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生扶贫攻坚工作总结

医生扶贫攻坚工作总结

医生扶贫攻坚工作总结
为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任务,市卫生计生委成立市卫生计生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委分管领导抓落实,相关职能处室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

以下是医生扶贫攻坚工作总结的内容,欢迎阅读。

医生扶贫攻坚工作总结9月25日上午11时,县卫计局在局五楼会议室召开迎接省、州、县三级联动督导检查医疗卫生计生扶贫攻坚工作会议,2个民营医院院长、4个县级医疗机构负责人、28个乡镇卫生院院长及局机关各科股室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宏主持。

陈宏传达了9月24日、25日在县委县政府主持召开的全县扶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并带领各医疗卫生计生单位负责人认真学习川脱贫办发〔XX〕61号和凉委办〔XX〕131号文件内容。

他要求各医疗卫生计生单位负责人要逐字逐句读懂、读透文件内容,认认真真领悟文件要求,并切切实实按文件要求落实贯彻,推进、完善医疗卫生计生扶贫攻坚工作。

大会上,陈宏做出以下要求:
一、他要求各乡镇卫生院负责人要认真管理好辖区内村卫生室,做好村医生的日常管理及业务培训,工作重点是要求各乡镇医疗卫生计生单位负责人做好村医生对医疗卫生扶贫工作的宣传与培训,做好村、乡两级医疗扶贫攻坚各项工作。

二、他要求各医疗卫生计生单位要进一步完善居民健康体检及体检建档工作,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健康体检工作要切实、全面,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致贫人员的健康体检工作要全面完善。

三、他要求各医疗卫生计生单位要进一步完善对全县艾滋病患者的管理,想方设法动态掌握艾滋病患者信息,进一步加强对艾滋病患者的信息管理。

各医疗卫生计生单位要及时收集、汇总艾滋病患者数据信息,及时上报数据信息至相关部门。

最后,他强调:一是各医疗卫生计生单位要做好此次省州县三级联动督导检查医疗扶贫攻坚工作,务必把医疗扶贫各项工作做好、做实;二是各相关医疗卫生计生单位要高度重视文件精神,认真开展各项医疗扶贫工作,政策性问题要多探讨、多交流、多总结,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医生扶贫攻坚工作总结8月下旬,恩施州中小学校长、医院院长培训班开班,州委主要领导在为两个培训班作开班辅导报告时,对400名学员说:“人的一生有两个神圣的托付,将生命托付给医生,将后代托付给教师。

这是两个神圣的职业。


恩施州开办这两个各为期三天的培训班,旨在营造尊医重教的氛围,把医生、教师打造成扶贫的重要力量。

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小康,恩施州任务繁重。

竞进脱贫、竞进小康,如何精准施策?该州全面调研后发现,全州每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3万人左右;300多万农村人口中,70多万人常年在外打工,造就了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

针对这一现实,恩施州十分重视卫生、教育这两个阵地建设,以及医生、教师这两支队伍建设,以夯实教育医疗在扶贫攻坚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

强基础。

近年来,恩施州累计建成8个县市综合医院、中医院和88个乡镇卫生院,XX多个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建设。

去年,全州教育支出累计完成数达到亿元,同比增长%,教育支出占民生支出的%,占全年GDP的%。

惠待遇。

XX年起,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补助制度,每人每月补助600元;从XX年起,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乡镇教师每月300元、村小教师每月400元、教学点教师每月600元。

这一政策惠及全州万名农村教师。

明确村医待遇,州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村卫生室运行和村卫生室建设奖补。

树榜样。

先后挖掘出“背篓校长”田育才、“拐杖教师”谭定才、“最美乡村教师”邓丽、“三全医生”杨芳、“骡背上的医生”张家国等教师、医生先进典型,引导全社会向典型看齐,向先进学习。

去年,在村“两委”换届中,全州优选1256名村医村
教进入村级班子。

他们向群众宣讲政策、释疑解难,引导群众支持和参与村务工作,成为精准扶贫、基层治理的有生力量。

医生扶贫攻坚工作总结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渝委发〔XX〕19号),市卫生计生系统高度重视,精心部署,扎实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

强化组织保障,细化目标任务。

为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任务,市卫生计生委成立市卫生计生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委分管领导抓落实,相关职能处室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

联合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扶贫办制发《重庆市扶贫攻坚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方案》,安排部署医疗救助工作。

