01 体质教育思想
体质教育思想主张体育是发展身体的教育,建设身体的教育,完 善身体的教育,增强体质的教育,它应直接接解决身体发展问题。
02 终身体育思想
主张在学龄阶段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观念、能 力和习惯,使体育惠及学生的一生。
03 健康第一思想
健康第一思想强调身体、心理与社会适应在内的三维健康观。 学校体育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健康第一思想的特征与影响
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课程标准》将增进健康作为课程的主要目标,提出了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 理念 依据体育功能和三维健康观,划分了运动技能、运动参 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4个学习领域。
2011年底《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 版)》正式颁布;
第三节
我国学校体育 思想的演变
学校体育思想的启蒙
01 维新运动时期的学校体育思想 02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学校体育思想
学校体育思想的移植和借鉴
01 军国民体育思想 02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 03 苏联体育教育思想
学校体育思想的本土化与现代化
国外现代学校体育发展趋势
01 注重发展体育的“育人”功能 02 促进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
03
体育课程管理呈现约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趋势
04
学校体育将进一步与竞技体育、社区体育相融合
05
体质测试标准日益完善与科学
第二节Biblioteka 我国学校体育的 历史沿革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清朝末年的学校体育:
1.洋务运动引入了西方近代学 校体育; 2.教会学校和基督青年会萌发 了现代学校体育; 3.《奏定学堂章程》颁布与实 施诞生了制度化学校体育。
国外近代学校体育——发展
德国体育教育家古茨穆茨,被誉为“德国近代体育之父”, 出版了《青年体操》一书,创建了德国体操体系。
德国的施皮斯被称为“学校体育之父”,创编了适应当时 学校需要的教育体操。
裴斯泰洛齐于19世纪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创立了和 谐发展教育和要素教育理论。
高尔霍夫尔是20世纪前期奥地利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设计 者和推动者,其自然体育思想对欧洲各国产生了极大影响。
学校体育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学校体育思想的指导, 因此重点介绍了对我国学校体育每个阶段发展影响较大 的典型思想,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把握我国学校体育发展 的脉络与前因后果。
思考题
1.从国内外学校体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谈谈影响学校体育 发展的因素? 2.请你总结出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特征? 3.你认为当代学校体育应以什么思想为指导,为什么?
国外近代学校体育——基础
法国启蒙运动伟大旗手卢梭,巨著《爱弥儿》“教育和体 育紧密结合,要求受教育者身心两健”。
瑞士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奇,倡导体育、德育和智育的 和谐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学者宾塞,《论教育》“健康教育是一切教 育活动的基础”。
国外近代学校体育——产生
18世纪泛爱主义教育人士开 始将新兴的教育思想和体育思想 付诸实施。第一所泛爱主义学校 (博爱学校)由德国教育家巴泽 多在德绍创办。到19世纪初期, 欧美各国也先后把体操规定为中 小学必修课程,并颁布了许多关 于学校体育的法案,标志着学校 体育体制的确立。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特征及
第四节
体现的体育价值观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特征及体现的体育价值观
学校体育思想以外来思想为主。 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人们对学校体育的认识更加科学、合理,学校体育思想 也更加体现了学校体育的规律。
小结
本章在介绍国外古代、近代和现代学校体育来展现域外 学校体育轮廓的基础上,详细叙述了我国学校体育每个 阶段发展的基本情况。
2000年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体 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概况
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概况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 课程标准》(实验)首先在全国38个实验区开始试验;
2007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正式颁布《国家学生体 质健康标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概况
01 改革开放前我国学校体育的恢复、探索与曲折发展 02 改革开放后我国学校体育的全面、快速发展 03 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前我国学校体育的恢复、探索与曲折发展
1950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