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评课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评课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评课时间:第三周上午第三节
地点:二年级教室
活动人员:王娜、裴爱苏、陈江霞、李秀萍、郭树杰。

授课人:陈江霞
评课过程:
裴爱苏: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教师创设了学生爱好的猜谜活动,学生们非常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

一只小船由7个三角形拼成的,让学生根据数字的规律,接着写出后面的数,这样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初步感知了7的乘法口诀所有得数,分散了后面的教学难点,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也使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王娜: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根据数字,利用学生编口诀的经验独立编口诀。

学生因为有了前面口诀的学习经验,以及生活中的生活经验,可以很容易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可能这时学生颇感困难的是口诀的得数,教师在上一环节已为学生搭建了脚手架,于是教师就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诀的编制,并且进行小组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写出所编写的口诀,从后面口诀的汇报可以看出教师这一环节的编排是非常的成功的,学生完全可以独立编写出7的乘法口诀。

李秀平:广泛进行合作交流,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本课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在课堂中,教师花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次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索中得出七的乘法口诀。

这正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郭树杰:本教学环节中,充分强调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方位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协调参与,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与思考问题的习惯。

每一道精心设计的练习牢牢抓住了每位学生的心,使他们心甘情愿的投入到学习中来,真正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魅力,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