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一班李县法1304050106第二章、机械工程材料基础知识1、工程材料的定义:工程材料是指制造工程结构和机器零件使用的材料。
23属材料包括钢和铸铁;有色金属材料有金银铜锌等;特种金属材料包括结构金属和功能金属。
45、金属材料的性能包括:(1)2)3)、材料的工艺性能。
6、7、89、10、碳素结构钢的牌号是Q195~Q275,Q是“屈”的拼音首字母。
数字是指屈服点σ值,单位为MPa。
如Q235表示屈服强度为235MPa的碳素结构钢。
11、优质碳素结构钢的牌号是08~85。
两位数字代表钢种碳含量的万分之几。
如45表示碳含量为0.45%。
12、碳素工具钢的牌号是T7~T13,T表示碳素工具钢,数字表示钢的平均含量的千分之几。
高级优质工具钢在牌号后边加A。
如T10A表示含碳量为1.0%的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
13、灰铸铁的编号HT100等。
HT表示“灰铁”拼音的首字母。
数字表示最低抗拉强度值σb。
第三章、铸造成型技术1、铸造的定义:铸造是熔炼金属,制造铸型,将熔炼的金属浇入铸型,凝固后获得一定的形状与性能的铸件的成形方法。
2、铸造的优点:(1)可以生产形状复杂,特别是内腔复杂的毛坯及零件。
如各种箱体、机架、床身等;(2)铸件轮廓尺寸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十米,质量可以从几克到几十吨上百吨;(3)投资少,工艺简单,成本低,材料利用率高;(4)工艺适用性广,既可以用于单件生产,也可以用于批量生产。
3、铸造的缺点:(1)力学性能较差;(2)铸造工序多,精度难以控制,质量不够稳定;(3)生产条件差,工人劳动强度高。
4、铸造的方法分类很多。
按照铸造材质可分为黑色金属铸造和有色金属铸造。
按成品的精度要求可分为普通铸造和精密铸造。
按生产方法可分为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
5、型(芯)砂的组成:型砂一般是有原砂、粘合剂、水及附加物按一定配比混制而成的。
6、型(芯)砂应具备的性能:强度、透气性、耐火性、退让性和可塑性。
7、造型的定义:用造型材料、模样(模板)和沙箱等工艺装备制造铸型的过程称为造型。
造型一般分为手工造型和机器造型两类。
8、手工造型的种类很多。
按照沙箱的特征分为:两箱造型、三箱造型和地坑造型等。
按照沙箱的特征分,有整模造型、分模造型、活块造型、挖砂造型、假箱造型和刮板造型等。
9、机器造型的定义:机器造型是机械进行紧实型砂和起模的方法。
10、机器造型有镇压式造型、射压式造型、抛砂式造型、静压式造型、高压式造型。
11、浇注系统组成:内浇道、外浇道、横浇道、直浇道。
12、浇注系统的种类:顶柱式浇注系统、底柱式浇注系统、阶梯式浇注系统、中间注入式浇注系统。
第四章、锻压成型技术1、锻压的定义:锻压是利用金属的塑性变形,改变坯料的尺寸和形状,并改善其内部组织和力学组织,获得所需毛坯或零件的成型加工方法。
锻造和冲压是锻压成型的主要方法之一。
2、常用的锻造生产方法可分为自由锻造、胎膜锻造、模型锻造和特种锻造。
3、锻造的意义:(1)改善组织的结构,提高性能;(2)节省原材料;(3)生产效率高;(4)生产灵活性大。
4、锻造的分类:锻造可分为自由锻造、胎膜锻造、模型锻造和特种锻造。
5、坯料的加热方法:火焰加热和电加热。
6、坯料加热的缺陷:⑴氧化;⑵脱碳;⑶过热⑷过烧⑸裂纹。
7、锻造后的冷却有:(1)空冷(2)堆冷和坑冷(3)炉冷。
第五章、焊接成型技术1、焊接的定义:焊接是指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达到原子结合的一种加工方法。
