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理论汇总

园林理论汇总

第一章中外园林基本知识1、按园林隶属关系,我国古典园林主要分为三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2、皇家园林因功能不同分为三类: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大内御苑一北海、中南海、故宫内的御花园、慈宁宫花园、宁寿宫西路花园(乾隆花园)•离宫御苑一颐和园•行宫御苑-承德避暑山庄按距离由近到远大内御苑V离宫御苑V行宫御苑皇家园林的特点尽管是模拟山水风景的,但也要体现皇家气派和皇权至尊。

造园特点:①规模宏大②选址自由③建筑富丽④皇权的象征寓意⑤江南园林意境的汲取3、私家园林(中国古代园林,凡属于王公、贵族、地主、富商、士大夫、地主等私人所有的园林)造园特点:①规模较小。

②内向式布局。

③诗画情趣、意境深远。

④中国私家园林相对多集中在南方。

4、寺观园林(或称之为寺庙园林,指的是佛寺、道观、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庙的园林)造园特点:①特殊的受众群。

②发展的稳定性。

③ 选址多名山胜地。

④ 由于寺庙园林主要依赖自然景貌构景,在造园上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设计手法。

5、我国的古典园林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①古典园林发展的生成期――夏商周秦汉时期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园林形式是殷周时期的“囿” ,园林主要构筑物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台”秦朝宫-阿房宫,汉朝苑-上林苑上林苑其中最大的宫苑“建章宫”,出现了在“太液池”中建立“瀛洲、蓬莱、方丈”的“一池三山”的宫苑式布局的最早的形式。

②古典园林发展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特点:(1)造园风格的发展当时著名的私家园林――西晋石祟的“金谷园”(2)造园形式的多样③古典园林发展的盛年期一一隋唐(园林题名开始)(1)隋唐宫苑西苑(2)城市私园与文人造园的兴起出现了“文人园林”。

文人园林的兴起更侧重于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情操、表现隐逸,渗透出另一种造园风格一一园林与诗画的沟通,折射出文人士大夫的独立人格、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

(3)郊野别墅园:辋川别业一一王维,庐山草堂一一白居易(4)园林的基本形式有以西苑等为代表的皇家宫苑,以洛阳等地为代表的城市私家园林④古典园林发展的成熟期一一宋元明清(1)皇家园林寿山艮岳宋徽宗艮岳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2)私家文人园林的兴盛宋时一一李格非一一《洛阳名园记》文人园林风格特点大体可归纳为:简约、疏朗、雅致、天然。

以宋朝杭州成为最为集中之地一西湖(4)小结宋代主要成就表现在:①文人园林兴盛,这是我国古典园林发展到成熟境地的一个重要标志②皇家园林较多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佛寺园林也由俗世化进一步文人化③公共园林虽不是造园活动的主流,但比之以前更加活跃④对于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处理技法更加精湛丰富⑤“写意山水园”的塑造在宋代才得以最终完成•完成了西苑三海、故宫御花园、圆明园、清漪园(今颐和园),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及承德避暑山庄等•明清时期形成北方、江南、岭南三大体系。

•苏州最大的古园林一一拙政园•计成--- 《园冶》6、中国近代园林一一公园的出现是一个显著的标志主要概括为三类:①租界公园;②自建公园--四川的万县西山公园(建于1924年)和重庆中央公园(建于1926年, 现人民公园);③转型公园7、建国初期的园林:①紫竹院公园②长风公园8改革开放之后园林:①上海东安公园②昆明世博园③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9、重庆公园简介①万州西山公园②北碚公园③鸿恩寺森林公园④彩云湖城市湿地公园⑤龙头寺公园⑥南山植物园⑦重庆园博园10、古埃及园林从图中可见园林呈方形,四周围着高墙,入口的塔门及远处的三层住宅楼构成全园的中轴线。

园林中的水池、凉亭均采用严格的中轴对称式布局。

园内成排地种植着埃及榕、椰枣、棕榈等园林树木,矩形水池中栽培着莲类水生花卉。

(埃及宅园石刻图)11、古巴比伦园林位于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12、古希腊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供公共活动游览的园林;第二类是庭院宅园;第三类以神庙为主体的园林风景区,主要又以圣林为主13、古罗马园林除了柱廊园和公共园林外,还着重发展了别墅园,哈德良山庄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14、中世纪时期西方园林•中世纪也叫中古,是指从5世纪罗马帝国的瓦解,到14世纪文艺复兴时代开始之前的这段时期•前期是以实用性为主的寺院庭园,以意大利为中心;后期是城堡庭园,以法国和英国为中心。

•伊斯兰园林分布的主要地区为波斯、西班牙与印度西班牙一一阿尔汗布拉宫苑古印度一一泰姬陵15、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 台地园•造园特点:主要建筑物通常位于山坡地段的最高处,在它的前面沿山坡而引出的一条中轴线上开辟一层层的台地,分别配置平台、花坛、水池、喷泉、雕像。

•代表性作品一一埃斯特庄园16、十七世纪一一法国一一古典式园林勒诺特尔——凡尔赛17、十八世纪一一英国一一自然风景园•真正从事自然式造园的是从布里奇曼开始的。

布里基曼是英国由规则式花园艺术转向风景式造园的开创者。

•肯特是18世纪后半期、风景式庭园进人全盛期的先导者。

•L.布朗对斯陀园又进行了彻底改造,去除一切规则式痕迹,全园呈现一派牧歌式的自然景色。

•雷普顿是继布朗之后18世纪后期英国最著名的风景园林师。

•在自然风景园的形成过程中,还出现了所谓的英中式园林,这里边的一位代表人物便是威廉•钱伯斯。

出版了《中国建筑设计》和《东方造园泛论》。

18、西方近现代园林的产生与发展•19世纪一一美国一一奥姆斯特德(现代风景园林之父),在纽约市规划设计了中央公园,它的建成也极大地传播了城市公园的思想。

•19世纪,尽管园林在内容上已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形式上并没有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法国重要的建筑师古埃芮克安设计了“光与水的园林”,是现代园林发展的里程碑。

