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设计总结

城市设计总结

1、城市设计的含义:规划论: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阶
段或一个分支,是城市规划的深化或具
体化。

建筑论:是对空间秩序的创造,基本上是一个建筑问题,是大规模的建筑设计或是建筑学的扩展。

全过程论:应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全过程,是解决经济、社会和物质形式问题的手段。

形体环境论:从三维角度对城市形体环境的设计或对公共环境的设计。

管理论:是政府职能的一部分,是运用法律手段对城市的综合控制。

城市设计指的是对城市社会中人的各种活动的空间环境设计。

2、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三者的比较:
城市规划:目的:对城市发展进行宏观控制;工作对象:以二维为主,社会、经济和形体环境相结合,具有计划性;成果:战略性的政策、法规、规划方案,以文字为主,实现动态控制;实施时间:体现为发展过程,时间跨度大;委托人:政府机构;参与者:规划师、政府官员、社会和经济学家。

城市设计:目的:促进形体环境变化,提高环境质量;工作对象:以三维的形体环境为研究对象及整体形象的把握,具有设计性;成果:战术性的政策、计划、方案、导则,实行动态控制+引导;实施时间:体现为建设过程,时间跨度较大;委托人:政府机构、开发企业、多种委托人;参与者:城市设计师、政府官员、开发商、建筑师等。

建筑设计:目的:为修建活动服务;工作对象:建筑物内外部空间/外环境设计;
成果:修建设计文件,以图纸为主,指导具体施工;实施时间:在确定的时间内;委托人:开发企业、业主、建造主;参与者:建筑师、使用者
3、城市设计的内容:处理城市功能、城市空间骨架和城市环境质量;处理城市的景观元素;制定和执行城市建设开发管理政策;
4、城市设计的类型----三种类型:开发型城市设计;保护型城市设计和城市更新;社区设

5、城市设计8大元素主要设计元素有:土地使用/建筑布置、形式和体量/开放空间/使用活动组织/交通与停车/保护与改造/步行街(区)/标志与标牌
6、城市设计原则:a、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制约:城市性质的制约;城市规模的制约;城市发展要求的制约;城市社会文化和经济能力的制约;b、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人翁地位,满足人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心理需要;自我完成的需要c、突出城市的自身形象特征:自然环境特征;人工环境特征;社会环境特征
;d、考虑“空间—时间”效果:距离;动线;光线;e、按功能要求和美学原则组织城市各项物质要素:平面布局清晰;空间结构完善;型体、色彩、质感;空间虚体
7、城市设计特征:a、以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依据b为应用性的多学科综合领域d、有时间-空间概念e、有鲜明的地方感f、政策性较强
8、凯文·林奇的城市形象理论:①形象性的建立:识别性,结构,意义②形象的构成元素:路径,区域,边缘,节点,标志物
9、罗杰·特兰西克:提出了目前城市设计理论的三种研究方法,即图底关系理论、联系理论和场所理论。

10、通时性和共时性的区别:通时性意味时间的变化。

不能把建筑当作建成之后就固定不变的东西,而应当把他看作是从过去、以至于未来,一直变化下去的一个过程。

共时性:不同文化的共生---空间的共时性
11、城市设计过程:(1)现场调查(2)资料分析(3)目标建立(4)设计评价(5)实
施计划(6)维护管理
12、城市设计成果:两种成果类型:工程—产品型图示成果为主,文字成果为辅;
政策—过程型文字成果为主,图示成果为辅
13、文字成果:设计政策,设计导则,设计计划
14、编制原则:严肃性原则、弹性原则、阶段性原则
15、城市空间的含义:从广义上讲,城市空间是由城市内建、构筑物、道路、
绿地、小品等组合而成的,包括室内与室外,地上与地下相结合的整体。

但就空间本
身来说,这里是指由建、构筑物、道路、地面和其他各种界面围合而成的,从大自然
空间中分隔出来的、较小的、为居民户外生活各种需要服务的城市外部空间或场
所。

16、空间的物质构成要素: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绿化(包括水面)、
小品
17、常用的组织手法:轴线法、张拉法、重复法、视差法、层面转换法、框景法、诱导法。

18、城市景观的含义:是指人通过视觉所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和文化生活形态,是人对城市景物、景象或空间环境感知、思维后所获得知觉空间。

19、城市景观三要素:景物、景感和主客观条件。

景物包含自然景观、人文景
观与社会景观。

20、城市景观组成: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社会景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