制发《关于分解精准扶贫医疗救助工作任务的通知》《关于切实做好扶贫攻坚医疗救助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等文件,将扶贫攻坚任务及时分解细化。

各区县(自治县)卫生计生委、委属(代管)单位结合实际,纷纷成立由党政一把手牵头抓总的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扶贫攻坚实施方案,提供组织保障,力促扶贫攻坚全行业参与。

发挥行业优势,实施医疗救助。

一是各级医疗机构纷纷探索建立医疗救助专项资金。

截至12月1日,万州区、黔江区、江北区、沙坪坝区、渝北区、巴南区、江津区、南
川区、潼南区、铜梁区、荣昌区、璧山区、梁平县、丰都县、垫江县、武隆县、忠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酉阳县、石柱县、万盛经开区、北部新区等24个区县和重医附一院、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市急救中心、市人民医院(原市中山医院)、市肿瘤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公卫中心等7个委属(代管)单位已建立医疗救助专项资金,金额累计达6590万元,资助贫困人口就医万人次。

秀山县各级医疗机构均建立贫困群众看病就医救济制度,对因病致贫无力承担医药费用的贫困群众实行减免和救助,今年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减免有关费用共46万元,救助群众1200余人。

二是有序推进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

市卫生计生委支持贫困区县完成597所“撤并村”和467所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建设,累计建成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1642个。

为贫困村卫生室配置健康一体机374台,配齐基本设备765套。

贫困区县开展支医3104人次,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达万户、签约服务人口万人。

巴南区全面推进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因病致贫扶贫对象由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健康档案建档全覆盖。

三是实施医疗对口支援。

组织18家三甲医院对口帮扶18个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区县级医院、二级医疗机构对口支援贫困区县的84所乡镇卫生院。

选派452名医疗骨干通过巡回医疗、坐诊会诊、查房带教、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提升贫困地区医疗服务水平
和能力。

四是加大基层卫生人才培训(养)力度。

开展乡村医生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完成了10642名乡村医生为期一周的内儿科知识培训,实现了贫困区县乡镇卫生院平均有3名全科医生,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本科生免费培养新招100名,为贫困区县集中考核招聘急需紧缺实用专业技术人才350名,并积极筹备属地化医学专科生定向考核招聘工作。

五是职称政策及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等项目向贫困区县倾斜。

出台了《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职称评聘办法》,畅通贫困区县基层医务人员职业晋升通道。

支持12个贫困区县获得13个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其中针对巫山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丰都县、开县等6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市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建设给予了重点倾斜和支持。

六是创新医疗救助帮扶机制。

各地、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创新帮扶方式和帮扶机制。

渝北区健全医疗救助保障机制,由渝北区红十字会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基金出资500万元,设立渝北区红十字会农村建卡贫困户医疗救助基金专用账户,将建卡贫困户纳入医疗救助数据库,对救助对象在享受符合医疗保险政策报销及民政医疗救助之后的自付金额给予80%的救助。

涪陵区着力完善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农村因病致贫建卡贫困户重病患者就医免收门诊挂号费、住院预付金,医保报销后自付部分的住院检查费减免5%、床位费减免20%。

区财政划拨专项预算,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全
部因病致贫建卡贫困户患者到当地乡镇卫生院接受区财政支持的“200元体检包”的健康体检。

开展集团帮扶,保障民生民利。

截至目前,集团通过直接募集和项目引进等多种渠道投入资金7400余万元,资助实施高山生态移民搬迁点便民服务中心(幼儿园)1个、“撤并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5所、肉牛产业养殖及产业路硬化等项目,惠及贫困群众1万余户、万余人。

组织集团成员单位一对一结对帮扶黔江区贫困群众32户,开展“扶贫日”慰问活动,走访慰问黔江区100户困难群众,资助10名贫困独生子女,涉及金额近10万元。

结合黔江区发展实际,发挥行业优势,加大和支持卫生计生、体育健康、食品药品监管、融资投资、扶贫保险、环保治理、水利整治、烟草产业等工作。

帮扶黔江区5个乡镇探索发展蚕丝、肉牛养殖、林下养鸡、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建成2个规模养殖示范小区、6个生猪二级扩繁场、1个猕猴桃产业示范区,新建和维修公里村道,修建人饮工程,新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个、幼儿园1所,助推黔江区脱贫发展后劲,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信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