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传送带滑块模型测试点-超重和失重1。
超重:(1)定义:物体对支架的压力(或对商店的拉力)大于物体重力的现象。
(2)发生条件: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1)定义:物体在支撑物上的压力(或悬挂物上的拉力)小于物体上的重力的现象。
(2)生成条件:物体向下加速度为0.3。
虽然物体的加速度不在垂直方向上,但只要它的加速度在垂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_ _ _ _ _ _或_ _ _ _ _ _状态。
4。
物体的超重或失重程度由物体的质量和垂直加速度决定。
它的大小等于毫安。
[思考深化]判断下列陈述是否正确。
(1)当物体超重时,加速度向上。
速度也必须是向上的。
(2)减速下落的物体是失重的。
()(3)加速度等于g的物体是完全失重的。
(4)站在平台秤上的人蹲下。
平台秤的数量减少。
()1。
[对超重和失重的判断]关于超重和失重,下面的描述是正确的()。
当磁悬浮列车在水平轨道上加速时,列车上的乘客超重。
当秋千荡到最低位置时,人处于失重状态d。
当“神舟九号”飞船绕地球飞行时,飞船上的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2。
[对倾斜平面上超重和失重的判断]为了使乘客乘坐更舒适,一个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型交通工具。
乘客座椅可以随着坡度的变化自动调节,以保持座椅始终水平。
如图1所示,当汽车减速上坡时,乘客(仅考虑乘客和水平面之间的影响)超重。
不受摩擦力影响。
受向后(水平向左)摩擦力影响。
合力垂直向上。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超级和失重问题] (2015江苏单科6)(多选)一人乘电梯上楼。
在垂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如图2所示,垂直向上为a 的正方向,那么电梯上的压力()图2a. t = 2 s最大b. t = 2 s最小c. t = 8.5 s最大d. t = 8.5 s最小判断超重和失重的“三”技巧从力的角度来看,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向上拉力(或支撑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等于0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
从加速度的角度来看,当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它处于超重状态。
当它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它是失重的,当它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它是完全失重的。
3.从速度变化的角度来看,(1)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超重;(2)当一个物体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时,它会失去重量。
严重极端问题1。
概念临界问题是指某一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刚刚发生或根本没有发生的转折状态。
2.临界或极端条件的迹象(1)有些主题有“公正”、“公正”和“公正”等词,这清楚地表明在主题描述的过程中有一个临界点。
(2)如果标题中有“最大”、“最小”、“最多”和“至少”等词,则表明标题中描述的过程具有极值,这通常是临界点。
3。
解决关键问题的三种方法极限法将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暴露出关键现象(或状态)。
为了正确地解决问题,对于临界问题存在许多可能性,特别是当存在一个或另一个,或者在变化过程中可能存在临界条件,或者可能不存在临界条件时,物理过程通常通过使用假设方法来解决问题而被转换成数学表达式,并且根据数学表达式在图3中示出了数学方法4[接触和脱离临界条件]。
质量为m的A和B物体堆叠在垂直弹簧上并保持静止。
当B被等于mg的恒力F向上拉,移动距离h小于2时,B与a分离。
下面的陈述是正确的()图3a. b和a。
当弹簧长度等于原始长度时,B和a分离。
它们的加速度为g mgc。
弹簧的刚度系数等于d。
在b和a分开之前,它们做匀速直线运动h5。
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 (2014江苏8)(多选)如图4所示,a和b的质量分别为2m和m,a和b在1水平地面上的动摩擦系数为μ。
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为μ,最大静摩擦等于滑动摩擦,力加速度为2为g。
现在向A施加水平拉力F,然后()图451a。
当F3μmg时,A相对于b d滑动。
无论F的值如何,B的加速度都不会超过μg| 256[应用数学方法寻找极值]如图5所示,质量m = 0.4 kg的小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以v0 = 2 m/s的初始速度从点a移动到点b,该拉力f 与斜面形成夹角。
a与b之间的距离l为10 m,已知斜面的倾角θ为30°,物体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为3。
重力加速度g为10 m/s2。
3图5(1)求出物体块的加速度和到达b点时的速度。
(2)当拉力f与斜面之间的角度较大时,拉力f最小。
拉力f的最小值是多少?Dynamics1中极值问题的临界条件和处理方法。
“四个”典型临界条件(1)接触和分离的临界条件:两个物体接触或分离,临界条件是弹性力fn = 0。
(2)是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当两个物体接触且相对静止时,通常存在静摩擦力。
那么相对滑动3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达到最大。
(3)断绳和松驰的临界条件是绳索能承受有限的张力,断绳和连续的临界条件是绳索中的张力等于它能承受的最大张力。
绳索松弛的临界条件是:ft = 0。
(4)当加速度变化时,速度达到最大值的临界条件:当加速度变化到0.2时,“四”典型数学方法(1)三角函数法;(2)基于临界条件的不等式方法;(3)采用二次函数判别法;(4)极限法。
试验场3 “输送带型号”问题两种输送带型号(1)水平输送带问题:解决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和判断物体上的摩擦力。
在判断摩擦力时,应注意比较物体的移动速度和传送带的速度。
