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市政规划篇)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市政规划篇)

第一节术语
1.1输水干管输水干管是指由供水厂将自来水输送到各需水压段,联接配水干管的
管道。

公称口径DN800或以上口径的管道为输水干管。

1.2配水干管
配水干管是指在各需水压段,将输水干管送来的自来水转输到各用水地段、用水地点,用以联接配水支管的管道。

公称口径DN400 DN600 的管道为配水干管使用。

1.3配水支管
配水支管是指在各用水地段,将配水干管转输的自来水供给用户的管道。

公称口径DN300或以下口径的管道为配水支管使用。

1.4城市排水量城市污水量(包括城市综合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量的总称。

1.5电缆终端场架空线路和地下电缆连接设施的用地。

1.6公变房
10kv公用配电房用房。

1.7专变房
10kv客户专用配电房用房。

1.8移动通信网利用无线信道为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和固定点用户之间提供直接链路构成通信的网路。

移动通信网由移动交换机、基站、和移动台组成。

移动交换机控制若干个基站,它与公众网相连并完成号码分析、路由选择、信道指配等多种控制功能。

1.9河涌维护地带河涌维护地带是指按城市规划要求进行河涌养护和维修作业的规划控制地带。

1.10河涌规划控制蓝线河涌规划控制蓝线是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包含河涌过流断面、堤岸、河涌维护带和景观绿化带的规划控制线。

第二节道路系统及交通设施
2.1道路系统
2.1.1 一般规定
1本篇所指道路系统包括:
1)城市道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2)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3)交通构筑物:桥梁、隧道、立交、高架路、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

2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应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15%^ 20(高速公路用
地不包括在道路面积指标内;若区内以过境为主要功能的快速路占道路比例较多时取指标上限)。

3道路系统应作绿化设计,路侧绿带、中央绿带及其他绿化应起到改善城市生
态环境、丰富城市景观的作用;规划控制范围内除按规划要求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外,其余应全部用作绿化。

4有环境影响要求的重大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应当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设施要与道路系统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根据环评要求的环保措施和计划分步实施。

特别是穿
越重点地区、居住区和重要建筑物的各类道路的规划设计应采取各种措施满足降噪、防尘的要求。

5道路系统中的城市道路、公路、交通构筑物等应与城市景观相协调。

6道路系统中路灯、路标、路牌、交通信号灯等道路元素应作统一规划设置。

2.1.2道路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应满足以下具体规定:
1道路系统中各类道路的规划设计指标一般参照表 2.1.2.1 (1)、
2.1.2.1 (2)、2.1.2.1 (3)、2.1.2.1 (4)、2.1.2.1 (5)取用。

特殊情况,若有合理的技术措施并经过专题论证的可适当降低标准。

表2.1.2.1 (1)城市道路网规划设计指标
表2.1.2.1 (2)道路交叉口控制形式
注:1、A-互通式立交;A1-分离式立交;B-展宽式信号平交;C-平面
环交;D-信号平交;E-无控平交;
2、在做工程方案设计时,应根据交通量和需求、用地条件、工程地 质条件、环境要求等确定立交布点和形式。

表2.1.2.1 ( 3) 立交控制标准 (1) 先确定上跨或下穿道路,按规定进行展宽。

(2) 道路红线26〜30m 展宽至50m 40〜50m 展宽至60m 60〜 70m 每侧展宽
5m 80m以上可不作展宽。

(3)加宽长度计算,从相交道路边线起取230m其中渐变段为70m 对地形起
伏较大的道路或较长的跨线桥(如三层跨线桥),应按不大于5%勺坡度计算上跨桥长度后确定。

注:本表主要作为规划控制使用,当有具体工程设计方案时,以设计~
方案控制线取代原规划控制线。

表2.1.2.1 (4) 平交路口展宽控制要求
表2.1.2.1 (5) 交叉口道路红线转弯半径规定
2公路除高速公路外进入城市规划建成区即成为城市道路的组成部分,其设计与管理应按其在城市中所处相应道路等级执行。

公路在城
市规划建成区以外的,其设计与管理主要技术指标应参考表 2.1.2.2
使用。

表2.122 各级公路主要技术指标汇总表
1/ 100二级:1/50、三级:1 / 25、四级:视情况确定频率
3城市道路机动车道的通行净高不得小于 4.5米,次干道以上级(含 次干道级)道路机动车道不宜小于 5米;人行、自行车道的通行净高 不得小于2.5米。

4道路设计的线路走向原则上按城市规划控制的坐标执行,如果在具 体设计时因各种情况需调整时,应摸查涉及或受影响的用地情况,协 调相关矛盾,并保证道路功能不受影响,专题报我局按照程序研究确 定。

城市道路标准横断面参考表 2.124的规定。

7+12 + 7 = 26 米
4.1 26A
| 丁 | 吃
]7
5+16+5 = 26 米 城市支路
4.2 26B
I 5 | 忧
| 5 [
双向四车道城市次
干道。

表 2.1.2.4 城市道路标准横断面 路幅
适用范围 1.1 10A
一般双向两车道支 路和小区道路。

2.5+10 + 2.5 = 15 米
2.1 15A I ---------------- 1
| 2”5 |
10
[ 2.5 ]
3.5 + 8+3,5 = 15 米
2.2 15B
I ---------------- 1
| 3,5 |
8
] 3.5 |
3.1 20A
4 | 12 | 4
车流量稍大或有非 机动车需求的双向 两车道支道和小区 道路。

单向两车道; 路边
停车临时停靠 或会车频率较小的 双向两车道支路和 小区道路。

车流量较大的支路 或路边停车;
临时停靠需求较大 的支路或小区道 路。

3.2 20B
| 5 | 10 I 5 |
车流量相对较小的 支路和小区道路。

1.5 + 7 + 1.5 = 10
3K
5 + 20 + 5 = 30 米
5.1 30A
I 5 丨2°| 5 |
7+16 + 7 = 30 米
5.2 30B I---------- 1
I 7 [ 16 | 7 [
6 + 24+ 6 = 36 米
6.1 36A 1---------- f
I 6 | 24 1 6 [
7(0) + 8 + 6(4} + 8 + 7(8) = 36 米6.2 36B
了I B I「B I 了
(0) (4) m
7.1 40A
6+2斗+ 8 = 40 米
I _______ I
i 8 I 24 I 8
商业区有路边停车
或临时停靠需求的
次干道、双向四车
道。

以通过式功能为主,
双向四车道次干道
或主干道;车辆临
时停靠数量不大;
非机动车不与机动
车混行;
自行车与行人道同
高程设置。

双向六车道;生活
性干道;非机动车
不与机动车混行。

双向四车道;
通过性为主的城市
干道;
有较大的调头需求、
交叉口密度较大;
非机动车不与机动
车混行。

双向六车道主干道;
非机动车不与机动
车混行;
自行车与行人道同
高程设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