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优质教案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学习精彩句子的写法。

2.学习写人物外貌、神态的成语。

3.掌握朗读技巧和方法。

4.熟读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自由朗读“交流平台”中的两个句子。

2.指名读。

其他同学想一想:这两个句子写得好吗?好在哪里?3.小组交流。

说一说,议一议。

4.指名说一说。

说完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提示:第一个句子是一个拟人句,把鸟儿、蝴蝶等都当人来写,它们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样写既生动形象,又能突出同学们读书读得好。

第二个句子,把自己写作一个更夫,做更夫的事情,很有新鲜感。

5.有感情地齐读这两个句子。

6.在积累本上抄写这两个句子。

7.总结:阅读时,有些精彩的句子能使我们读来很有新鲜感,能让我们怦然心动,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给我们带来启迪等。

我们要善于捕捉这样的句子,积累这样的句子。

二、词句段运用(一)学习第一题。

1.学生自由读一读第一题的成语,想一想,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读,其他学生注意认真听,并评价。

3.师指导难读的字,如“张牙舞爪”的“爪”读zhǎo,“面红耳赤”的“赤”是翘舌音,“口干舌燥”的“燥”是平舌音。

4.指名回答,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提示:这些成语都是表示人的神态和动作的。

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用到哦!每个四字词语中,都有一组近义词,前面四个词是第一、三两字为一组,后面四个词是第二、四两字为一组。

5.指名开火车读一读成语。

(二)学习第二题。

1.自由朗读这三个句子。

2.小组内互读,并讨论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提示:朗读的时候,要把感情代入其中,假设句子中的角色就是自己,不同角色的人物应该用不同的语气来读。

注意重音,突出句子的意思。

如第一句中的“真的”要重读,第二句中的“一点儿”要重读,第三句中“就是”要重读。

3.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朗读,比一比,哪一个小组读得好。

4.全班齐读,读出感情。

(三)学习第三题。

1.请一个学生读一读这一题的要求。

2.学生看一看课本上的例子。

3.调查一下,班里学生都有哪些兴趣爱好。

4.将班里的学生对号入座,把有相同兴趣的学生归类到一个小组。

5.小组成员讨论商议,给自己的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

注意:所取的名字要能体现出兴趣的特点,并且让人印象深刻。

6.商量好以后,用一张好看的卡纸写下自己小组的名字。

7.全班展示自己兴趣小组的名字。

8.评一评,哪个兴趣小组的名字取得最好。

三、日积月累1.同学们知道古代的孩子都干什么吗?有一位诗人,在路上遇到一个小童,觉得很有趣,于是把这个小孩写进了诗里。

这位诗人是清朝的袁枚。

(简介袁枚)2.能让诗人如此喜欢的一个小童,他在干什么呢?自己读一读古诗《所见》,了解一下吧。

3.读完古诗,有谁知道,这个小孩在干什么?(放牛)4.他一边放牛一边干什么?(唱歌)5.理解古诗的意思。

先自己结合每个字的意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再在小组内说一说,最后指名学生在全班说一说。

6.是什么让这个小牧童停止了歌唱呢?(因为他听到树上有蝉在叫,想去捕捉那只蝉,所以突然不唱歌了,凝神听蝉鸣声在哪里。

)7.你喜欢这个小牧童吗?为什么?8.小结。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短短的20个字,把小牧童放牧的生活描绘得生动有趣,表达了诗人对小牧童的喜爱之情。

9.齐读古诗,背诵古诗。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积累优美语句,认真地抄录在摘抄本上。

2.积累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并能用它们说句子。

3.学会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平台1.回顾本单元我们学过的课文,同学们都积累到了哪些好句子呢?指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师大屏幕出示:“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3.指名生读这两个句子,其它同学边听边思考: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想到了什么?4.生在小组内交流。

5.师指生说自己的阅读体会。

6.师小结:阅读就是丰富我们精神世界的良方,而我们读到的好词好句就是改变我们精神世界的良药。

精彩的描写、深刻的道理、巧妙的用词……都可以是我们积累的内容。

同学们一定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书中的精妙之处哟。

二、词句段运用1.大屏幕出示: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生自由读词语。

指名生读词语,师相机正音。

生开火车读词语。

2.观察划横线的字,想一想: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加横线的字之间是什么关系?3.指生回答。

4.师小结:这八个词语中,每个词中划横线的两个字都是一组近义词。

前面四个词是第一、三两字为一组,后面四个词是第二、四两字为一组。

5.你还能说出和这些词语特点一样的词语吗?6.请你在这八个词语中选一两个各说一句话。

三、朗读有方1.师:同学们,我们读课文的时候不仅要读准确字音,还要读得有感情。

可是,怎样朗读才是有感情呢?怎样的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呢?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看看谁读得更好。

