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杜律师是事务所一.网申・ 金杜律所的实习生招募来源主要分为:网上申请、校园招聘、亲友介绍及内部推荐。
在金杜的正式员工留用中,除有职业经验的律师应聘直接就职外,应届生留用途径均为实习生期满考核通过转正,实习期限最低为6个月。
・招募时间为不定期,应时刻留意金杜发布的实习生招聘部门信息。
・ 简历投递后初步通过者,两周左右时间后将收到HR的面试电话。
二.笔试金杜律所的笔试主要分为三部分:中英法条互译;案例分析;情景应对。
笔试答卷可使用工具书、字典、参考书、法典编纂等,但不可以上网。
1.中英法条互译(一)英译中参考05年施行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的第4、5条Article 4 Strategic investment shall abide by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1) Abide by the related national laws, rules and related industrial policy,without harming national economic safety and social public interest;(2) Abide by the principle of openness, equity and fairness, maintain the lawful right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other shareholders, be subject to the supervision of government and public and the jurisdiction of China's judiciary and arbitration;(3) Encourage long-and-mid-term investment, maintain normal order of securities market, and prohibit speculation;(4) Not impede fair competition, prevent from over-concentrations of domestic related products, and from exclusion or limitation of competition.Article 5 The following circumstances shall be met for investor to conduct strategic investment:(1) To acquire A-shares of listed company by means of contract transfer, regular, issuing of new shares by listed company or otherwise prescribed by national laws and rules;(2) Investment may be conducted by stages, with the proportion of shares obtained after the initial investment no less than 10% of the shares issued by the company, except special provisions for special industry or the approval by related competent authorities;(3) A-shares obtained by listed company shall not be transferred within three years;(4) As for the industries with specific provisions on share proportion of foreign investors, shares held by the above-mentioned investors shall accord with the related provisions; as for the regions prohibited from foreign investment, investors shall not invest in the above-mentioned regions;(5) Investment related to state shareholder of listed companies shall accord with the related provisions on state asset management.(二)中译英(1)取自《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33、36和37条。
1、下列事项由出席董事会会议的董事(亲自出席或委任代表出席)一致通过方可作出决议:(一)公司章程的修改;(二)公司的提前中止、解散;(三)公司注册资本的减少或转让(四)公司与其他经济组织的合并。
2、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决定公司的一切重大问题。
董事长是公司的法定代表。
董事长不能履行职责时,应授权其他董事代表公司,负责召集并主持董事会议。
