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C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C

宁波大学科技学院 2006/2007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 A 考试方式:闭卷课号:X01G10A试卷编号:C班级:姓名:学号:成绩:大题号 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 将压力为 0.67 kPa 的氮气 3.0 dm 和压力为 0.54 kPa 的氢气 1.0 dm 同时混 合在2.0 dm 密闭容器中, 假定混合前后温度不变, 则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A) 0.61 kPa(B) 0.64 kPa(C) 1.2 kPa (D) 1.3 kPa2.下列溶质质量相同,体积相同的溶液,凝固点降低最多的是()A 、C 6 H 12 O 6B 、C 12H22 O 11C 、CO(NH 2 ) 2D 、C2 H 5 O H 3. 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合理的一组是()A n=3 l =1m= +1 m s =+1/2 Bn=4 l =5 m=-1 m s =+1/2 C n=3 l =3m=+1m s =-1/2D n=4l =2 m=+3m s=-1/2 4. 下列液体只需要克服色散力就能使之沸腾的物质是( ) A O2 B SO 2 C HFD H 2 O5. 冰熔化时,在下列各性质中增大的是( )A 、(A) 蒸气压 (B) 熔化热 (C) 熵(D) 吉6.布斯自由能反应 H 2(g)+I 2(g)=2HI(g)的质量作用定律的表达式为 v kc H 2c I 2,则该反应一定为()A 、一级B 、二级C 、三级D 、不能确定7. 合成氨反应 3H 2(g) + N 2(g) 2NH 3(g) 在恒压下进行时,当体系中引入氩气后,氨的产率是()3 3 31(A) 减小 (B) 增加 (C) 不变 (D) 无法判断8.等温、等压只作体积功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是()A 、Δr G m < 0B 、Δr G m < 0C 、Δr H m <0 D 、Δr S m9.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0A 、Δ r G =-RTlnKθB 、ΔG =nFεC 、Δ f H 0 m (C O 2,g)= Δ c H0 m (C 金刚石 ) D 、S m,298 0(H2,g)=0 10. 下述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恒压下,凡是自发的过程一定是放热的 (B) 状态函数因为焓是状态函数,而恒压反应的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所以热也是(C) 单质的f H m 和 f G m 都为零(D)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体系自由能减少的过程都是自发进行的 11.pH =10 的 NH 3-NH4 + 缓冲溶液 c(NH 4+ )/c(N H 3 )的比值为[pK b (NH3 )=4.75]()A 、100.25B 、100.75C 、10-0.25D 、10-0.7512. Ag 3PO 4 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Smol·L -1,则其 K sp 等于( )A 、 S4K sp27B 、 S3K sp4C 、 S4K sp3D 、 S3K sp 2713. Na3 P O4 的Kb1 等于() A 、K W /K a 1 (H 3 P O 4) B 、K W /Ka 2 (H3 P O4 ) C 、K W /K a 3 (H3 P O4 ) D 、K a 3 (H 3 P O 4 ) / K W14.下列物理量不为零的是()A 、H2B 、Δ c H θ m (C O2,g) C 、Δf H θ m (C ,金刚石)D 、Δf H m (H ,aq)15. 透射比与吸光度的关系是( )(A) 1 T A (B) lg 1TA (C) lg T = A (D) T lg1 A二、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1、CuI(s)+SCN =CuSCN(s) + I 的竞争平衡常数 K j =KSP (CuI)/KSP (CuSCN )2、已知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由此可知 100℃纯水的 pH 值小于 20℃纯水θθ/ Hθ + -- 4-的pH 值3、当pH>12时,EDTA的Y 的分布系数等于1,酸效应系数等于零4、K4[Fe(CN)6]的命名为六氰合铁(Ⅱ)酸钾5、只考虑酸效应影响时,lgK MYˊ=lgK MY-lgαY(H)6、用吸收了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盐酸,若用酚酞作指示剂,2则将产生负误差7、用 EDTA 测水中钙时,维持 pH =12 的目的只是为了使水中的镁生成 Mg(OH)2 沉淀而不被滴定8、准确称取分析纯 KMnO 4(分子量 158.03 g )3.1606 g 溶解定容于 1.000L 的容量瓶中,所得 KMnO 4 标准溶液的浓度为 0.02000 mol/L9、硫酸钠对由三氯化铁水解制备的氢氧化铁溶胶的聚沉值大于硝酸钾 10、用双指示剂测定混合碱时,若 V 1 >V 2 >0,则该混合碱可能是 NaHCO 3和 Na 2C O3三 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1.反应 N 2O 4(g)2NO 2(g) 中,因为 NO 2 是红褐色而 N 2O 4 是无色,NO 2 分压可利用光吸收来测定。