出示相关句子: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2.学生自由读句子,想一想这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意思?3.指生读句子,并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4.师指导学生找出每一句话中突出句子意思的词语。

“真的”“一点儿”“就是”……这些词语都需要读得重一些,句子的意思也很快的就明白了。

5.师小结:我们把在表达感情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读得重一些,这样的朗读方法叫重(zhòng)读.重音一般是把声音加强并配合音节的延长来表现的,有时为了突出某些词语还要一字一顿地读.但在表达幸福、温暖、欣慰、体贴的情怀时,往往要把重音轻读,即读得反而比其他语句轻柔。

6.出示另一组句子,生练习。

第二课时语文实践活动:给兴趣小组起名字一、自主探究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那个名字里有家人的希望,浓缩着家人对我们的爱。

孔子云:名不正,则言不顺。

名字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好的名字,能让人赏心悦目,能让人激情澎湃,能让人回味悠长。

今天我们要来为我班的兴趣小组取一个名字,你准备好了么?2.生自学书上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

3.师根据学生提问整理成如下自探提示:同学们,看书上示例,给我们的兴趣小组也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注意:1)抓住你所选小组的活动特点;2)可加入一些富有个性的词语,体现出小组的特别来。

二、小组合作1.师出示已有的小组名称:篮球侠巧手剪纸组鲲鹏航模队探索者小队弈秋棋社2.生在小组内讨论以上小组名称的特点。

3.指名生说自己的体会,师小结。

4.出示常见的小组名称,启迪生的思考。

5.学生自己设计名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选出一个最好的,再在班级中展示,让设计者说说自己的创意思路。

6.师择优给小组命名。

三、拓展延伸1.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作业:请你为我们的语文学习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吧!第三课时日积月累:古诗《所见》教学目标:1.认识“牧”、“振”、“樾”等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背诵并理解古诗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瞧!夏天是山村最美的季节。

天空那么蓝;远处是青青树林,池塘边,柳树上的嫩叶,像刚洗刷过似的。

一幅动人的画面印入了我们的眼帘。

2.出示挂图,看图了解诗意:A.谁能把你所看到的说说给大家听听?(指名说图意)B.师总结:夏季的一天,诗人在房间里闷热难当,昏昏欲睡:于是他走出房间,来到树林里。

看见整个树林枝叶繁茂,林间的小道上满是树荫,行走在这样的林间小道上,阵阵凉风迎面吹拂而来,好惬意。

作者很高兴的将自己看见的情境,用诗句记录了下来。

诗名就叫《所见》,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袁枚)3.介绍作者这位清代的诗人将他看到这动人的情景,用笔记录下来,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

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

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释题:见是什么意思?(看见)所见就是?——所看见的东西。

是谁看见呢?前面要加上诗人的名字,就是对题目完整的解释了。

请一个同学把题目的意思完整说一遍。

师配乐范读全诗。

二、初读古诗1.指名读生字。

出示:牧、骑、振、蝉、樾2.记忆字形,“牧”字:左边是马意为牲口的代表,右边是音。

是左形右声的字。

蝉:形声。

从虫,单声。

虫+单,它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小动物。

夏天的时候,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别称:“知了”。

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让我们听听读古诗读得如何呢?3.指名学生朗读全诗。

4.学生自读诗文,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欲:在诗中的意思是“想要”。

樾:“树阴”的意思。

“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鸣:“叫”的意思。

捕:“捉”的意思。

三、精读古诗1.读第一、二句。

(1)观察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图?(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

)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优美动听、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中振荡。

) (2)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跃。

这可真是一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刻的心情呢?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同学们想不想也欣赏一番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随着老师描述,想象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咦!路的那头走来一头黄牛,牛儿吃得饱饱的,正晃悠悠地走着,背上还骑着一个十分可爱的小牧童,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口里唱着响亮的山歌,那清脆、愉快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着。

)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真不少,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A.美美的读一读。

B.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2.读第三、四句。

(1)作者袁枚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A.牧童在干什么?(观察他的表情。

)B.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学生找到“鸣”字。

)C.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愉快,可爱……)(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3)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个人读、小组读。

3.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A.配乐诵读,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B.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

C.美美的吟诵整首诗。

(齐背、个别背、)(4)牧童捉到蝉了吗?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所见(迷人的田园风光图)牧童——黄牛林樾——鸣蝉教学反思:学习本组教材的同时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广泛积累好词好名,养成随处有积累、巧记活用的好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