(2)供应商保证:(i)有关产品目前和将来均具有适销性,并且与本协议中规定的或以其它方式告知供应商的要求和规格相比,不存在设计、制造、功能和材料上的任何瑕疵;(ii)有关产品的性能以及对其用途的适合性符合购买订单/交货协议、公司提供的其它图纸或说明以及适用的国家和国际法律中所规定的要求和规格;(iii)供应商将采取合理的技能和注意,以适当、合法、有效和务实的方式,并按照行业最佳实践履行承诺;且(iv)供应商将确保本协议的适当和正确履行,分配充足的资源和具备适当技能、经验和资质的人员,并尽其最大努力确保不对关键人员作出任何重大变更。
2.案例分析・公司法:涉及到企业间拆借、相互投资、中外合作企业、出资不实、破产清算、债务承担等法律。
・合同法:涉及到提单的法律性质,与基础买卖合同之间的关系问题;涉及到委托加工合同,买卖合同,法人及股东之间的关系等法律问题。
(一)某公司为求上市,伪造了前三年的财务报表,贿赂注会所的审计员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并且买通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把营业额的数字从40亿改成440亿;后溢价发行股票若干。
在该公司的操控下,股价暴涨后暴跌,股民损失惨重。
经营一年后,公司在领导的决定下将大量股票送给对公司发展可能有帮助的单位和个人,且公司领导将当年所得利润悉数瓜分.由此,股民对公司提起诉讼。
1、股民对公司提起诉讼的程序如何?股民持股额达到多少比例可以提起诉讼?2、股民的损失应该由谁承担?3、结合《公司法》、《证券法》和《刑法》的相关规定,对本案的法律事实和法律关系进行分析。
(二)一家有中外合资限责任公司,股东为外国公司A和中国公司B。
A持股70%,B持股30%。
A和B所签的合资合同规定:(1)董事会三人组成,A 任命两名董事,B任命一名,董事长由A任命;(2)一切事项均由董事会以简单多数通过;(3)A和B之间有关合资合同的一切争议,应在香港仲裁解决。
合资公司成立后连年亏损,目前亏损额已经超过注册资本的一半以上。
B 要求合资公司改变经营策略,更换管理人员,但均被A控制的董事会所否决。
B又要求清算解散合资公司,也被拒绝。
为避免损失扩大,B向法院起诉,要求强行解散合资公司。
请问回答以下问题并解释理由:1.法院是否应当以合资合同中的仲裁条款为由,拒绝受理此案?2.如果法院受理此案,B的诉讼请求是否应当被法院支持?有一家外国某制造业巨头(“收购方”)拟收购一家中国制造业企业(“目标公司”)中的国有控股股东所持有的目标公司50%的股权。
该目标公司为一家国有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
假定你是收购方的中国法律顾问,你认为这一跨境收购需经哪些政府或监管部门的审批、登记和备案程序?具体的审批、登记和备案事项是什么?某个人投资者投资入股一国有控股企业,虽然取得了国有控股企业所有现有股东的同意,并且其投资完成了公司法规定的一切法定程序(包括工商登记程序)。
但该投资行为没有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取得国有资产管理机关的批准,也没有履行国有资产评估备案程序。
请分析交易一方能否以上述理由要求宣布交易无效,恢复原状?法院是否会支持这一立场。
如果你是对此交易的有效性出具正式法律意见书的律师,你会怎样表达你的法律意见?[提示:目前明确规定不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未完成国有资产评估备案程序则交易无效的,只有国资委颁布的部门规章,法律和行政法规层面尚未见此明确规定。
外国某公司拟与中国公民王某成立合资公司。
王某拟以劳务及其按揭房屋作价投资,外方拟以其特许经营权及商誉投资。
请分析这种安排在法律上是否具有可行性?如可行,最低的出资期限的法律要求为何?甲公司向乙公司收购后者持有的A公司股权。
双方签订的股权收购合同规定,甲公司在合同签订后预付1000万股权转让金给乙公司,如果在120天内股权转让不能完成工商登记,则甲公司有权终止合同,乙公司应在20天内退还1000万元股权转让金;如果逾期不能退还全部股权转让金,乙公司应按未退还金额的30%向甲公司支付违约金。
合同签订后股权转让果然在120天内没有完成,甲公司通知乙公司终止合同,但乙公司在此后第30日才退回股权转让金。
现甲公司向法院起诉,要求乙公司支付300万违约金。
请问:(1)甲公司的违约金请求能获得法院的全额支持吗?能或不能的法律依据是什么?(2)如果双方没有约定违约金条款,甲公司可以主张何种违约救济,应当如何计算损失赔偿额?A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办公楼长期租赁合同,并按月向B公司支付租金。
合同履行过程中B公司要求A公司将租金支付到第三人的帐户,并要求双方为此签订补充协议。
在补充协议签订前,A公司接到B公司的100%控股母公司(简称“母公司”)的董事长来函,告知B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已经被B公司股东会解聘,但B公司法定代表人拒绝交出公司印章和公司控制权。
母公司要求A公司不得向第三方支付租金,理由是B公司现任法定代表人可能将租金收入转移侵吞。
母公司同时还提供了证明其董事长身份的公证文件和B公司法定代表人被解职的股东会决议等证明文件,并告知A公司如果其向第三方支付租金,母公司重新取得对B公司的控制权后,将向A公司索赔。
经查,B公司此时尚未进行更换法定代表人的工商变更登记。
如果你是A公司律师,面对上述形势,你会给A公司什么样的建议?法律依据是什么?中国外商投资法律法规规定,外国企业在华设立子公司,取得营业执照后可以从事经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