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的负荷
电力系统中所有用电设备消耗的功率称为电力系统的负荷。
其中把电能转换为其他能量形式(如机械能、光能、热能等),并在用电设备中真实消耗掉的功率称为有功负荷。
电动机带动风机、水泵、机床和轧钢设备等机械,完成电能转换为机械能还要消耗无功。
例如,异步电动机要带动机械,需要在其定子中产生磁场,通过电磁感应在其转子中感应出电流,使转子转动,从而带动机械运转。
这种为产生磁场所消耗的功率称为无功功率。
变压器要变换电压,也需要在其一次绕组中产生磁场,才能在二次绕组中感应出电压,同样要消耗无功功率。
因此,没有无功,电动机就转不动,变压器也不能转换电压。
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同样重要,只是因为无功完成的是电磁能量的相互转换,不直接作功,才称为“无功”的。
电力系统负荷包括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其全部功率称为视在功率,等于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单位千伏安)。
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称为功率因数。
电动机在额定负荷下的功率因数为0.8左右,负荷越小,其值越低;普通白炽灯和电热炉,不消耗无功,功率因数等于1。
电力系统负荷随时间而不断变化,具有随机性,其变化情况用负荷曲线来表示。
通常有日负荷曲线、月负荷曲线(国外多用周负荷曲线)、年负荷曲线。
图7—2所示为年、日负荷曲线图。
年负荷曲线表示的是每月的最高负荷值。
日负荷曲线是将电力系统每日24h的负荷绘制成的曲线。
日负荷曲线中负荷曲线的最高点为日最大负荷(又称为高峰负荷),负荷曲线的最低点为最小负荷(又称为低谷负荷),它们是一天内负荷变化的两个极限值,高峰负荷与低谷负荷之差称为峰谷差。
峰谷差越大,电力调峰的难度也就越大。
根据负荷曲线可求出日平均负荷。
日平均负荷与最高负荷的百分比值,称为负荷率。
负荷率高,则设备利用率高。
最小负荷水平线以下部分称为基荷;平均负荷水平线以上的部分为峰荷;最小负荷与平均负荷之间的部分称为腰荷。
为了满足系统负荷的需要,应进行负荷预测工作,绘制不同用途的负荷曲线。
二、电力系统互联
电力系统互联可以获得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它的主要作用和优越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1)更经济合理开发一次能源,实现水、火电资源优势互补。
各地区的能源资源分布不尽相同,能源资源和负荷分布也不尽平衡。
电力系统互联,可以在煤炭丰富的矿口建设大型火电厂向能源缺乏的地区送电,可以建设具有调节能力的大型水电厂,以充分利用水力资源。
这样既可解决能源和负荷分布的不平衡性,又可充分发挥水电和火电在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
(2)降低系统总的负荷峰值,减少总的装机容量。
由于各电力系统的用电构成和负荷特性、电力消费习惯性的不同,以及地区间存在着时间差和季节差,因此,各个系统的年和日负荷曲线不同,出现高峰负荷不在同时发生。
而整个互联系统的日最高负荷和季节最高负荷不是各个系统高峰负荷的线性相加,结果使整个系统的最高负荷比各系统的最高负荷之和要低,峰谷差也要减少。
电力系统互联有显著的错峰效益,可减少各系统的总装机容量。
(3)减少备用容量。
各发电厂的机组可以按地区轮流检修,错开检修时间。
通过电力系统互联,各个电网相互支援,可减少检修备用。
各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事故时,电力系统之间可以通过联络线互相紧急支援,避免大的停电事故,提高了各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又可减
少事故备用。
总之,可减少整个系统的备用容量和各系统装机容量。
(4)提高供电可靠性。
由于系统容量加大,个别环节故障对系统的影响较小,而多个环节同时发生故障的概率相对较小,因此能提高供电可靠性。
但是,个别环节发生故障,如果不及时消除,就有可能扩大,波及相邻的系统,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大面积停电。
因此,互联电力系统要形成合理的网架结构,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以保证电力系统互联高可靠性的实现。
(5)提高电能质量。
电力系统负荷波动会引起频率变化。
由于电力系统容量增大,供电范围扩大,总的负荷波动比各地区的负荷波动之和要小,因此,引起系统频率的变化也相对要小。
同样,冲击负荷引起的频率变化也要小。
(6)提高运行经济性。
各个电力系统的供电成本不相同,在资源丰富地区建设发电厂,其发电成本较低。
实现互联电力系统的经济调度,可获得补充的经济效益。
电力系统互联,由于联系增强也带来了新问题。
如故障会波及相邻系统,如果处理不当,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大面积停电;系统短路容量可能增加,导致要增加断路器等设备容量;需要进行联络线功率控制等。
这些都要求研究和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提高自动化水平,才能充分发挥互联电力系统的作用和优越性。
由于发展电力系统互联能带来显著的效益,相邻地区甚至相邻国家电力系统互联是电力工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如日本9个电力系统形成了互联电力系统。
美国形成了全国互联电力系统,并且与加拿大电网连接。
西欧各国除各自形成全国电力系统外,互联形成了西欧的国际互联电力系统,并正在通过直流背靠背与东欧国家电力系统相连。
埃及能源部长在1994年巴黎国际大电网年会开幕式上还提出了非洲、欧洲和阿拉伯地区实现跨洲联网的设想,得到与会者重视。
我国已形成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和南方联营等6大跨省(区)电力系统,其中华东和华中电网通过葛—上±500kV直流输电线实现了跨大区电网的互联。
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将安装26台70万kw机组,已于1994年12月开工建设,2009年将建成发电,其强大的电力将送往华东、华中和四川电网。
它的建成发电将推动全国跨大区电网的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