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国家审计的改革与完善之我见-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我国国家审计的改革与完善之我见
一、我国审计的起源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审计制度的,公元前七百多年的西周时代,我国审计工
作就已经产生了。
当时,已有独立于会计部门以外,专司审计工作的官员宰夫
来稽核财物的领用保管,对有关人员进行奖惩。
这时期是我国审计工作萌芽时期,且已具备了审计的基本特征。
秦代时期专设御史大夫一职,全国三十六郡
都设有监御史,形成了全国性的监察网。
并在全国推行上计制度,各郡县都要
定期把收支情况逐级上报进行审计。
此时的审计工作由行政官员负责转为监察
官员负责。
汉承秦制,仍推行上计制度,后来,上计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形成了法律条文,即上计律。
上计律的颁布是我国的审计立法的开端。
隋唐两代由比部负责审计工作,划归刑部领导。
审计由监察官员负责改由司法
官员负责,使审计更具有权威性。
在唐代,比部的独立性、专门性和司法性很强,权力也很大。
唐代对审计的要求有具体的规定,对审计官员也制定了严格
的考核标准。
唐代的审计工作是有很大发展的,审计的职能作用也发挥得比较
充分。
宋代是审计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年代,审计一词就是宋代确定下来的;审计院这个以审计命名的专门机构,也是在宋代建立的。
北宋初期,审计工作是由财经
部门自己管,没有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导致由于审计工作由财经部门自己管,审查不严,监督不力,弊端很多,效果不佳。
据《文献通考》记载,到北宋淳
化三年(公元九九二年),专门设置了审计院,审查各项军政支出,这在审计发
展史上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
但是,由于其他多种因素,审计院的作用并未得
到充分发挥,没有经过多久,审计院就撤销了。
元代取消了比部,没有设立独
立的审计机构,审计工作划归财经部门管,中央各部门和各地官府上报的会计
报告,由财经部门自己审核,实际上是财经部门的内部审计。
明代开国初期设
有比部,但不像唐代的比部那样真正发挥作用。
后来将比部取消,将审计职权
划归户部,设十三个清吏司,负责整顿吏治,另外设置都察院,下设十三个监
察御史,行使财经稽核监督之权。
曲于财审合一,监督不力,监察御史的作用又未能充分发挥,以致贪污舞弊成风,大贪污案不断发生。
清代沿袭明制,也没有设置专门的审计机构。
初设十
五个清吏司,另设御史台负责监督。
后来设立都察院,将清吏司并入都察院。
其执行情况同明代一样,监督不力,贪污舞弊十分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