•美国风景园林师托马斯•丘奇形成了独有的“加州花园”的形式,丘奇最著名的作品是1948年的唐纳花园。

•巴西风景园林设计师布雷•马科斯一一芒太罗花园,可以说是他设计的最充满活力的私家园林之一。

19、六十年代之后的反思与创新如屈米、彼得•沃克、玛莎•施瓦茨、拉茨、哈格里夫斯拉•维莱特公园(法国)——伯纳德•屈米泰纳喷泉一一美国一一彼得•沃克杜伊斯堡风景公园一一德国一一彼得•拉茨第二章园林设计基础知识1、园林美学是应用美学理论研究园林艺术的美学特征和规律的学科。

2、园林美学研究内容和对象:①园林历史②园林艺术③园林审美④园林实体⑤园林考古3、园林美的物质建构序列①建筑之美②山水之美③花木之美④天时之美4、社会精神意识的人文之美,主要表现为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大层面:其一,是人文意识之流的积淀。

其二,则是历史人物、事件在时间流程中所留下的对象性存在,四、园林美的生成及鉴赏。

5、园林创作的艺术原则①实用与艺术的统一②“图一底”的和谐统一③艺术风格的和谐统一6、西方古典园林的创作原则规则式:中轴为主,横轴辅助;依轴对称,几何构形(广场、道路、水体、植物、雕塑布置);地形开阔、平坦,或成台地。

7、园林形式美的构成要点:形(点线面)、声、色8园林意境的创造:① 虚实对比②自然事物的暗示③自然环境的启示④ 建筑语言⑤ 文学语言9、学科定义•美学:景观是人们对各种地表景象的综合直观的视觉感受•地理学:地球表面由地貌、土壤、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以及人文因子组成的地理综合体•生态学:空间上相邻功能上相关发生上有一定特点的生态系统的聚合景观的综合定义:景观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组成的异质性区域10、景观要素分为:斑块、廊道、基质斑块:指在外貌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块状地域单元;廊道:指在外貌上与两侧环境明显不同的线性地域单元;基质:指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均质背景地域;11、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以及管理的科学。

12、景观生态研究对象和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 景观结构指指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包括要素的类型、面积、形状、数 量、空间分布形式、能量物质分配等;② 景观功能指景观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体现在景观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转化 和物种扩散等③ 景观动态指景观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变化④ 景观管理是把景观生态学原理应用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 13、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② 景观异质性原理 ③景观等级性原理⑤ 景观动态性原理 ⑥景观稳定性原理⑧ 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关系原理 ⑨ 景观演化的人类代而变⑥ 因民族而异⑦人们对景观的偏爱 ⑧景观设计的宜人性⑨重视要素 的空间关系15、景观空间格局类型一一刘茂松 将其分为:均匀、聚集和随机 三种格局类型。

(4) 组合格局景观(5) Forman 的理想景观格局模式(6)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不是一种格局类型,是一种格局状态) 16、景观异质性包括4种类型: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功能异质性、基质异质性 17、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自然现象,是生命进化的产物。

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

①景观整体性原理 ④景观尺度性原理⑦景观生态流原理 主导性原理⑩景观多重价值原理 14、景观多重价值原理①景观多重价值 ②生态价值 ③经济价值 ④美学价值 ⑤随时(1)均匀格局景观①点阵格局 ②渐变格局 ③带状格局 ④交替格局 ⑤棋盘格局 ⑥ 网状格局⑦ 环状格局⑧ 碶状格局(2)聚集格局景观 ①点集群格局 ②线状格局 ③交错格局 ④放射格局 ⑤水系格局⑥指状格局 (掌状)⑶随机格局景观①散点布局②散斑布局 ③镶嵌布局它包括四个层次: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

18、景观生态学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①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②在农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③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④在生态系统恢复中的应用19、景观生态学在生态系统恢复中的应用①景观格局与景观异质性理论②干扰理论的应用③尺度④确定恢复目标,并为恢复地点的选择提供参考⑤评价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成功性20、环境行为学是研究、探讨外界环境与人类自身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互为影响关系的学科,环境行为学又称环境心理学。

相关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构造论,皮亚杰学派。

21、人的基本需要一一马斯罗的层级论人的需要分为六个层级:①生理的需要,如:饥、渴、寒、暖等。

②安全的需要,如:安全感、领域感、私密性等;③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如:情感、归属某小团体、家庭、亲属、好朋友等;④尊重的需要,如:威信、自尊、受到人们的尊重等;⑤自我实现的需要⑥学习与美学的需要22、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23、领域行为的空间层次:①微观环境②中观环境③宏观环境24、人与人之间保持的空间距离概括地分为四类:a.亲密距离b.个人间的距离c. 社交距离d. 公共空间25、影响个人空间大小的因素a.文化与种族b.年龄与性别c.亲近关系d.社会地位叮叮小文库e.个性f. 环境g. 个人状况26、个人空间:每个人被一个看不见的个人空间气泡所包围27、人际距离分类:亲密距离(0-0.45米)个人距离(0.45-1.2米)社交距离(1.2-3.6米)公共距离(3.6-8米)28、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的不动领地。

相关主题