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试卷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试卷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试卷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沪科版中学生八年级试卷。

全套试卷共6份。

试卷内容如下:1. 第一、二章使用(1份)2. 第三章使用(1份)3. 第四章使用(1份)4. 第五章使用(1份)5. 第六章使用(1份)6.期末检测卷(1份)第一、二章达标检测卷(100分,9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以下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4 km B.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6.9 dmC.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 cm D.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 mm2.小妍家新买了型号为20 cm的台州产“苏泊尔”压力锅(俗称高压锅)。

妈妈说,家用压力锅有18 cm、20 cm和22 cm等型号。

“型号20 cm”指() A.锅身的直径是20 cm B.锅身的周长是20 cmC.锅身的横截面积是20 cm D.锅的容积是20 cm3.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旁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

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A.小明同学的自行车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C.新华大街D.天上飞过的小鸟(第4题图)4.国产“歼—15”舰载机从航空母舰“辽宁号”上起飞,如图所示,若说该飞机上的飞行员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航空母舰B.该飞行员驾驶的飞机C.海岸D.航空母舰上的工作人员5.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后,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前,通常要做的工作是()A.对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B.准备器材收集证据C.评价收集到的证据D.提出新的探究问题6.短跑运动员5 s跑了50 m,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 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 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羚羊D.运动员、羚羊、汽车7.小理家准备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的时间只需3 min。

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近的路程是()A.200 m B.400 m C.2 000 m D.10 000 m8.若采用发光二极管,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灯丝的白炽灯大约快0.5 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作出反应,假设后车以50 km/h的车速匀速前进,则在0.5 s的时间内,后车前行的距离大约为()A.3 m B.7 m C.12 m D.25 m9.在研究水滴下落规律的实验中,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了同一水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水滴下落0.3 s内的平均速度是()A.150 m/s B.15 m/s C.1.5 m/s D.0.15 m/s(第9题图)(第10题图)(第11题图) 10.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

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C.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D.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11.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情景的物理模型图,对这个小球的运动情景描述正确的是()A.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D.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12.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120 km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0 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0 km/h。

则汽车行驶这120 km() A.所用时间为2.4 h B.所用时间为2.6 hC.平均速度为48 km/h D.平均速度为50 km/h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3.如图所示,木块的测量值是________ cm,分度值是________ mm。

(第13题图)(第14题图) 14.如图所示的是两种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方法:甲图中让两者运动相同的________,图中________运动的路程长,所以摩托车运动________(填“快”或“慢”)。

乙图中让两者运动相同的________,图中__________完成运动所需的时间长,所以自行车运动________(填“快”或“慢”)。

15.我国无人驾驶汽车红旗HQ3在某次测试中,该车的平均车速约90 km/h,合________ m/s;自动行驶过程中,路边树木相对该车是________的。

16.同学们用图甲所示的玻璃管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__;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路程时间图像如图乙,分析乙图像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题图)(第17题图) 17.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 s。

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__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__________ cm。

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__ m/s。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题8分,共24分)18.情景:放学后,小明骑自行车回家。

小明发现,在下坡时,不踩脚踏板,自行车似乎也越来越快?问题:从斜面上自由滑下时,物体的速度怎样变化?猜想:从斜面上自由滑下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快。

器材:小车、长木板、木块、卷尺、停表。

实验:①用木块和长木板组成斜面,如图所示,用卷尺量出斜面的长s1。

②将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记下小车从斜面的顶端自由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③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中点处,记下小车从斜面的顶端自由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2。

实验数据:路程/m 运动时间/s 运动速度/(m·s-1)全程s1=0.6 t1=0.5 v1=上半程s2=0.3 t2=0.3 v2=下半程s3=s1-s2=0.3 t3=t1-t2=0.2v3=(第18题图)(1)将表中空格填写完整。

(2)由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明看到医生在给病人输液时,手指轻弹输液管,有气泡向上运动,但他发现气泡在不同位置上升的快慢是不同的,气泡上升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探究气泡运动速度与倾斜角的关系,小明使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测出玻璃管在不同倾斜角下气泡运动的速度,情况如下表:液体:自来水液柱长度:30 cm气泡长度:4.1 mm与竖直方向的85 75 65 55 45 35 25 15 5 0 夹角θ/度运动时间t/s 32.3 20.0 15.3 12.5 11.6 11.8 12.5 14.5 19.5 25平均速度0.93 1.50 1.96 2.40 2.59 2.54 2.40 2.07 1.54v/(cm·s-1)(第19题图)根据上述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θ角为0度时,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2)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乙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速度随倾斜角θ变化的图像;(3)随θ角的减小气泡运动速度是先变______后变________(填“大”或“小”);在θ角为________度时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20.下表是卡车沿直线平稳行驶和电车、机车启动过程中各个不同时刻的速度(从启动一段时间后开始计时),请你比较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t/s0 5 10 15 20v/(m·s-1)对象卡车20 20 20 20 20电车 5 7.5 10 12.5 15机车12 14.5 17 19.5 22(1)卡车做________________运动。

(2)电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定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车的速度v与时间t的定量关系是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分析电车和机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发现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相同的。

四、综合应用题(每题12分,共36分)21.一列200 m长的轻轨列车,以15 m/s的速度通过2.8 km的立交桥,则列车从上桥至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为多少?(第21题图)22.汽车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反应时间。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过程中,若驾驶员发现前方70 m处有障碍物,采取制动后,汽车行驶60 m刚好停在障碍物前,已知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5 s,则:(1)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为多少米/秒?(2)请你对安全驾车提一条合理建议。

23.轨道交通具有便捷、运量大、污染低、安全性高等优点,有利于减缓城市交通拥挤、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

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1号线已开始建设,其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1)建造单位长度的1号线地铁,地下比地上的成本要________(填“高”或“低”)。

(2)目前宁波市城区公交车的平均行驶速度约25 km/h,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这一数值可能将更低。

1号线一期(线路接近直线)建成前后,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从高桥西到东外环至少可节省多少小时?(3)若1号线全线建成,预计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达多少千米/时?第一、二章达标检测卷一、1.C点拨: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4 m,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69 dm,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 m。

2.A3.A点拨:以小明同学的自行车为参照物,高楼和自行车有相对位置的变化而向西运动。

4.B点拨:飞行员和飞机同速同向飞行,相对静止。

5.A6.C点拨:运动员的速度v1=s1/t1=50 m/5 s=10 m/s,汽车的速度v2=54km/h=543.6m/s=15 m/s。

7.C点拨:车的速度约45km/h=12.5 m/s,则路程s=vt=12.5 m/s×3×60 s=2 250 m。

8.B点拨:50 km/h=503.6m/s≈13.89 m/s,汽车前进距离s=vt=13.89m/s×0.5 s≈7 m。

9.C点拨:0.3 s内水滴下落的距离是45 cm,则水滴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s/t=0.45 m/0.3 s=1.5 m/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