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空间设计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03-26T03:22:08.155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16期作者:沈应磊[导读]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类型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多。
紫杉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51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类型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多。
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出现,为各种商业活动的举办与实施提供了保障,不仅可以满足空间物质需求,也是促进精神文化发展的关键。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于商业
综合体建筑空间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技术性特点。
本文将对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基本形式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空间设计的方法,旨在提升设计合理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空间;设计
商业综合体的功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包括了办公、商业、娱乐和餐饮等,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是现代化发展中的一种新型建筑形式。
不同功能空间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又能够实现相互依存,增强了建筑的整体使用功能。
随着商业综合体建筑规模与数量的扩增,其功能也更加多元化,对于空间设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当前城市建设面积逐渐缩小的趋势下,商业综合体的建设能够实现对土地资源的高效化利用,是促进商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设计人员应该加强对设计工作的重视,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满足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需求。
在设计工作中,应该加强对项目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的分析,确保设计方案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一、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基本形式
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主要包括了单独型、多种建筑型和复合型三种形式。
单独型具有封闭性的特点,人员通过建筑出入口进出,通常在城市街道设计出入口。
扶梯在单独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中的应用较多,而行走坡道和电梯等较少。
多种建筑型商业综合体一般建设于老城区当中,其建筑形态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随着城市改造工程的不断加快,以主干道作为基础,实现对空间分布与大小的改造,能够增强其功能分区的合理性【1】。
复合型商业综合体,集合了酒店、购物、餐饮和休闲等多种建筑形态。
二、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空间设计的方法
(一)建筑选址
商业综合体建筑空间设计应该考虑到城市的交通状况,以确保其多样化功能的实现,因此可以将其设置在交通枢纽周边,促进空间功能利用率的提升。
中央商务区是商业综合体建筑选址的最佳位置,能够为商务活动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2】。
当前商务活动类型逐渐增多,商务酒店、公寓、餐饮和娱乐等行业组成了强大的商务生态链,为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此外,商业综合体建筑还可以在城市开发区和新的城市中心进行建设,以充分利用城市扩张的优势,加快商业综合体建筑向商业中心的转化。
(二)交通流线的引导由于商业综合体建筑空间中的人流量较大,因此应该加强交通流线引导的设计,使其能够保持良好的交通状况,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
建筑入口数量的设计是该工作的关键点。
内部交通连接可以依靠中庭过街天桥实现,运用自动扶梯、电梯和货运等设备,实现对垂直空间的优化设计,保障交通系统设计的立体性【3】。
为了能够实现对底层公共空间的优化处理,通常会采用步行街的方式,能够有效划分大面积的建筑地盘,有效整合空间组织,实现对人流的有效引导,防止出现交通拥堵的问题。
与传统酒店、购物中心、办公室和公寓等相比较而言,商业综合体建筑在商铺、主力店、次主力店上形成相互连通,当购物中心的面积较大时,还需要设计完整的次动线,能够实现对商铺面积的合理控制。
业态组合设计由商业运营机构完成,能够构建大业态组合,增强各空间的互补性。
后勤货运通道的设计,也是商业楼层设计的关键点,能够为商铺、主力店、次主力店的商业垃圾、餐饮垃圾运出以及货运提供便利。
(三)使用空间设计在商业综合体建筑空间设计当中,应该考虑到各功能空间的内在衔接关系,使其能够形成良好的互补优势,增强建筑整体的使用效果。
同时,需要对城市景观进行综合考量,保障空间设计和景观的统一性,为人们的出入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增强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统一性与复合性。
酒店、住宅、商业、写字楼和公寓,是商业综合体建筑的五种主要产品形式。
在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工作当中,应该综合考量多样性、目的性和参与性的要求,增强实际设计效果【4】。
在设计公共空间时,应该在商业空间中实现对人流的有效引导,这也是实现商业增值的有效方法。
功能房间的设计应该以公共空间设计作为基础,实现对流动人员的有效吸引。
产品物业组合的比例设计,也是在开发策划工作中应该重视的一点,包括了商业街区、写字楼和公寓等等,能够增强功能空间的紧凑性,实现功能的有效互补。
整体设计的思路能够增强功能空间的相互联系,空间组合设计需要对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包括了防火要求、结构形式、空间尺寸等等,达到经济性要素与技术性要素的相互协调。
(四)平面形式设计
线性平面、辐射形平面和环形平面,是商业综合体建筑的主要平面形式。
在一条线上排列各功能空间的形式属于线性平面,包括了弧线形、一字形和折线形。
12-15m为主要道路的宽度范围,4-6m为次要道路的宽度范围。
转弯、交叉和收放等形式应用于线性平面设计当中,能够增强空间的变化性。
在设计中还应该对上下楼层的视觉效果进行考量,营造良好的购物氛围。
功能空间由公共点向不同方向伸展的形式即辐射性平面设计,包括了十字形、L形、风车形和T形等等。
在环形平面设计中,需要保障中庭较大的规模与较为规则的形状,功能空间围绕中庭依次展开。
由于环形平面设计能够有效突出核心空间,因此其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效应,可以增强各功能空间的整体性【5】。
在不同的地基状况当中,环形平面设计的方式都能够有效适应,因此在商业综合体建筑空间设计中较为常见,中心体和周围交通线路的设计,是设计工作的重点。
(五)剖面形式设计
首先,大厅型的剖面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剖面形式。
当商业空间中存在贯通的庭院、中庭以及步行廊道时,通常会采用大厅型剖面形式,在空间组织和划分上也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形式。
沿柱网划分和流线设计是两种常用空间组织形式,为了能够对不同功能单元方位的原始参考点进行确定,通常需要在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中庭,能够强化不同功能分区的特点,为人们提供便捷的条件。
其次,展廊型剖面也是最常应的一种剖面形式【6】。
庭院和廊道等从商业综合体建筑的中间通过,两边的商业空间作为挑廊处理,楼层地坪之间不存在高差。
为了能够使顾客能够顺利到达顶层,在设计中通常采用螺旋上升式的错层形式。
三、结语
单独型、多种建筑型和复合型,是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几种主要形式,在设计中较为常见。
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建设,能够有效应对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要求,实现对建筑空间的高效化利用,为人们的生活、娱乐和办公等提供便利。
在实际设计工作当中,应该加强对建筑选址、交通流线的引导、使用空间设计、平面形式设计和剖面形式设计的重视,增强整体设计效果,丰富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衣方园. “互联网+”背景下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
[2]陈汐. 商业综合体与城市之衔接空间立体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3]张东光.基于对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空间设计的探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0):24-25.
[4]刘琦. 城市商业综合体屋顶开放空间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5]高醒然. 紧凑城市理论影响下的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6.
[6]陈昊.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功能特性和空间组合关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