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初中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该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涂在机读卡中。
)1. 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A. 北京人遗址B. 良渚遗址C. 元谋人遗址D. 陶寺遗址2. 农耕时期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
依据以下图片判断,居住干栏式房屋的是A. 北京人B. 河姆渡原始居民C. 半坡原始居民D. 大汶口原始居民3. 梁启超先生曾说:“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从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所具有的特点是A. 错综复杂B. 杂居交汇C. 多元一体D. 扩张征服4. 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A. 伏羲和女娲B. 炎帝和女娲C. 尧和舜D. 炎帝和黄帝5. 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
后来,舜继尧位。
这种传位方法被称为A. 禅让制B. 分封制C. 世袭制D. 郡县制6. 在中国古代史中,朝代更替是人们共知的客观事实。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朝代兴亡史。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A. 秦朝B. 商朝C. 夏朝D. 周朝7. 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因出土了大量甲骨文和青铜器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殷墟”为哪一个朝代的存在提供了历史依据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8. 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A B C DA. 金文B. 隶书C. 甲骨文D. 楷书10.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秦朝11. 在故事“烽火戏诸侯”中,诸侯们之所以能如约前往的原因是A. 为了讨好周天子B. 想向周王求取封地C. 想借机见见周王D. 诸侯有保卫王室的义务12. 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制定了制度,鼎和簋配合使用,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
这种规定反映的本质是A. 冶铜业十分发达B. 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C. 社会腐败现象严重D. 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13. 下列关于我国早期国家发展更替的顺序,表述正确的是A. 夏—商—东周—西周B. 商—西周—夏—东周C. 夏—商—西周—东周D. 商—东周—夏—西周14. 春秋时期,“耕”“牛”二字经常同时出现在人名中,如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
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A. 春秋时期开始饲养牛B. 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C. 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D. 孔子的弟子注重农业15. 下列关于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概括最为恰当的是A. 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B.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 王室中兴,推广分封制D. 征战激烈,分裂加剧16. 四中话剧社要排演历史话剧《春秋风云人物》,以下人物可以入选的有①齐桓公②秦孝公③秦穆公④晋文公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17. 战国初年,晋国被三家卿大夫瓜分,由此形成的国家分别是A. 齐、秦、楚B. 韩、赵、卫C. 韩、赵、魏D. 韩、楚、燕18. 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①牧野之战②马陵之战③桂陵之战④长平之战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19. 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后因破齐有功又被封为内史(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
这主要得益于商鞅变法中的某一项措施,该措施是A. 奖励耕织B. 奖励军功,按功授爵C. 改革户籍制度D.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20. 后人写诗“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赞扬李冰的功劳。
李冰的贡献是A. 主持修筑灵渠B. 主持修筑郑国渠C. 主持修筑都江堰D. 推行变法21. 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②是在社会急剧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③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④各个学派彼此对立,互不相融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22.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是诗仙李白歌颂秦始皇的诗句。
这首诗肯定了秦始皇哪方面的功绩A. 统一文字B. 统一中国C. 修筑长城D. 设郡置县23. 《史记》中记载:“(蒙恬)……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
”蒙恬负责修筑长城的目的是A. 抵御越族B. 炫耀国力C. 抵御匈奴D. 防止风沙24. 下面对秦朝统一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②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③长平之战标志秦统一的完成④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25. 下图是一幅与秦朝有关的想象图,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楚汉之争B. 陈胜、吴广起义C. 巨鹿之战D. 牧野之战二、综合题(本大题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26. (13分)初一某班的历史拓展活动丰富多彩,大家针对史前人类活动展开充分探究。
(1)回归现场(5分)小周同学发挥想象力,描述了“北京人”一天的生活。
请你为他的描述寻找证据。
①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
②白天,男人(暂且称为人)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
③女人出去采摘,老人和孩子留下来看守火种,他们一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1个火堆,用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
晚上,男人女人各自带着成果回来,围着篝火分享食物。
有关“北京人”的化石与遗存物(北京人遗址出土)头盖骨化石肢骨与牙齿化石被火烧过的朴树籽砍砸器与刮削器鹿骨化石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图号)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图号)(2)文物考证(4分)以下是小何同学搜集的反映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的图片。
请你仿照范例,选择两件文物,完成你的考证。
河姆渡出土的猪纹陶钵骨耜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出土的稻粒【例】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
(3)思考沉淀(4分)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时期历史的重要依据是___________。
我们所学习的历史是有依据的,以下图片所反映的内容就史料价值而言是不同的,请按照由大到小的史料价值顺序排列图片:___________。
(填序号)27. (10分)小周同学正在准备参观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的素材,以下是他搜集的材料。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X”;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O”。
①诸侯需要承担缴纳贡赋、服从调兵的义务。
()②周王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稳定政局,加强皇权。
()③分封制下,诸侯权力日益膨胀,最终出现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局面。
()④周王通过授予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来实现分封。
()⑤诸侯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再进行分封。
()28. (13分)四中要举办以“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为主题的展览活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策划。
材料1 漫画选编材料2 史料实证及秦孝公用商君(商鞅),坏井田,开阡陌(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1)依据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将下表填写完整。
(6分)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家简表材料序号学派代表人物图1 法家图2 孔子图3图4选择任意一项措施,推测其作用。
(7分)29. (14分)小新正在对秦始皇进行学习和研究,请和他一起走进“千古一帝”的世界。
材料1 情景回放丞相王绾等进言说:“诸侯刚被击败,燕国、齐国、楚国地处偏远,如不设置诸侯王,就无法镇抚他们。
请立皇子们为王,希望皇上批准。
”廷尉李斯议论道:“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同族的人很多,可是后代日益疏远,像仇人般互相攻击,诸侯相互讨伐,周天子不能禁止。
现在天下依赖陛下神灵得到统一,都设置了郡县,皇子功臣都用国家赋税多多赏赐他们,很容易就控制了。
天下没有异心,这就是安宁的办法啊。
”——选译自《史记·秦始皇本纪》(1)王绾和李斯的观点有何不同?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观点?采取的措施是什么?(4分)(2)小新设计了“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下图)。
请结合所学,帮他完善。
(4分)材料2 以诗证史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
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胡曾《长城》(3)李白和胡曾通过诗歌对秦始皇做出了评价,有何不同?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秦始皇的评价。
(6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二、非选择题26. (共13分)(1)图1、图2。
(2分,答不全不得分)图4、图5。
(2分,答不全不得分)图3。
(1分)(2)“骨耜”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
(2分)“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可以见证半坡人会建造房屋(或:过着定居生活)。
(2分)“出土的水稻粒”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进行农作物种植。
(2分)(3)考古发现。
(2分)②③①(2分)27. (共10分)①√②×③○④√⑤√28. (共13分)(1)任选其一,作用(3分)例:废井田,增加国家经济收入。
29. (共14分)(1)王绾:分封诸王;李斯:设置郡县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观点措施:在地方推行郡县制(2)(3)(8分)李白:歌颂秦始皇功绩。
胡曾:批判秦始皇过失。
(角度、情感)(4分)看法:言之合理即可得分。
注意评价功过摆事实讲道理,忌空谈。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