2、根据焊接过程特点的不同,焊接分为三大类:熔化焊、压力焊和钎焊。
3、焊条由焊芯和药皮组成。
4、焊芯在焊接时有两个作用:(1)作为电极传导电流,产生电弧。
(2)融化后作为填充金属,与融化的母材融合后冷凝成焊缝。
5、药皮是压涂在焊芯表面上的涂料层。
药皮的作用:(1)在焊接过程中,药皮主要起机械保护作用,防止空气进入焊缝;(2)具有冶金作用,如脱氧、脱磷、脱硫和掺合金元素等;(3)使焊条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如稳弧、脱渣、成型美观等。
6、常用的焊接接头形式有对接、搭接、角接和T型接等。
7、对接接头的坡口形式有:(1)I型坡口(2)V型坡口(3)X型坡口(4)U型坡口(5)双U型坡口。
8、按焊缝在空间位置的不同,焊接可分为平焊、横焊、立焊和仰焊四种。
9、悍跳致敬的选择取决于被焊工件的厚度。
工件厚,则应选择较粗的焊条。
焊接时,电流根据悍跳的直径选取,平焊低碳钢时,焊接电流和悍跳直径关系是:I=(30~50)*D。
10、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合适时,焊接与母材过渡平滑,焊波均匀并且呈椭圆形,焊型尺寸符合要求。
11、焊接受到局部加热不均匀,焊缝及其附近金属被加热到高温时,受温度较低部分的母材金属所限制,不能自由膨胀,因此冷却后将会发生纵向(焊缝长度方向)和横向的收缩,从而引起焊接变形。
12、焊接变形的基本形式有缩短变形、角变形、弯曲变形、扭曲变形和波浪变形等。
13、手工电弧焊的基本操作有:(1)引弧(2)运条(3)收尾(4)焊前点固(5)焊后清理。
14、引弧的具体操作:引弧时先将焊条端与工件表面接触形成短路,然后迅速将焊条向上提起2~4mm的距离,电弧即可引燃。
常用的引弧方法有桥激发和划擦法两种。
15、运条云涛的运动是焊条向下送进、焊条沿焊接方向向前运动(即焊接速度方向)和悍条左右摆动三个运动的合成。
焊条与工件的夹角在70~80度。
16、收尾的方法有:(1)划圈收尾法(适用于厚板焊接);(2)反复断弧收尾法(适用于薄板焊接、大电流焊接和多层焊的底层焊)(3)后移收尾法(对碱性焊条较适宜).17、气焊的定义:气焊是利用可燃性气体和氧气混合燃烧所产生的火焰来加热工件与熔化焊丝进行焊接的。
18、气焊火焰分为:(1)中性焰(氧气:乙炔1~1.2)(2)氧化焰(氧气:乙炔>1.2)(3)碳化焰(氧气:乙炔<1)。
19、氧化焰容易使金属氧化,故用途不广,仅用于焊接黄铜,防止锌高温时蒸发。
20、气割的定义:气割又称氧气切割,气割时,先用火焰将金属预热到燃点,再用高雅氧使金属燃烧,并将所生成的氧化物渣吹走,形成切口。
21、气割的过程实际上是“预热-燃烧-去渣”。
22、能用气割的金属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金属的燃点应低于其熔点,否则金属先熔化,使切口凸凹不平;(2)燃烧形成的金属氧化物的熔点应低于金属本身的熔点,以便氧化物熔化后被吹掉;(3)金属燃烧时应放出足够的热量,以加热下一层待切割的金属,有利于切割过程继续进行;(4)金属热导性要低,否则热量散失,不利于预热;第六章、钳工技术1、钳工的定义: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公种,可加工形状复杂、质量要求较高、机械加工难以完成甚至不能完成的工件。
2、钳工的分类:⑴普通钳工⑵划线钳工⑶装配钳工⑷磨具钳工⑸机修钳工。
⒊钳工在机械生产中的作用是:⑴切削加工前的准备。
如毛坯清理、毛皮或半成品的划线等;⑵机器装配前的准备;⑶机器装配时配合零件的修配;⑷机器的装配维修调试等;⑸某些精密零件的加工。
如样板、平台磨具等的精加工;⑹某些技术的革新;⒋钳工要完成好本职工作,必须掌握好各项基本操作技能。