也就是说,物体的速度是否等于移动位移x(到地面)期间传送带的速度。
物体速度等于传送带速度的时刻是物体上的摩擦力突然变化的时刻。
(2)倾斜传送带的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仔细分析物体和传送带的相对运动。
从而确定它是否受到滑动摩擦的影响。
如果它受到滑动摩擦的影响,应该进一步确定它的大小和方向,然后应该根据施加到物体上的力来确定物体的运动。
当物体的速度等于传送带的速度时,施加在物体上的摩擦力可能会突然改变。
[思想的深化]1。
如图6所示,当物体静止在倾斜传送带的底部时,会发生什么样的运动情况?图62。
如图7所示,当一个物体停留在倾斜传送带的顶部时,会发生什么样的运动情况?图77。
[水平传送带模型](多选)如图8所示,水平传送带a和b的两端分开x = 4 m,并以v0 = 4 m/s的速度顺时针运行(始终恒定)。
今天,一小块煤(可以看作是一个粒子)被轻轻地放在没有初始速度的a端。
由于煤块和传送带之间的相对滑动,会在传送带上留下划痕。
已知煤块与输送带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为0.4,重力加速度G = 10 m/s2。
然后在煤从a向b移动的过程中(图8a),煤从a向b移动的时间为2.25 sb。
从a到b的时间是1.5秒4C..划痕长度为0.5 m d。
划痕长度为2 m8。
[向下倾斜输送]如图9所示,这是一种粮袋输送装置。
已知A、B 两端的距离为L,输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运行速度为V,粮袋与输送带的动摩擦系数为μ。
正常工作时,工人将粮袋放在a端运行的传送带上,将最大静摩擦力设置为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设置为g,关于粮袋从a到b的运动,以下说法是正确的()图9a,粮袋到达b端的速度可能大于v,可能小于或等于b。
谷物袋开始移动的加速度为g (sin θ-μ cos θ)。
如果l足够大,那么它将以速度v匀速移动,如果μ≥tan θ,谷物袋必须以恒定速度从a 端移动到b端d。
无论μ大小如何,颗粒袋都以恒定的速度从α端移动到β端。
加速度a ≥ gsin θ9。
[斜向上传输]示于图10中,图10是传送带传输装置的示意图的一部分。
传送带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倾角θ= 37°,a和b两端之间的倾角l = 5.0 m,质量m = 10 kg的物体从a端以v0 = 6.0 m/s的速度沿AB方向滑入传送带,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系数在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
两者都是0.5。
传送带的顺时针运行速度v为4.0 m/s,(g 需要10 m/s2,sin 37 =0.6,cos 37 =0.8)查找:图10(1)物体从a点到达b点所需的时间;(2)如果传送带的顺时针速度可以调节,物体从点A到达点B的最短时间是多少?分析传送带问题的三个步骤1。
在初始阶段,根据三角物体和三角带之间的关系,确定物体的应力,进而确定物体的运动。
2.根据临界条件V-objects = V-belt确定临界状态,并确定判断后的运动形式。
3.适用相应的法律。
进行了相关计算。
测试站点4“滑板模型”问题1。
5滑板问题的特点涉及两个对象。
物体之间存在相对滑动。
2 .常见的两个位移关系滑块从板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
如果滑块和板沿同一方向移动,滑块位移和板位移之间的差值等于板的长度;如果滑块和板沿相反方向移动,滑块位移和板位移之和等于板的长度。
3 .解决方法此类问题涉及两个物体和多个运动过程,并且物体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因此应准确计算每个运动过程中每个物体的加速度(请注意,两个过程接合处的加速度可能会突然变化)。
找出物体之间位移(距离)或速度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应该注意这两个过程之间的联系。
每个过程的最终速度是下一个过程的初始速度。
10。
水平平面上的[滑板模型》(2015新课程标准一25)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放置一块长板,在板的左端放置一小块材料。
在板的右侧有一堵墙,板的右端和墙之间的距离为4.5 m,如图11 a所示。
从时间t = 0开始,小块以相同的速度与板一起向右移动,直到板在时间t = 1 s 与墙碰撞(碰撞时间非常短)。
碰撞前后板的速度相同,但方向相反。
在运动过程中,小方块永远不会离开棋盘。
已知碰撞后1秒内小块的vt图如图b所示。
板的质量是小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g为10 m/s2。
找出:图11(1)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1和小块与板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2;(2)板的最小长度;(3)从板的右端到墙的最终距离。
11。
斜面上的[滑板模型》(2015)。
新课程标准二. 25)暴雨期间,有时会发生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有一个倾角为θ= 37°(Sin 37 =)的斜坡C,其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平板B,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
B 5有一个砾石堆A(含有大量土壤),A和B都处于静止状态,如图12所示。
假设在暴雨中,A吸收雨水后的总质量为3也是M(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很短的时间内,A和B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1减小到,B和C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2减小到0.5,A 和B开始移动,这是计时的起点。
在第2秒结束时,b的上表面突然变得平滑,μ2保持不变。
众所周知,当a开始移动时,距离b的下边缘的距离l为l=27 m,c足够长,并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取重力加速度g = 10 m/S2。
找出:6图12(1)0 ~ 2s内a、b加速度的大小;(2)a在b上的总运动时间。
解决“滑板”问题的方法和技巧1。
找出每个物体相对于地面的初始运动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