如果 35℃平衡体系总压力为 202 kPa , K 为_ _____。

p NO 2 = 66 kPa ,则该温度下的2. 系统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误差、误差。

误差、误差、3.测量得到某溶液的 pH 为 10.25,该 pH 的有效数字为 2 位,其氢离子活度为mol/L ,氢氧根离子活度为mol/L 。

4.根据(Fe /Fe)= -0.440 V,(Sn /Sn )= 0.154 V ;(Sn /Sn)= -0.136 V,(Cu /Cu )= 0.159 V ;(Cu /Cu)= 0.522 V 判断在酸性溶液中用 金属铁还原 Sn 4+时生成 _, 而还原 Cu2+时则生成 5.为了降低测量误差,吸光光度分析中比较适宜的吸光值范围是__ _ ,吸光度值为_______时误差最小。

6. 以下计算结果中各有几位有效数字(不必计算只说明几位)?0.1000×(25.00-24.50)×246.47(1) w (X) = ───────────────×100% , _____1.000×10000.1208×(25.00-1.52)×246.472+ 4+2+2+2+ + +(2) w(X)=───────────────×100% , ___ ___31.000×10007. 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某有色溶液,在不同波长下测定得到的摩尔吸光系 数(指相同与否),在 条件下,摩尔吸光系数的数值最大。

四 简答题(共 10 分)1.(4 分)分子间作用力的主要类型。

2.(3 分)热力学不稳定的溶胶能够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

3.(3 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五、计算题(共 35 分)1、(15 分)在 298K 时,反应 CaCO 3 (s)=CaO(s) +CO 2(g) △ r G =130.0kJ·mol - 1 ,△S°=160.0J·K ·mol , 计算标准状态下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最低温度及 1500K 达平衡时,CO 2 的分压(kPa )(p =10 Pa)。

4θ -1 -1 θ 52、(10分)测定铝盐中铝的含量,称取试样0.2500g,溶解后加入0.05000mo1·L EDTA 25.00m1,煮沸后调节溶液pH值为5~6,加入二甲酚橙指示剂,用0.02000mol·L Zn(Ac)量分数w(M Al=27.00):2标准溶液21.50m1 滴定至终点,求铝的质3.(10分)将Cu片插入0.1mol/L 的[Cu(NH3)4] 和0.1mol/L 的NH3的混合溶液中,298K时测得该电极的电极电势为φ=0.056V,求[Cu(NH3)4]的稳定常数K fθ值。

5-1-12+2+C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D D A A C B A B A D D A C C B二、判断题(每题1 分)1、2、3、4、5正确√;6、7、8、9、10错误×三、填空题(每题1 分)1、0.322、方法仪器操作试剂3、5.6×10-11 1.8×10-44、Sn2+Cu5、0.2~0.8 0.436、二位7、不同四、简答题四位最大吸收波长(max)波长1、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

(每个正确答案1分)2、布朗运动、同种电荷的排斥作用、溶剂化作用。

(每个正确答案1分)3、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及其特例。

(每个正确答案1 分)五、计算题1、解依等温式得:△r H m=△r G m+ △T r S m=130.0×10 +298×160.0=177.7(kJ·mol ) (3 分)T r H mr S m 177.7101111K160.0(3 分)△r G°m(1500)=△r H°m-1500△r S°m=177.7×10 -1500×160.0=-62300(kJ/mol)(3分)ln K pθ=-△r G m/RT=62300÷(8.314×1500)=5.0 (3分)Kpθ=1.61,p=p×K p=1.61×10 Pa(3 分)2、解:反应为Al+Y =AlY-Zn +Y =AlY2-(1 分)若计算结果正确,此步骤不是必须,仍可以给满分。

w(Al)c(EDTA)V(E DTA)c(Z n(Ac)2)V(Z n(Ac)2m(Al)M(Al)(3分)w(Al)0.0500025.000.0200021.5027.00100.250038.9%(6分)3、Cu 2++ 2e == Cu;Cu2++4NH3==Cu(NH3)42+[Cu2][Cu(N H3)4] 0.1K f [NH3] 0.1 K f(3 分)3 -1θθθ33θθθ53+ 4-2+ 4-244312(C u2/Cu)0.05922lg10K3f(3 分)0.056=0.342+(0.0592/ 2)lg(10 /K f)(2分)K f=4.59*10 (2 分)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