这些技能主要包括:划线、錾(zan)切、锉削、锯割、钻孔、攻丝、套扣、刮削、研磨、装配和维修。
⒌单齿纹锉刀一般用铣齿来加工,用于切削软金属;双齿纹锉刀一般用剁齿加工,适用于锉削硬金属。
6、锉刀的分类:(1)按照截面分类分为:平锉、方锉、圆锉、半圆锉和三角锉。
(2)按长短分类分为:大锉、中锉和小锉。
(3)按粗细来分类分为:粗锉、中粗锉、细锉、双细锉和油光锉。
7、锉刀的握法中,左手的握法有:(1)手指扣锉法(2)手掌压锉法(3)手指按锉法。
8、锉削的频率一般为40次/min左右。
9、锉削的方法有:平面锉削、外圆弧面的锉削、内圆弧面的锉削和球面的锉削。
10、平面锉削的方法有:顺向锉法、交叉锉法和推锉法。
11、外圆弧面的锉削方法有:滚锉法和顺向锉法。
12、工件平面度的检验一般用刀口齿进行透光法的检验。
13、划线分为平面划线和立体划线两种。
14、手锯由锯弓和锯条两部分组成。
15、锯路有交叉式和波浪式两种。
16、器具的方法有近程起锯和远程起锯两种。
(锯条与工件的夹角为15度)。
17、起锯的基本要求是:行程短、压力小、速度慢、起锯角度正确。
18、钻孔的设备有:电钻、台式钻床、立式钻床、摇臂钻床和数控的坐标钻床。
19、台式钻床一般只适用于钻孔和扩孔,不适用于忽孔铰孔以及攻丝的操作。
20、立式钻床适用于钻孔、扩孔,忽孔、铰孔以及攻丝等的加工。
21、攻丝的定义:攻丝是用丝锥在孔中切削内螺纹的操作。
常用的攻丝工具有丝锥和铰杠(机用丝锥用于机床攻丝)。
22、套扣的定义:用板牙在圆柱面上切削外螺纹的操作称为套扣。
23、套扣工具有板牙和板牙架。
板牙是加工外螺纹的刀具。
24、研磨工具简称研具,常用的研具材料有灰铸铁、球墨铸铁、低碳钢和铜。
25、研磨剂主要是由磨料和润滑剂调和而成的一种混合剂。
常见的磨料有三种:刚玉系列、碳化物系列和金刚石系列。
在研磨过程中起调和磨料以及冷却、润滑等作用。
有些润滑剂还起化学作用。
26、常用的铆接有四种:半圆头铆钉铆接、沉头铆钉铆接、空心铆钉铆接和抽心铆钉铆接。
第七章、车削技术1、车削是在机床上利用工件旋转作主运动、刀具以动作进给运动来改变毛坯的形状和尺寸的一种切削方法。
2、车削加工的特点是:(1)易于保证各加工面之间的位置精度。
车削时工件绕某一固定轴作旋转运动,各表面有统一的回转轴线。
(2)切削过程比较平稳。
一般情况下车削过程是连续进行的,避免了惯性力和冲击力,故切削平稳。
(3)刀具简单。
车床是机床刀具中最简单的一种,制造、刃磨和安装都比较方便。
3、C 6 1 32 A:C代表车床;6代表卧式车床(5代表立式车床);1代表机床型别代号;32代表最大车削直径的(1/10);A是重大改进序号。
4、车削运动:机床切削运动是由刀具和工件作相对运动而实现的。
按切削运动所起的作用,切削可分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5、主运动定义:主运动是切除工件的加工余量,行成新表面必不可少的基本运动。
6、进给运动的定义:进给运动是切削层间断或连续投入切割,从而加工出完整表面所需的切削运动。
7、切削时工件上形成的三个表面:(1)已加工表面(2)待加工表面(3)过渡表面。
8、切削用量的三要素:(1)背吃刀量ap背吃刀量为待加工表面与已加工表面之间的距离(单位是mm)计算公式是ap=(dw-dm)/2,其中dw是待加工表面的直径,dm 是已加工表面的直径。
(2)进给量f进给量为工件每转一转时车刀沿进给方向移动的距离。
(单位是mm/r)。
(3)切削速度VcVc=(兀dn)/1000。
d—工件加工面上的最大直径,单位mmn—工件的转速 r/min9、车刀从结构上分为四种形式:整体式、焊接式、机械加固式、可转位式车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