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课题:连加、连减
编号:9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8页—3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培养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让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理解竖式的简便写法和运算。

教学难点
进位与退位、口算与笔算相结合的算式题的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情境图。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南瓜地)你们想不想去南瓜地里帮助农民伯伯摘南瓜呢(想)如果想要去帮助就得先通过农民伯伯的小小测验。

一、旧知铺垫
1 、竖式计算 78+14= 72-28= 指名板书说说计算方法
2 、口算 4+8+5= 17-8-4 = 学生口算
二、情境引入学习新知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真是不错,都通过了农民伯伯的测验,下面我们就到西瓜地里去看看吧!(出示摘南瓜情境图)
1 、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和问题。

师从画面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用一段完整数学语言将这一事件告诉大家吗?
生第一组摘了 28 个南瓜,第二组摘了 34 个南瓜,第三组摘了 22个南瓜。

师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估计有两种可能:一、先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再提出连加问题。

二、直接提出连加问题)
生: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几个南瓜?
生:第一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几个南瓜?
生:第三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几个南瓜?
生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出式问题卡片)
师:要想求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应该怎么样列式?
[第一种情况处理:比较一下这个算式和上面的算式有什么不同,这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连加(板书课题:连加)]
[第二种情况处理:指名列式。

师:这样的算式以前见过吗?叫什么?(板书课题)]
2 、列式计算
学生口述后教师板书 28+34+22=
【设计意图:通过帮农民伯伯摘南瓜的情境,引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习惯。

重点引导学生解决“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让学生引出连加算式。


三、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 、组织学生讨论
1.师怎样计算这道题(直接口算有困难,可以怎么办?(列竖式))先自己想一想,把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教师指导,学生探索三个数相加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能探索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2 、谁来把你的解题方法汇报一下。

学生口述计算方法,教师板书(学生的方法基本上会有三种)
先介绍第一种情况,让学生说出每步算出来的是什么。

在横式上写上得数,注上单位。

再出示第二种情况,先让学生试着判断对错,再让做的学生说理由。

接着教学第二种写法
课件演示)
(第二种情况,学生只出现用两个竖式的情况。

教师先肯定对的情况,再将两个62用红笔描上,让学生猜想,还可以怎么办。

再课件演示)师:同学们有两种计算方法,第一种象平房,第二种象楼房,你喜欢哪一种呢?
3 、师为了写法简便,我们采用竖式连加的计算方法,这样既不容易出错,又简单。

以后我们就用种方法进行计算。

4 、师:为了检查你们刚才学习新知识的情况怎样,老师给你们出了一道练习题。

出示练习题 46+25+17=
【设计意图:重点放在引导小组讨论怎样合理计算。

讨论列竖式的方法,强调基础性。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5、出示运西瓜情境图学习例2
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和问题
师摘了这么多的的南瓜。

我们班的同学功劳可真大啊,李爷爷也要忙着把这些南瓜运走啊。

请你仔细观察,在运走中又有怎样的数学信息,出示信息条(用课件演示南瓜运走的过程)
第一次运走40个,
第二次运走26个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剩下的西瓜,学生通过实践经验得出可以先算出运走的西瓜,再求剩下的西瓜。

生我们一共摘了 84 个南瓜,第一车运走了 40 个,第二车运走了 26 个。

师我们能够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列出算式 84-40-26=
师你们能用刚才计算连加的这种竖式计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吗 (学生可能受连加影响,也会一步一步往下列,师补充,在计算时,能够口算时,可以不用竖式,直接口算,不能口算的进行笔算。


师谁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生我们可以先求一共运走了多少个南瓜,再用总数减去运走的总数也可以求出还剩多少个南瓜。

生 90-66 这一步我们可以口算,剩下那一步再列式,这样可以简便些。

师你们的想法都不错,你们真棒
师下面我们再来检验一个你刚才学的怎么样请看这道题。

出示练习题 90-58-24=
【设计意图:学习连减时先让学生看图,因为学生已经有连加的基础,学习起来不会感到很困难。


(四)小结:方法(计算连加连减时,计算方法和两个数相加减的方法是一样的,同样的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加法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减法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
四、巩固练习
1、口算
37+28+19= 54+20+16= 72-6-40= 40-23-12=
反馈:1、对错2、方法的选择.(强调在计算连加边减时,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不能口算的用竖式计算)
2.数形结合
(1) 出示第一个小长方形告知数据,第二个小长方形让学生先估
计,再出示数据,第三个相同,
80
(2)提出问题学生列式计算,选择合理的方法
3.解决问题
套环比赛
小熊小猫小猪
第一次24分28分26分
第二次29分25分29分
第三次28分
合计75分
(1)小熊一共得了几分?
(2)小猫第三次得了几分?
(3)如果这次比赛总分小猪第一名,小猪第三次至少得了几分?
(4)如果小猪得了第二名,它第三次最多跳几下最少跳几下(机动)
先看懂统计表,理解合计是什么意思。

1、2两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第三小题理解“至少”
五、全课小结
师:计算连加和连减时应注意什么?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是人教版二年级第二单元《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内容。

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主动获取新知识。

例 1 让学生全班讨论、交流。

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水平,思想方法的不同,所以在面临一个新的知识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解决方法。

此时,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得数,充分尊重了学生,提倡算法多样化,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的机会。

接着引导学生找出最优的计算方法,并强调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安排,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例 2 ,我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学生根据连加的坚式计算方法,自主探索连减的笔算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又体现了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能口算的可以口算,要根据实际需要示活地选择解题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